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您好!听众朋友,欢迎收听《政风行风热线》,我是主持人梧阳。听众朋友,近年来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为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今天是宜兴市水利局的热线时间,首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应邀来到直播室的嘉宾,他们是水利局副局长卢刚、金春华、规划计划科科长万利军、河湖长制管理科科长殷俊伟、政策法规和水资源管理科科长陈静,欢迎各位领导作客直播室。
相关领导:
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来到《政风行风热线》与广大听众沟通,非常愿意接受社会各界的咨询和反映。
主持人:
听众朋友,如果大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建议都欢迎参加到我们的访谈中来,发表你的观点,也可以提出你所关心的问题。热线号码是88568909,期待您的参与。
主持人:
2021年,我市遭遇了台风“烟花”及多轮强降雨袭击,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防汛抗旱指挥部统筹协调,全市各级全力以赴,基本实现了无灾情,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请问,宜兴今年的防汛形势如何,我们又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金副局长:
我市位于太湖流域下游,太湖上游,承接4700多平方公里来水过境,全市有河道2424条、水库21座、太湖大堤41公里、5000亩以上大圩36只、5万方以上重点塘坝33座,特定的水系分布和自然环境决定了我市防汛任务的异常艰巨。
截至目前,全市总降雨量约为623毫米,基本处于常年同期正常水平,但是汛期的降雨量明显不足。5月入汛以来,全市平均降雨仅177毫米,约为常年的六成;梅雨期16天(6月23日-7月8日),梅雨量仅45毫米,不足常年的两成,受前期降雨不足影响,我市河湖库塘水位明显低于常年同期。河网水位在3.20米~3.50米,低于常年同期0.6米左右,距离警戒水位尚有0.6米~1.5米的空间。今日8时,太湖(大浦)水位为3.24米,距离汛限水位0.56米。目前来看,入汛以来未有明显汛情。但是,由于后续可能出现台风等极端天气,降雨存在不确定性,防汛工作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今年进入主汛期以来,我们系统谋划、超前准备,备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优化组织体系。贯彻落实国家防总印发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压实防汛抗旱责任制,调整市防指成员和全市重点水利工程市镇两级防汛责任人,落实21座水库、33只五万方以上塘坝、36只五千亩以上圩区防汛行政责任人103人、技术责任人36人。二是查治险工隐患。组织对全市防汛风险隐患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河湖堤防险工1处、病险水闸3座,即刻开展除病消险,目前3处已整改到位,剩余1处已落实汛前应急处理方案和度汛措施。同步开展妨碍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发现交办行洪阻水设施14处,目前已整治5处,剩余9处于主汛期前全面拆除到位。三是修订方案预案。组织开展市级、部门、乡镇各级各类预案的完善,共修订各类预案15个;吸取湖北省随县柳林镇“2021.8.12”特大暴雨洪灾的教训,组织山区乡镇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落实“四预”要求,补齐“超标准”短板。同时根据工情及水情变化,优化圩区和水库洪水调度方案。四是加强业务培训。围绕河道、泵站、水闸、水库、堤防运行管理实务、常见险情应急处置等内容,组织全市防汛抗旱及工程管理业务培训,确保相关责任人熟悉属地的水系特点、防汛形势、工程状况,掌握各类方案、预案核心要素,保证防汛抗旱指挥科学、精准、高效。五是提升保障能力。加强防御力量配备和防汛物资储备,目前全市已组建各类抢险队255支4782人,储备防汛编织袋113万只、桩木3.97万根、块石3800吨、彩条布(土工布)22.7万平方米,落实抗排机泵71台、流动抗排机船10艘。六是开展应急演练。模拟太湖大堤遭遇超标准洪水时应急抢险场景,设置了监测预警、决策会商、险情处置、后勤保障等科目,出动191人,机械14台,救援车辆7辆,全面检验应急抢险能力。指导督促属地乡镇和工管单位开展小型水库防汛实战演练和山洪灾害避险应急撤离演练,使各责任人进一步熟悉掌握巡查、抢险、转移、安置等重要环节,确保度汛安全。
主持人:
下阶段,水利部门将始终高度戒备、严密防范,继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最实作风最硬举措,夺取今年防汛防台工作的全面胜利。
自2007年太湖因蓝藻爆发引发水质危机后,中央、省、市各级高度重视治太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太湖已经连续十四年实现安全度夏,2021年太湖水质、藻情持续向好。其中蓝藻打捞处置和湖泛防控作为太湖安全度夏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请问卢副局长,今年我们又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卢副局长:
