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互动交流
农林局《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实录
访谈主题:农林局《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实录
访谈时间:2018-11-02 08:30:24
访谈嘉宾:

访谈主持:梧阳

访谈实录

主持人:

您好!听众朋友,欢迎收听《政风行风热线》,我是主持人梧阳。听众朋友,近年来,市农林局坚持立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围绕发展粮食生产、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落实惠农政策等诸多方面,扎实履行职能,推动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今天是宜兴市农林局的热线时间,首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应邀来到直播室的嘉宾,他们是宜兴市农林局夏红军局长,张全军副局长,解平副局长,欢迎各位领导作客直播室。

相关领导:

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具体安排,今天,我们有幸来到《政风行风热线》,将通过这个平台与广大听众沟通,非常愿意接受社会各界的咨询和反映。

主持人:

听众朋友,如果大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建议都欢迎参加到我们的访谈中来,发表你的观点,也可以提出你所关心的问题。热线号码是88568909,期待您的参与。

主持人:

党中央在十九大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宜兴作为无锡地区最大的农业板块,“乡村振兴”更加重要。请夏局长围绕农林局职能,就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畅谈设想思路。

夏红军局长:

好的。宜兴是苏南地区的农业大市,尽管去年第一产业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仅为3.2%,但小比例、大作用。因为,农业产品是人类生存之需、农业生态是持续发展之要、农业高效是农民富裕之盼。我市农村面积大、人口多,乡村的振兴也就是宜兴的振兴。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一召开,我们就敏感地认识到我们肩负的重任,超前谋划,主动研究,结合宜兴实际,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三大行动的发展措施。

一是大力实施“三大体系”提升行动。紧扣产业兴旺主题,确立了着力培育稻米、蔬菜、水产、竹产业、休闲农业5个超10亿级的优势特色产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方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实施“百企建百园”工程,加快农业生产经营设施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适应现代农业与市场需要,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培育产业化联合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田园融合体等新兴经济体,使农业种养、加工、营销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加快农业科技集成与应用,注重功能农产品研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加快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商品转化,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构建较为完善、运行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二是大力实施新型载体培育行动。支持宜南山区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并逐步向其它区域延伸,加快渎区、湖区开发,推进“美丽田园”、“创意田园”建设,培育一批省级主题创意农园、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休闲观光农业景点和旅游风情小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生态环境美好、农业科技先进、生产水平较高、经济效益突出的重点企业基地,切实提高重点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区域特色经济。继续按照区域推进、规模开发的思路,着力加强丘陵山区开发,努力使宜南丘陵山区建设成为特色产业集聚区。切实加强永久性基本农田、永久性蔬菜基地保护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与建设,扩大土地集约规模。

三是大力实施绿色发展促进行动。继续推进以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的“263”专项行动,抓好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全面完成养殖污染治理目标。革新传统生产方式,引进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健康牧场、内部闭合循环等绿色低碳种养技术与模式,促进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继续实施休耕轮作、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水肥一体等减肥减药工程,确保控肥减药目标顺利实现,增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三品一标”建设,发展壮大标准园规模,加强绿色优质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保护,不断扩大“三品”农产品比重。建立耕地休养生息制度,健全水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优势,充分彰显宁杭生态经济带中心节点城市魅力。    

主持人:

“乡村振兴”是中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任务而作出的科学决策。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顺利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去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了“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在农林局的指导下,我市涉农领域的“263”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请张全军副局长谈谈下阶段我市农林发展的方向和举措。

张全局副局长:

好的。自去年以来,我们深入开展涉农领域“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目前,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进入扫尾攻坚、滆湖围网和沿太湖3公里水产养殖污染“两项水产整治”也进入尾声。下阶段,我们一是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围绕可持续发展,加快传统耕作方式革新,改进农业生产设施装备,引进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科学调控农业生长环境,实现精准施肥施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整合资源,支持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降低农业环境影响和劳动力不足风险,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鼓励园艺业开展标准园艺园创建,积极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致力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增强我市农业竞争力。

二是持续推进面源污染治理。没有农业就没有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就是发展生态文明体系,为社会提供质量更高的生态与生存环境。下阶段,我们将结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农业面污可控、减量。扎实推进1万亩休耕轮作、1万亩有机肥替代、1万亩绿色防控、1万亩水肥一体“四个1万亩工程”建设,重点向太湖一级保护区倾斜,确保到2020年太湖一级保护区化肥和化学农药施用量较2015年下降20%。切实改善食用农产品生产区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构筑内循环体系,确保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农业生产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率,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坚持围绕生态安全、经济高效,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收益高效农业产业。结合宜兴农业资源优势,我们将按照差异化发展、差别化竞争的思路,因地制宜培育区域特色经济,扶持发展特色园区基地,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鼓励支持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壮大集约经营、规模经济,使分散经营农户尽快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群体之中,分享发展红利。教育引导农业生产者遵循农学规律和生物学规律,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环境容量,切忌盲目引进不适生产品,有效规避风险和损失。针对农业分散经营导致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实际,积极鼓励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加快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落实,强化行业规范,实现抱团发展。在这一方面,我市杨巷镇稻米产业化联合体、芳桥金兰村级合作组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和经验,实现了镇、村、企、户多方共赢。

