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互动交流
卫健委《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实录
访谈主题:卫健委《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实录
访谈时间:2021-03-10 08:30:58
访谈嘉宾:市卫健委副主任应和君、市卫健委副主任吴俊东、市卫健委副主任钱敏
访谈主持:梧阳

访谈实录

  主持人:

  您好!听众朋友,欢迎收听《政风行风热线》,我是主持人梧阳。听众朋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疫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在国外疫情非常严峻的大环境下,我市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者坚守医疗机构主阵地,担当医护主力军职责,2020-2021年的冬春季疫情防控交出了优异答卷,守护了宜兴人民度过了祥和的春节,护航了宜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天是宜兴市卫生健康委的热线时间,首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应邀来到直播室的嘉宾,他们是市卫健委副主任应和君、市卫健委副主任吴俊东、市卫健委副主任钱敏欢迎各位领导作客直播室。

  副主任应和君:

  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听众朋友,如果大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建议都欢迎参加到我们的访谈中来,发表你的观点,也可以提出你所关心的问题。热线号码是88568909,期待您的参与。

  主持人:

  秋冬季,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流行性感冒叠加的风险,卫生健康委坚持常态化精准化防控策略不放松,各项工作积极有序开展。

  副主任应和君:

  是的。在市防疫指挥部的领导下,市卫健委积极发挥卫生健康专业优势,无论是社会防控方面,还是医疗救治方面,我们都作了提前谋划、科学部署、坚决落实,冬春季,全国多地疫情散发、多发,宜兴未出现过确诊病例。

  主持人:

  冬春季,气温较低,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风险增加,多地曝出冷链物品阳性,同时还有春节人口大规模流动等等,请问市卫健委是如何做好冬春季疫情社会防控工作的?

  副主任应和君:

  社会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必不可少,我们主要是抓住四个重点来开展工作:一是做好重点人员管理。对入境人员实施“14+14”健康服务政策,社区和单位对入境人员严格居家隔离管理,并在其入境解除集中隔离之日后的第3、14天由属地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上门采样,并将样品送至南岳山庄采样服务点。对于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宜人员也实施“14+14”健康服务管理,期间按照规定开展核酸检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非特殊情况不离锡,严格落实报备登记制度;引导企业员工错峰返乡返岗,引导群众春节期间就地过节,非必要不离锡。对返乡人员开展全面排查和核酸筛查,截止3月2日排查9396人。二是做好重点单位、场所防控。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严格落实室内场所疫情防控要求,原则上取消集体团拜和大型慰问、联欢、聚会等活动,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剧院等演出场所、网吧、歌舞游艺娱乐场所、浴室、澡堂等地接纳消费者人数均实行控制。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入口管理,进入人员均需正确佩戴口罩、检测体温、查验健康码;规范诊疗服务管理,未规范设置发热门诊(诊室)且不能提供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不得接诊发热或有呼吸道感染等患者。严格实施消炎、退热和止咳药品管理制度,购买消炎、退热、止咳等“一退两抗”类药品时,应开展本人身份证查验并进行实名信息登记。严把校园控制进出管理,教职员工、学生和其他入校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外来人员进入校园时严格查看健康码,教职员工和学生寒假期间尽可能不出锡,如需出锡均需向校方报备,更不得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养老院、精神病院、福利院和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春节期间实行封闭管理。三是做好重点物品管控。凡是进入我市储存、加工、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必须进入集中监管仓进行预防性消毒和核酸采样检测,取得出库证明后方能销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购、销售和使用未取得出库证明的进口冷链食品。扎实开展接触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及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重点物品的核酸采样监测工作。对国际邮件、快件处理场所加强消毒、通风等工作,每天全面消毒一次,并对国际邮件、快件进行全面消毒,邮政快递企业对来自国内高中风险地区的邮件、快件分区存放并消毒。四是做好重大活动保障。要求组织方配备足量防疫物资,设立临时隔离场所,做好会议前参会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健康监测,对“两会”参会和服务人员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共计2000余人。

  主持人:

  在做好社会防控的同时,市卫健委还积极部署做好了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为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健康筑牢了底线。

  副主任应和君:

  是的。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冬春季疫情防控有关要求,我们紧盯疫情发展态势,及时调整医疗机构医疗救治和院内防控工作策略,坚持从推进建设、落实制度、规范流程、强化督查入手,狠抓全市医疗机构防控工作,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不放松、不断档。一是完成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投入专项资金1500万元,对全市1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已全部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二是规范诊疗流程。针对各类医疗机构、重点科室、岗位人员制定了差异化的防控指引,规范细化工作流程,提升防控工作针对性;三是完善防控硬件措施。按照一院一策原则,不断完善疫情防控硬件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各二级以上医院全部设置了缓冲病区和缓冲病房;全市8家公立医院统一安装了入口闸机,实现了扫码、测温一体化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桥医院、徐舍医院等6家二级以上医院新安装了病区门禁管理系统,确保病区封闭式管理要求落到实处。四是加强防疫物资储备。各级医疗机构按照30日需求量储备各类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实行分区分类管理,做到有备无患。五是规范开展新冠疫苗接种。依托19家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了20个接种点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指定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等8家二级以上医院为疫苗接种医疗保障单位,全面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置。六是加强督导检查。委机关职能科室坚持常态化督导检查,实行“红黑榜”管理,做到“周有督查,月有通报”。截至目前,共组织疫情防控检查督查14批次。

  主持人:

  自2020年12月15日全国开展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以来,围绕着新冠病毒疫苗的讨论就层出不穷,我们近期也接到听众关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问询,所以想请市卫健委应和君副主任就我市目前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如何开展等问题进行一个答复和分享。

  应主任:

  好的。2020年12月17日起,我们依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部署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宜兴市新冠病毒疫苗紧急使用方案》,并联合市公安局、商务局、市场局、疾控中心、卫监所等多部门开展了人群摸排、门诊设置、规范流程、业务培训等一系列工作,积极稳妥推进进口冷链从业人员、进口产品搬运加工销售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海关边检人员以及一线医务人员等十一类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累计接种13806人、25437剂次,重点人员接种完成率为114.17%。

  主持人:

  好的。那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也是评价疫苗最关键的两个质量指标,那么我们现在是否有必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呢?接种是否安全呢?