自3月1日我市太湖蓝藻打捞处置及湖泛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市水利局不断健全处置责任网络、配齐基础设备设施,全市配备蓝藻打捞点31处、蓝藻输送管道约33公里、蓝藻围隔约27公里,配备固定式藻水分离站2座、藻泥干化中心1座、应急防控船只14艘。目前,全市岸基固定式藻水分离处置能力约1.3万吨/天,已累计打捞藻水约46.6万吨,出库藻泥约1.4万吨,累计消纳湖体中的磷约5.6吨、氮约101吨。在实施各项常规操作基础上,科学谋划、突出重点,注重从防控、打捞及后续处置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是完善“引藻控藻”防控网络。坚持“挡、引、捞、控”多措并举,通过围隔挡引、抑藻控藻等措施,优化完善多维度离岸防控体系。实施离岸水域蓝藻围隔二期项目,构建竺山湖水域4公里围隔防控圈;新增投入运行八房港原位控藻系统1套及泵压控藻船2艘,利用物理加压,强化重点水域控藻抑藻。
二是提升蓝藻打捞处置能力。实施AIO离岸化蓝藻打捞平台及藻水分离成套装置项目,科学构建离岸打捞处置线;增加离岸打捞处置船2艘,引入第三方机动处置单位3家,强化机动打捞能力;新建小径港藻水分离站1座(设计藻水分离能力3000吨/天)。
三是形成后续处置体系闭环。引入2家藻泥资源化利用企业,充分发挥藻泥后续价值;建设宜兴市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示范基地,推动形成藻泥“能源化+资源化”处置闭环。
主持人:
当前,我市频频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太湖安全度夏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我们将强化这方面的工作内容了吧?
卢副局长:
是的。近阶段,我们一是持续完善打捞处置体系。探索研究将“北片区”蓝藻打捞及符渎港藻水分离工作纳入全市太湖蓝藻打捞处置市场化运作机制,强化全市太湖蓝藻打捞处置特许经营项目的统一管理,建设太湖蓝藻打捞-藻水分离-藻泥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全链条体系。
二是重点提升应急处置水平。重点关注蓝藻易发区、水质异常频发区等重点区域,聚焦芦苇湿地浅滩区蓝藻易聚易臭问题,提高应急反应效率,全力消除异常水体诱发内因,切实压降湖泛发生强度,减少蓝藻引发的水质异常等次生灾害。
三是提档加速治水项目建设。水利部门将结合“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屏障建设总体规划,一方面加快推进实施滆湖生态清淤、太湖清淤固淤、竺山圩退圩还湖等项目,有效削减水体内源污染,另一方面要加快滆湖生态修复、湖西大堤湿地群、周铁片区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全面增强河湖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有效推动河湖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太湖连续十五年安全度夏。
主持人:
近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防洪保安、水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天借这个机会,请您介绍一下我市今年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万科长:
2022年水利工程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4.75亿元,目前已完成约3.7亿元,5个水利项目获省级以上资金支持,总金额超4.2亿元,创历史新高。
一是骨干河道治理。新孟河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建设内容,实现通水目标。环太湖大堤剩余工程进入后期冲刺阶段,累计完成投资约6.59亿元,占总投资的78%,预计年内完工;太滆南运河治理工程通过省级审批,同步开展环评及生态管控等专项报告编制。
二是水生态屏障建设。竺山湖退圩还湖及内堤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84亿元,整体进度23%,年度任务建设进度61%;10个太湖湿地群落建设,5个湿地已经基本建成,剩余5个湿地已进入立项审批;滆湖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太湖清淤固淤湿地带二期工程等项目已开展立项审批等前期工作。2022年度圩区除险加固和山区治理工程,目前年度计划文件已下发,各镇(街道)正在开展设计方案编制和审查。
下阶段,水利部门会加快实施进度。针对续建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定期调度,争取工程项目早建成早见效;针对年度新建项目,同步开展立项审批各项报告编制工作,加快审批立项及招投标工作。
二是积极对上争取。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高度关注国家出台的新政策、新规定,用足用好国家、省水利项目支持政策,积极对上争取补助资金,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三是严格监督管理。把好建设关,严格对标实行各项建设管理制度;把好验收关,及时对工程进行检测评估和质量评价。全面开展水利安全生产、质量管理专项监督检查,从源头上破解工程管理方面的薄弱点,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水利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主持人: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水生态环境需要,我市于2020年启动了美丽河湖行动。今年是美丽河湖三年行动收官之年,请问殷科长,我市开展美丽河湖建设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殷俊伟:
