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您好!听众朋友,欢迎收听每天上午8:30—9:00,为您直播的《政风行风热线》,我是主持人梧阳。听众朋友,2017年,全市残联系统围绕市委大走访工作安排部署,始终把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点任务,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和扶残助残服务体系,紧紧围绕实施残疾人幸福生活推进计划的总体目标,着力在康复服务、政策保障、培训就业、文化体育、维权维稳、自身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努力让全市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得更殷实、更有尊严,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那么今天呢是宜兴市残联的热线时间,首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应邀来到直播室的嘉宾,他是市残联理事长杭仁育,欢迎杭理事长作客直播室。
杭仁育:
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具体安排,今天,我们有幸来到《政风行风热线》,将通过这个平台与广大听众沟通,非常愿意接受社会各界的咨询和反映。
主持人:
听众朋友,如果大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建议都欢迎参加到我们的访谈中来,发表你的观点,也可以提出你所关心的问题。热线号码是88568909,期待您的参与。
主持人:
市残联充分认识到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坚持把残疾人康复服务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为抓手,不断创新康复服务举措,积极探索加强康复机构建设和康复服务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残疾人康复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关于康复服务提升效能方面的工作我们听一听杭理事长的介绍。
杭仁育:
好的,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精准康复的要求,全面提升康复服务的绩效,主要体现在:
(一)康复政策有效落实
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将18个康复项目纳入医保范畴。有效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526例,免费安装助听器200人,安装假肢20人,残疾人免费体检416人。为800名残疾人家庭进行辅具适配1040件。康复救助残疾儿童0-6岁139人,7-14岁31人,共170人,其中外出康复救助24人。救助人工耳蜗植入手术7人。贫困精神病人门诊服药救助45人。
(二)服务内涵有效拓展
一是成长中心成果显著。自闭症儿童游戏疗法的实践游戏成功入围江苏省课题,中心荣获2017-2020年“千帆计划”定点机构、2016-2017年度心智服务最佳行业贡献奖、社会组织评估等级4A等荣誉。二是康复中心提档升级。中心选派康复医生10多人次到三级医院培训、进修。聘请上海新华医院康复科杜青教授开展技术指导。三是脊柱侧凸康复中心开辟新路。完成了全市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一、二年级100所学校38954名学生的脊柱侧凸筛查,疑似阳性3997人,阳性率10.3%。中心与新华医院康复科杜青教授团队紧密合作,采用先进的康复设备,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33名初中学生在中心进行康复训练,训练次数429人次,11名学生使用辅助支具。
(三)残疾评定有效规范
按照“坚持标准、规范申报,二次评审,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做好残疾评定工作,全年申请评残人数1280人,发放残疾人证870本。
主持人:
近年来,市残联精准实施残疾人服务,科学管理残疾人事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残疾人优惠政策,全市残疾人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新成效。我们来听一听保障政策是如何有效落实的?
杭仁育:
好的,今年以来,在继续落实好已有保障政策的基础上,重点抓了以下保障政策的实施:
(一)两项补贴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审核
在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两项补贴移交市民政部门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市民政部门做好二次补贴的提标扩面和新增对象的审核工作,扩面,是残疾人护理补贴扩大到一级二级残疾人全部可以享受,增加低保非重度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低保标准的25%。提标,是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从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低保标准的38%,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生活补贴从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低保标准的20%。截至目前,已经协助审核新增护理补贴503人,生活补贴276人。
(二)免费乘车得到进一步规范实施
今年共办理爱心卡327张,全市残疾人爱心卡拥有量达13578张。截止10月底,为残疾人减免车费合计金额为245万元。
(三)破旧危房得到进一步修缮改造
组织专业人员对各镇街道上报的低保残疾人家庭破旧危房进行了全面的评估、维修和验收,全年修缮住房22户发放维修补贴20.55万元。
(四)“残疾人之家”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
下发了《2017年宜兴市“残疾人之家”建设方案》,召开了“残疾人之家”建设推进会。把残疾人之家运行和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实事项目双基工程督查中,统一办理民办非企业执照。今年已经建设“残疾人之家”22个,全市“残疾人之家”达33个。
主持人:
残联组织切实履行职能,把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委政府的关爱送到每个残疾人心里,把助残惠残政策落实到每个残疾人身上。
加强残疾人素质培训是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残联仔细研究,认真分析,统一部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残疾人培训工作,开辟多种渠道,实现就业,使残疾人走向致富之路。详细情况请杭理事长介绍一下?
