主持人:
您好!听众朋友,欢迎收听《政风行风热线》,我是主持人梧阳。听众朋友,宜兴市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前十强,农村面积占市域面积的3/4、农村人口占全市近1/3,是无锡乃至苏南地区最大的农业板块。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党建引领,城乡融合发展,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今天是宜兴市农业农村局的热线时间,首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应邀来到直播室的嘉宾,他们是宜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万年青,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解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烨,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振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张杰,欢迎各位领导做客直播室。
相关领导:
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来到《政风行风热线》与广大听众沟通,非常愿意接受社会各界的咨询和反映。
主持人:
听众朋友,如果大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建议都欢迎参加到我们的访谈中来,发表你的观点,也可以提出你所关心的问题。热线号码是88568909,期待您的参与。
主持人:
“三农”工作一头连着“国之大者”,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我市农业农村局把握重点导向,确保“三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有请万局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大概情况?
万局:
答:好的,主持人。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江苏讲话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和“一稳一增四提升”目标,落实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聚焦强基固本,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小麦种植预计面积38.57万亩、单产345公斤、总产约13.31万吨,夏粮生产实现“三增”。5.12万亩高标准农田、1.5万亩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392亩绿色蔬菜保供基地有序推进,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稳中有升。二、聚焦产业强农,强化现代农业发展质效。紧抓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有利契机,全力打造稻米、渔业等农业全产业链,探索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构建“一核引领、一带集聚、两区拓展、全链协同”的“大生产+精加工+高科技+深融合+强服务”的全产业链空间格局,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全省渔业现代化试点建设,科学编制全域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规划,持续推进工厂化设施渔业、数字渔场、青虾产业园和鲂鲫产业园项目。同时,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立专班,全面加强水产品检测能力,全市水产品质量呈好转趋势。三、聚焦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综合经济效益。新培育2家“无锡市十佳五美家庭农场”、2家无锡市十佳五强农民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和徐舍镇联合举办江苏省第十届农民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茶禅四月到宜兴”“阳羡早春茶开采节”“芳桥目连文化节”“徐舍玫瑰艺术节”等系列精品节庆活动25场次。四、聚焦绿色环保,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推动夏季麦秸秆离田和综合利用,形成市-镇-村-第三方协同处置的模式,完成秸秆离田10.5万亩。新建育秧工厂17家、新增插秧机近100台,落实育秧流水线119台套、育秧秧田2600亩,育秧能力、机插秧水平不断提升。五、聚焦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按照省市县协同、点线面联动的思路,围绕宜南“茶乡竹海山水画廊”片区(带)、太湖渎区风光片区(带)、平原圩区风韵片区(带)的建设,组团式、片区化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培育新的示范亮点,2024年力争新培育23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20个左右宜兴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向全域示范的片区化转变。六、聚焦改革赋能,构建强村富民工作体系。开展新一轮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市镇两级领导结对挂钩机制,深化“书记项目”包干转化、“一村一策” 精准扶持等模式,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制定2024年富民工作具体推进措施,上半年宜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82元,同比增长5.4%,增幅第一。
下阶段,市农业农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盯“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强化担当、砥砺前行,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三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主持人:
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把牢“乡村振兴就是宜兴振兴”鲜明导向,以实际行动交出过硬答卷,确保各项工作取得了实效。
今年,宜兴成功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园建设单位,请问解局,宜兴国家农业产业园的范围在哪里?有哪些具体的建设目标和任务?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解平:
近年来,宜兴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聚焦稻蟹主导产业,积极构建“良种+生产+加工+科技+品牌”的稻蟹全产业链格局。今年5月,我市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名单,产业园规划总面积649.32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包括徐舍镇、杨巷镇、新建镇、官林镇、高塍镇、和桥镇6个镇,104个行政村(社区)。
产业园以稻蟹为主导产业,围绕“打造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提升农产品保供能力、促进农旅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品品牌质量提升、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厚植农业绿色发展底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等8大任务,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农业品牌培育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工程、智慧农业建设工程等5大工程,构建“一核引领(以徐舍镇、杨巷镇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引领集聚核)、一带集聚(环滆湖生态农业发展带)、两区拓展(以新建镇为核心的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区和以官林镇、和桥镇、高塍镇为核心的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全链协同”的“大生产+精加工+高科技+深融合+强服务”的全产业链空间格局,打造长三角稻米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先行地、长三角大闸蟹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创新地、全国农业数字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全国富民增收引领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主持人:
2023年底,我市获批全省首个“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 全域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试点,请问许局,今年我市针对此项工作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推进试点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烨:
我市高度重视试点建设工作,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年初印发了《关于开展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全域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试点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整县推进、示范带动、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深入开展省级试点工作。
一是推进养殖池塘整治。按照“退改结合”的原则,对水产养殖池塘实施综合整治。今年已落实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约1.3万亩,退养1.3万亩。二是开展一次全面调查。结合省农业农村厅探索开展池塘养殖基本情况普查工作试点,完成全市25157个共240470亩塘口的识别核对与养殖池塘信息的填报工作,建立了信息数据库。三是编制一本建设规划。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共同编制全域建设规划,排出时间节点,细化目标任务和推进举措。四是建立一套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将试点工作列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确保试点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跟踪、有落实、有考评。五是形成一条现代渔业产业链。大力扶持设施渔业,促进渔业向集约化、生态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发展。建成工厂化项目2个、数字渔场2个,打造省级水产原良种场2家,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8家,形成青虾、河蟹和鳊鱼三个水产特色产业集群以及“宜兴大闸蟹”“宜兴鱻”两个区域公用品牌。