2021年,31个国省考断面中除殷村港外有30个断面达到年度水质目标,127条环境综合整治河道水质优Ⅲ率(10-12月均值)为78%,172条入湖河道一级支浜全面消除劣Ⅴ类,优Ⅲ率为81.4%,均达到高质量考核要求。与此同时,系统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大浦港、乌溪港、洪巷港等河湖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强化示范引领。2021年,我市投入资金5.9亿元,建成美丽示范河湖31条(无锡市级10条、宜兴市级3条、镇级18条),黄渎港、东横河、蒋史港河、桥西河被列入无锡市美丽河湖建设典型示范案例。2022年,规划投资4.8亿元,实施城南河、芜申运河、邮芳河等13条无锡“市级美丽示范河湖”工程;规划投资1亿元,综合提升并打造187条面上“美丽示范河湖”。目前,13条无锡“市级美丽示范河湖”完工3条、在建10条;187条面上“美丽示范河湖”配套工程措施河道59条,目前已完工21条、在建24条、前期14条。按照“完成一条、测评一条、申报一条”的原则,年度美丽示范河湖申报工作目前正在全面开展。
二是严格制度运行。协同推进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美丽河湖”专项行动、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污染防治攻坚等系列工作。2021年以来,发布“告河长书”126份,下发河长制工作交办函、督办函、提醒函86份、通报15份,开展日常督查督导26次、阶段性考核6次,编制工作简报21期,为全域“美丽河湖”建设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采取明察暗访、第三方测评等手段,加大“美丽河湖”行动巡查督查力度,持续开展问题河道月度通报。2021年以来,市美丽河湖办共督查问题河道515条,目前已完成整改506条。积极督促面上专项问题整改,“美丽河湖”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共计整治排污口1340个,清理管桩6.57万根、垃圾水草16万吨,整治“三无”船舶858艘、住家船舶267艘,取缔码头41家,拆除违规建筑物、构筑物3万余平方米。
主持人:
饮用水水源保护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保障饮用水安全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工作,也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保障。请问陈科长,我市是怎样落实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保护工作的?
陈静:
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横山水库、油车水库、龙珠水库、朱家涧塘坝。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一是推进治水工程建设。落实资金5225万元,完成横山水库南区底泥疏浚工程、横山水库库区全封闭工程、横山水库底泥疏浚二期工程,共计清淤面积111万平方米,土方47.6万立方米,安装围网25公里。加快推动横山、油车两个水库水源地涵养区建设。横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涉及太华51个自然村,油车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涉及湖父镇15个自然村,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全部完成,农村污水治理覆盖率100%;油车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涉及湖父镇15个自然村,目前,完成农村污水治理12个。2021年12月,横山水库水源地顺利通过水利部国家级管理单位复核验收,油车水库成功入选第十九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二是夯实基础管理措施。投资662.5万元,实施横山水库安全监测系统完善工程,规范设置维护饮用水源保护区界标、交通警示牌、宣传牌,在取水口等重点区域安装视频监控等技防设施,增配便捷式水质监测装备,加密水质监测点位,常态化开展横山水库、油车水库等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监测,监测指标108项,其中85项指标长期优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标准,剩余23项符合地表水环境Ⅲ类水质标准,水质十分稳定。积极开展饮用水源地达标创建,结合省政府“千吨万人”农村水源地整治,完成龙珠水库饮用水源地达标创建,明确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强化安全监测评估,进一步保障了我市饮用水源安全。
三是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持续强化巡查监管,健全完善定岗、定员、定片的工作机制,租用无人机定期巡航,扩大水源地巡查覆盖面,形成水库、涧河巡查监管全覆盖的工作体系,今年以来水源地附近共计巡查1620人次,巡查次数350次,制止水事违法行为35次。积极开展水源地专项环境执法行动,围绕横山水库、油车、龙珠水库等重点水源地,进行安全隐患的全面梳理排查,累计检查企业229家,农家乐200家,共发现隐患19条,全部整改。同时建设一批氮磷拦截项目,在水库上游建立绿色屏障,减少水土流失,净化入库水质。
主持人:
我市水利部门严格按照水源地保护的相关要求,大力加强饮用水源管理与保护,规范控制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行为,加快保护区内污水纳管建设,全市饮用水源地管理工作处于良好态势,饮用水源地水质长期保持优质。
时间关系,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几位嘉宾,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本期节目的文字版您可以点击宜兴政府网互动问答板块《政风行风热线》专栏进行查看。再见。
相关领导:
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