四是突出强化保障体系建设。大家都知道,农业是个弱质产业,“靠天吃饭”是农业的基本特征,这就客观上使农业生产与发展面临很多风险。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是政府着力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主要从农业保险、设施建设、质量监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与尝试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广大农民朋友们有什么需要可和我们联系。当前,我们主要开展了农药经营市场的清理整顿,按照新版《农药管理条例》,对全市农药经营市场进行了重组,建立了农药监管平台,实现了农药生产经营的全程可追溯,切实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主持人:

农林部门在这项工作上,下阶段会将工作重心逐步转向依托先进农艺措施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用发展的方式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通过绿色生态技术措施落实,提升我市农业发展水平。

之前我们也了解到,未来我市将着重培育稻米、蔬菜、水产、竹产业、休闲农业“五大优势特色产业”,我想请您就如何推进“五大产业”发展畅谈一下发展目标、思路和举措。

张全军副局长:

好的。

今年,新组建的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着力培育富具地方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我市根据宜兴特色、特点,为加快推进“五大产业”发展,将采取三项举措。

一是鼓励发展集约经营。由于我市人多地少,土地碎片化产为突出,制约了产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因此,借鉴杨巷稻米产业化联合体的做法,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轴心,通过输出品种、标准、品牌、市场,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科学配置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资源,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盈利空间充分释放出来,提高产业整体效益,推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不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

二是鼓励全产业链建设。提高产业效益、增强发展后劲,关键在于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长期以来,小而散的经营机制使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缺少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基地,以致农产品加工业一直是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短板。为此,我们将整合各级支农资源,优先扶持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使生产与市场、供给与需求充分对接起来,减少农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中间环节,促进产业效益提高,增强发展潜力。

三是鼓励开发适销新品。紧紧围绕市场,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加快高品质特色产品、功能产品的研发,适应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当前,关键是要加快适口性好、品质优异的产品研发,逐步使农产品由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不断增强我市优势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积极开发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培育现代流通业、营销业,促进农产品商品转化。特别是要利用我市优良的生态资源,加快创意休闲农业建设,强化规划引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特色休闲产品开发,有效规避同质化竞争,使我市成为名副其实的休闲农业集聚区。    

主持人:

市农林局明确了重点培育稻米、蔬菜、水产、竹制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5个超10亿级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目标。这也是在紧扣“米袋子”、“菜篮子”基础上,利用资源禀赋,发展壮大农业农村经济的务实举措,也是实现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的科学决策。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农业作为与人民生活最贴近、最密切的产业,请问市农林局围绕实现“高质量”, 有哪些具体做法?

解平副局长:

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就农业而言,包涵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二是发展的环境质量高;三是经济的运行质量高。就产品质量高来说,着重是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切实加强产地建设。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固化粮食、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和标准园艺园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生产设施,为高质量农产品生产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切实加强标准执行。以规模基地为切入点,加强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的落实,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规范农产品生产台账,建立健全追溯体系,提高生产优质农产品的责任意识和行动自觉。三是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引导农户依托现代先进科技,组织科学生产,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试验、示范、推广,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拓展市场,赢得主动,提高效益。就环境质量高来说,着重是要通过环境的不断改善来提升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能级。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用生态的理念指导农业、生态的手段生产农业、生态的环境发展农业,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品质,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扶持力度,为绿色高质高效农业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加强科技集成,组织开展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集中优势资源,培育典型示范基地,扩大示范带动效应。就运行质量高来说,着重是要在夯实农业永续发展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一是强化品牌建设。突出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目前,我市已有阳羡雪芽、宜兴红、宜兴百合、宜兴大闸蟹、湖父阳梅、杨巷大米等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市场的影响力还很不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并加强行业管理与行业自律,增强保护品牌、珍惜品牌、呵护品牌的自觉性,不断扩大品牌影响。二是强化产业融合。以提高农业经营水平为核心,着力培育产业化联合体、田园融合体等新兴农业主体,使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种养加工营销各环节结成利益共同体,优化利益分配机制,激发各阶层的发展激情,促进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主持人:

还有一个方面呢可能就是强化科学遵循。因为农业较其它产业相比,更突出的是生命科学。一切决策、组织、管理要从遵循生命科学的特征特点,掌握规律、因地制宜,切勿贪大求洋、好高骛远。因此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市的农业走得更远、更好。    

时间关系,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几位嘉宾,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再见。

相关领导:

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