主持人:
2022年10月,宜兴入选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2023年10月,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举办的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培训班在宜兴举行,示范创建工作不断推进,而今正值2024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收官之年,请问李局,我市在工作推进中采取了哪些举措,又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振阳:
答:获批创建以来,宜兴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牢固确立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目标,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一、强化组织保障,构建创建组织体系。出台《关于建立市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的通知》,建立健全上下贯通、协同联动、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出台《关于成立宜兴市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建立一线指挥部,成立由市委书记封晓春任第一组长,市长胡小坚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分析研判宜兴市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情况。聚焦乡村产业、建设、治理、文明,围绕创建目标定位排出12大工程、42条工作清单、25项重点项目(其中党建引领、基层组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等3个项目为日常推进项目),重点项目总投资约96.4亿元,均已开工建设,目前实际完成投资额约85.8亿元,投资额完成率达89%。
二、聚焦乡村产业,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平台载体全国领先,是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首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现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7家。拥有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茶叶、紫砂、休闲观光、竹制品加工等7个年产超10亿级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能力突出,是江苏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典型县,建有2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稻米全产业链建设全省领先。“五级联动”园区体系不断健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成功立项,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园2个,无锡市级产业园6个,镇级产业园10个,村级特色园98个。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个。
三、建设美丽乡村,推动生态环境和谐。全力打造宜南山区风情带、太湖渎区风光带、平原圩区风韵带,争创各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点上开花向线上成景、全域示范的片区化转变。累计建成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2个、省特色田园乡村23个。深入推进“美丽农居”建设,建成20个首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镇6村入选首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名单。推动城乡协同,加快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在全省、全国率先实现交通、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绿化、管理“七个城乡一体化”。
四、打造善治网络,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开展“党建赋能 红网微治”行动,完善五级组织架构。建强“三资”监管信息中心、“户户通”等平台,获评全国首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以村规民约和门前三包责任制、积分制、志愿服务机制为主体的“一约三制”全面推行,累计创成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村入选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持续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累计创成9个省级以上文明镇村,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99.51%
五、健全增收机制,促进农民共同富裕。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就业稳收、产业丰收、经营创收、改革增收、转移保收”的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33元,增长6.5%,增幅居无锡第一,连续多年跑赢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024年上半年宜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82元,同比增长5.4%,增幅与惠山区并列第一。2021-2023年,每年设立7000万元,扶助相对薄弱村村级稳定性收入全部达到250万元或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元。累计立项镇村联合发展平台项目16个,产生收益超千万元。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动员农民做好每年的参保缴费工作。2023年我市医保公共服务点在乡镇(街道)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村(社区)全覆盖,304个医保公共服务点常态化运行。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至每人每月442元,同比增长21.1%。
主持人:
近年来,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的事,引起了社会和网络的关注。作为一支这两年才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综合执法队伍,请问张大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它的主要职能?
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张杰:
好的,主持人。
其实,农业领域的执法,不是今天一下子冒出来的新人、新事,是以前就有的。比如渔政、畜牧、农药、种子等,原来都有各自的执法队伍,只不过较为分散,存在多头执法的问题。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按照一个部门原则上设立一支执法队伍的要求,全面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不是“扩编”、增加机构,而是对原有执法队伍和执法职能的整合优化。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机构改革决策部署,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有效落实,2021年4月,宜兴市农业农村局在整合原下属市农林行政执法大队、市渔政监督大队以及畜牧兽医、农机等执法职能在基础上,成立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统一行使兽医兽药、生猪屠宰、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农产品质量等有限领域的执法职能,执法种类也主要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以及相关的行政检查职责等。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虽然执法领域多、执法范围广,但不是像网上传播的只要是农村的事情都由都由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负责。
2021年以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护农兴农、服务三农、执法为农、奉法强农,以依法行政为准绳,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公平竞争为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加大执法力度,服务保障粮食安全的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围绕农资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打击非法捕捞、动植物检疫等领域精准发力,共查办各类行政执法案件共计298件。今年以来,大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318余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380个,查处各类案件34件,有效震慑了农业生产经营违法行为。2023年11月,大队正式获评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下一步,宜兴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将继续强化学习培训、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举措、创建服务品牌,进一步树立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服务三农、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市贡献力量。
主持人:
我市农业农村局紧扣“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重大任务,以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抓手,聚焦重点、创新实干,“三农”工作本固基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时间关系,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几位嘉宾,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本期节目的文字版您可以点击宜兴政府网互动问答板块《政风行风热线》专栏进行查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