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您好!听众朋友,欢迎收听每天早间8:30—9:00为您直播的《政风行风热线》,我是主持人梧阳。2021年,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快速度起步、大格局开局,狠抓文化体育旅游各项工作推进,为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天是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的热线时间,在接下来的节目中,该局的几位领导会就我市体育活动、旅游发展、文化产业、文物保护等方面问题与听众朋友们进行沟通交流。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应邀来到直播室的嘉宾,他们是: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蒋干达局长、产业发展科陈芳君科长、旅游促进科孙宝谦科长、体育中心尹家农主任、文物管理办公室蒋苏荣主任,欢迎各位领导做客直播室。
蒋局长:
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们非常高兴来到《政风行风热线》与各位进行交流,首先代表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对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各位朋友表示感谢。今天来,一方面是介绍我市文化、旅游、体育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另一方面是要听取各位的意见建议,便于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主持人:
听众朋友,如果大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建议都欢迎参加到我们的访谈中来,发表你的观点,也可以提出你所关心的问题。热线号码是88568909,期待您的参与。
2021年,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及中共宜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狠抓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为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蒋局长,能否请您向听众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2021年的文体旅重点工作情况及2022年的工作思路?
蒋局长:
好的,主持人。2021年,我们的文体惠民活动精彩纷呈。成功举办“永远跟党走”宜兴市社会各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歌会;成功举办全国内河帆船联赛、全国动力冲浪板锦标赛、国际标准舞全国巡回赛等多项国家级赛事,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宜兴“江南水城”体育旅游线路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我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文旅推介成效显著。成功举办宜兴文旅与长三角一体化旅游联盟战略签约仪式,以“游陶都宜兴 享陶式生活”为主题,赴南京、北京、深圳、上海等重点城市,开展宜兴文旅宣传推介活动,全面开启区域文旅合作发展新局面。借势网络热播剧《你是我的荣耀》,与江苏新浪合作推出旅游引流热门话题,点击量超50亿次。与去哪儿网联合举办线上“金秋十月醉陶都”旅游季发布会,观看量达765万人次。文博事业成果丰硕。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署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项目战略协议(全国县级市仅2个),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开展“故宫大讲堂”文化交流,并签约成立故宫教育中心宜兴分中心。举办“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二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等大型展览。加强文物修缮保护,邵氏宗祠修缮与展示利用工程获得“江苏省红色遗产维护保护与展示利用优秀工程”。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我市规上文化企业160家,位列无锡大市第一。宜兴体彩实现销售5.99亿元,名列全省县(市)第三。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工作。宜兴陶瓷进出口公司获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无锡仅1家)。
2022年,全局上下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省、市党代会以及市委全委会的精神要求,对标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争先进位年、真抓实干年、攻坚突破年”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意识,始终保持“争第一、创唯一”的激情和冲劲,保持“归零”心态、“冲刺”姿态、“赶考”状态,优化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围绕打造“世界陶文化之都”、“太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和“国际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加快推动文体旅高质量发展,为我市“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走在率先实现现代化最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持人:
刚才蒋局提到了很多国家级的体育赛事,活动精彩、成绩斐然。2022年是我市加速国际化、打造中心城、迈向现代化的重要节点,那么,在体育方面,今年我们将有哪些举措来推进国际化的发展呢?