  应主任: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开展的I期、II期、III期临床试验,以及我国依法依规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已经开展的近百万人次的疫苗紧急接种,都充分显示了我国新冠病毒疫苗非常安全,有一些轻微不良反应,但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目前来说,我们国家绝大多数人都是新冠肺炎易感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种疫苗是非常必要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所以我们都期待着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新冠肺炎。

  主持人:

  那么我们前往门诊进行接种的话,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应主任:

  请各位受种者携带相关证件配合接种门诊关于服从通知、健康申报、1米距离、佩戴口罩、留观30分钟等要求,在保护自身健康的同时,也保障接种工作的有序开展。有任何疑问,可咨询辖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单位,也欢迎向市卫健委相关部门反馈。

  主持人: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全社会更加关注优生优育。而出生缺陷导致的先天残疾,不仅影响儿童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还会影响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么有请市卫健委副主任钱敏和我一起分享一下我市防治出生缺陷方面的政策和服务。

  钱主任:

  好的,主持人。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者代谢异常。常见出生缺陷包括唐氏综合征、先天性结构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多指并指)等。出生缺陷防治主要采取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是在婚前、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主要措施包括普及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开展优生咨询服务、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指导科学备孕,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等。二级预防是在孕期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主要措施包括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实施艾滋病、梅毒、乙肝等疾病的母婴阻断措施,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等。三级预防是对新生儿先天性疾病进行筛查,对出生缺陷儿进行治疗和康复,主要措施包括规范儿童健康管理,开展遗传代谢性疾病、听力、先天性心脏病等筛查、诊治和康复服务。其中,我市对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孕产妇健康管理、产前艾滋病梅毒乙肝筛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后访视等项目实行免费服务,具体可拨打81758828,进行电话咨询。

  主持人:

  新的一年又来到了,请问2021年医卫类毕业生招考什么时候开始?

  吴主任: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提升区域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水平的重要支撑。为更好地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引育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区域卫生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全力构筑卫生健康人才高地。目前,我们宜兴市卫健系统医卫类毕业生公开招考有两大类,第一类是事业编制招考,第二类是非编合同制招考。2021年事业编制的毕业生招考预计在2021年3月份发布公告,到时请关注宜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非编合同制招考将在事业编制招考之后,同样也会在宜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上发布公告。

  主持人:

  2021年还有定向培养招考吗?

  吴主任:

  近几年,市卫生健康委通过多方协调又新增了一种招录途径。从2017年开始,新一轮农村订单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在宜兴启动,2017年共有52名高中毕业生录取为定向培养的医学生,其中41名为大专生,11名为本科生。2018年招录农村订单医学生免费培养毕业生为71名,其中45名为大专生,26名为本科生。2019年招录农村订单医学生免费培养毕业生为63名,其中44名为大专生,19名为本科生。2020年招录农村订单医学生免费培养毕业生为54名,其中35名为大专生,19名为本科生,进编率约80%。2021年度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刚刚开始上报需求,具体名额还没有确定,后续我们会在考生高考填报志愿前在各学校进行宣传,让更多的考生和家长了解定向培养医学生的相关政策。

  同时,2020年有40名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大专医学生毕业,我们制定了《宜兴市“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定向招聘工作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操作规范和流程,举行了2020年宜兴市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选岗仪式,确保了定向培养毕业生工作安排公平公开公正。

  主持人:

  卫生健康系统经历疫情的大考,积极主动化危为机,防疫工作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同步推进,请问下一步卫健委在提高全市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将重点采取哪些举措?

  副主任应和君:

  整体来看,我市市域内医疗服务水平在全国同级中虽然处于前列,但与全市人民医疗服务需求与希望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资源、设施设备过度集中在市区大型医院,乡镇中心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在人才招录、设备引进上长期处于劣势,服务能力、业务发展严重受限,难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群众就医进一步向市区医院集中;二是专科发展不平衡,如儿科、精神科等专科建设严重滞后,诊治能力与群众医疗需求有较大差距;三是服务体系不平衡,健康服务体系中“重治疗、轻康复”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下一步,我们将从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拓展医疗服务模式三个方面入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推进市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推进以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为龙头的市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将紧密型医共体建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在医共体内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全生命周期、全流程健康服务。加快医共体内下派专家工作室和联合病区建设,有序运转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促进全市城乡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二是推进卫生健康“三名”战略建设,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通过实施建名院,办名科,增名医为主体的卫生健康“三名”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方位对标国内同类城市,瞄准先进,争创一流,固优补弱、扬长补短。加快学科体系建设,推进重点专科发展,大力扶持薄弱专科,引育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全面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能力。三是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以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管理更科学、业务更智能、居民更受惠为目标,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我市智慧医疗平台建设,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在综合监管、公共卫生和健康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打通区域内实验室、心电、影像等远程会诊系统,实现市域内检查结果互认、信息互联互通,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主持人:

  在新的一年,市卫生健康委将深入贯彻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着力加强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城乡医疗服务整体能力。

  相关领导:

   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