蒋局长:
(这个问题请体育中心尹家农主任回答)
尹家农:
好的。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去年,市委封书记带队,专题调研了全市体育工作。他强调,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国际化视野、更高定位,统筹推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全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特色赛事影响力和体育产业竞争力,有力助推“两个中心城市”建设。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积极推进体育国际化工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运动休闲名城和“东方水城”。计划建设太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引入一批国家和省市水上运动竞训基地。承办更多更优质的国际性体育赛事,提升公路自行车、风筝、斯诺克等现有国际赛事影响力,全面提高动力冲浪板、帆船、国际标准舞和青少年足球等全国赛事水平。另外,充分发挥宜南山区资源优势,聚力打造徒步穿越的经典路线,打造户外运动基地,举办国际性徒步、登山、定向越野赛和露营大会。打响“跃动宜兴”全民健身活动品牌,积极开展全民参与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门球、广场舞等群众赛事活动,进一步提升城市活力,掀起新一轮全民健身热潮。
主持人:
数字化是近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并逐渐成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文化和旅游部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将加大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力度,促进文化产业新业态提速。这一政策指引下,以数字创意加速文化资源整合,以数字营销助力文化消费升级,正在成为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与方向。那我市在数字文化产业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蒋局长:
(这个问题请产业发展科科长陈芳君回答)
陈芳君:
目前,我市数字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规模相对较小,龙头企业也不多,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市数字文化、创意设计类等新兴产业发展,我局正在会同宣传部、发改、财政等部门修订关于推动宜兴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我们设想着重在数字创意领域予以重点扶持奖补,例如,对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演艺娱乐等文化核心领域,按实际投资额的相关比例给予扶持;鼓励企业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和数字文化装备,按其购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投入金额的相关比例进行奖励;支持文化企业开发体现宜兴特色的文创产品,并按照其当年原创文创产品的实际应税销售收入的相关比例给予奖励等等。数字创意类政策条款占总政策的19%,有分量,有质量,必将进一步夯实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培育好数字文化产业新型业态,构建我市良好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
当前宜兴正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和创意文化产业,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网络直播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业态。以丁蜀抖音电商直播基地为例,其单日销售额可达千万元,足以可见数字文化产业呈现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所以,除了在产业政策上侧重数字创意产业的扶持奖补,我们更要花大力气培育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土壤,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与全市板块协同谋划数字影视产业、虚拟现实产业的突破,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并通过两年一届的市陶艺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招引一批带动性、引领性强的数字文化产业项目,吸引一批数字、动漫、创意设计等文旅新兴业态企业在宜兴落户、生根,为我市文化数字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推动力。
主持人:
2021年,全国旅游经济持续回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出游的热情持续高涨,宜兴作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在宣传推广、提高城市知名度方面有哪些创新之举?
蒋局长:
(这个问题请旅游促进科科长孙宝谦回答)
孙宝谦:
大家都知道,当前旅游行业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旅游宣传推广工作不可能因疫情的影响而有丝毫懈怠。2021年,我们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以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为目标,推动旅游宣传推广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宜兴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首先是全面实施“深耕上海”战略,推动旅游宣传工作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局。聚焦上海、南京、北京、深圳等重点城市,以“游陶都宜兴 享陶式生活”为主题,举办宜兴文旅宣传推介活动,成功入围2021年“上海市民最喜爱的魅力城市”。其次是对“茶禅四月到宜兴”和“金秋十月醉陶都”两个品牌性节庆活动进行提升优化。实现了宜兴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宜兴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第三是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广泛开展新兴媒体宣传攻势。首先是发力网络宣传攻势,整体提升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与抖音号高效运营。在开展线上宣传的同时,还开展平面媒体宣传和有声宣传,树立了宜兴文旅立体鲜活的品牌形象。像刚才蒋局讲到的,在今年的网络热播剧《你是我的荣耀》引发观影热潮的情况下,我们主动引导网络旅游风向标,与该剧原创作者宜兴籍作家顾漫取得联系,与江苏新浪密切配合,积极引流观众关注宜兴旅游,点击量超过50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底,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又有幸获得赴央视三套《欢乐城市派》栏目全面展示宜兴城市魅力的机会。这个节目是一档以城市为中心,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节目,集美景、美食、美器,好物、好玩于一体,通过外景拍摄和现场录制两种表现形式,以“最当地”的视角展现城市之美、风物之盛。我们宜兴作为首个入选该节目的县级市,实现了宜兴文旅在央视集中宣传展示的新跨越。(这个节目时长一个半小时,预计将于今年三月份在央视三套播出)。
主持人:宜兴骆驼墩遗址考古研究项目被列入《江苏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中的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而2022年又恰逢骆驼墩遗址考古发掘20周年,接下来在做好骆驼墩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方面有什么计划?
蒋局长:
(这个问题请文管办主任蒋苏荣回答)
蒋苏荣:
骆驼墩遗址位于我市新街街道陆平村,是江苏境内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5000至7000多年,其考古发现被中国社科院列为“2002年度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骆驼墩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太湖西部的史前文化提供了新材料,填补了环太湖西部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并成功连接了环太湖流域文化圈研究的缺环,从考古学文化上说,骆驼墩文化的发现,丰富了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的谱系,与同一时期的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一起,共同证明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022年,在市委宣传部的牵头组织下,我局将与发改委、财政局、环科园等单位共同开展重点项目立项工作,设立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启动“骆驼墩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并与政协文史办及相关单位合作开展《骆驼墩文化—太湖西部文明之源》专集编撰工作。
主持人:
时间关系,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的几位领导,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再见。
蒋局长:
谢谢主持人!谢谢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