杭仁育:
好的,素质和技能培训是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的重要一环。在残疾人培训就业上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精心组织培训提升技能
一是积极组织需求培训,残疾人技能水平得到提高。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开办电子商务和特种果蔬种植培训班,促进残疾人“互联网+”及种植业等多渠道创业就业。与镇(街道)合作举办各类残疾人培训班。今年,有9个镇(街道)完成种养殖、手工编织等培训492人。
二是选拔选手技能专训,各项竞赛取得优异成绩。选送21人参加无锡市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11个项目的比赛。我市获得四个单项第一名,并以总积分80分获无锡市团体第一名,被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钩针编织选手史君芳在参加全省、全国的比赛中分别取得第一和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三是依托学校特色培训,辐射带动效果明显。学校省级陶艺班项目实施一年多来,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15名学员获人社部门颁发的陶瓷装饰工初中级技工资格证书。2人获工艺美术员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培训合格的学员的就业率(含继续培训)达到90%。该项目经省科协服务中心评估获全省8个创新创优培训项目唯一的优秀等次。学校开办陶艺培训班2个,盲人按摩初级、中级班各2个,培训残疾人65名。充分发挥全国培训基地和省示范基地的作用,学校为泰州、靖江和无锡新吴区19名残疾人提供为期3个月的景泰蓝和紫砂小花盆制作培训。
(二)创新思路就业成效显著
一是用好各项政策促就业。首先,用好福利企业政策增就业。全市134家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本地残疾人就业6283人,其中今年新增3家,新增残疾人就业215人,还有2家企业72名残疾人正在申报中。其次,用好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征缴残保金政策增就业。全市524个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1049人,比上年度增加131人。再次,用好我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管理办法增就业。新增一个就业基地安置残疾人10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总数达52个,就业残疾人达443名。
二是组织就业招聘促就业。我们在市人社局的支持下举办了春秋两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经过双向选择,现场有91名残疾人与41个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书,21名残疾人通过招聘实现就业。
三是托养中心转型促就业。与宜兴市沪花文具有限公司合作,经国税部门爱心支持,以托养中心为阵地,以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为主体,探索成立了沪花文具产品加工福利车间。由中心和公司共同组织残疾人进行产品生产和管理。公司按照相关规定申请享受福利企业的退税政策。经过四个月的试运行,目前有20人最终进入公司申办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名册。公司为残疾人缴纳社保,并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的标准发放工资。
四是狠抓辅助性项目促就业。为解决我市智力、精神和其他残疾人的就业困难,我们以托养中心为示范,引领各镇(街道)基层残疾人安养院和残疾人之家,培养残疾人工技操作能力,有序引导逐步开展辅助性就业。我市残疾人之家、残疾人安养院、工疗站、残疾人就业基地等近28个机构开展文具包装、陶艺产品制作等10多个辅助性就业项目,提供辅助性就业项目的企业有11个,参加辅助性就业劳动的残疾人达268人。
主持人:
我市残联系统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以培训促就业,为残疾人服务,真抓实干,使我市的残疾人培训工作越做越丰富,越做越多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实现自我价值。
市残联致力于用文化塑造残疾人的心灵,努力活跃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听说,残疾人文体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啊。
杭仁育:
是的,今年以来,我们在文体方面重点抓了三个方面:
一是无锡市残运会展能出彩。我们按照“安全、顺利、圆满”的要求,精心选拔,科学训练,遴选54人参加游泳、田径、乒乓球和羽毛球的比赛。以总分586分、金牌46枚获无锡市残运会综合金牌和团体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并被授予优秀组织奖,是宜兴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二是读书征文比赛获得佳绩。组织全市热爱写作的残疾人参加无锡市读书征文比赛,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
三是优秀人才积极推荐。推荐范月琴作品《腰圆竹段提梁壶》参加第四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获“迎春花奖”。爱德陶艺社申报民族文化技艺传承基地,顾斌武申报全国百佳残疾人传统工艺传承人。刘晓峰申报“陶都好人”。魏平、夏正平参加省首届文学创作培训班。申报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培养对象13人。
主持人:
残疾人朋友用他们的行动,展示着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身残志坚、敢于拼搏的顽强精神。
今年,在残疾人的权益尊严保障上,我们的工作开展得如何?
杭仁育:
今年以来,我们切实重视信访维权工作。一是认真扎实做好信访接待处置工作,全年接处各类来电、来信、来访217件(次),做到件件有回应。二是认真扎实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在市谋盛律师事务所设立残联公益法律服务基地,为残疾人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咨询服务287件次,为32名残疾人提供诉讼服务。三是充分发挥法律维权服务站的作用。定点9名专职律师,为基层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112件次,为28名残障人士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引导残疾人依法维权。一年来未发生残疾人群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确保了残疾人群体的稳定。
主持人:
我市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平台进一步拓展、残疾人生活就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今年残联其他重点特色工作顺利实施的情况?
杭仁育:
好的,除了以上介绍的今年残疾人各项工作外,今年还重点抓了以下六项特色工作:
一是实施了残疾人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民生实事项目。为进一步完善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帮助残疾人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把持证残疾人购买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列入今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该项目于7月1日正式实施,项目实施100天来,共接到有效报案47件,已经赔付27件,赔付金额达到86.8762万元,提高了残疾人保障水平,有效整合目前涉残各项意外保险项目,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探索了市博爱家园农疗中心融合发展之路。一年来,中心探索实施转型优化,并得到市远望蔬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杰的爱心加盟,由合作社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种植技术培训和服务。通过新建开心农场体验区、果树新品种植区、特色蔬菜种植区、模拟经营实训区,使之成为精神康复者农疗、残疾人种植业培训、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残健融合共建、志愿者助残服务、社会企业扶残等六大基地,致力打造成全省为残服务和残健共融的示范窗口。中心制定个性化康复和融合发展计划,帮助精神病人及智力康复者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重建独立生活能力,重返主流社会。中心“开心农场”60块菜地全部被爱心人士认领,并与康复中心和儿童成长中心的15名残疾儿童开展爱心结对,开展康复活动80多次,参加活动580人次。
三是开展了优秀残疾人创业事迹宣讲等助残日活动。助残日期间,开展了10个系列活动,以“大爱铺就小康路”优秀残疾人创业事迹宣讲活动为主打。8位身残志坚的残疾人代表通过宣讲人或本人,讲述了自己的奋斗历程和感人事迹。活动还表彰了市“十二五”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先进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先进单位及“十佳残疾人创业之星”,宣传和倡导了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勤劳致富、奋勇争先的创业精神,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支持、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是成立了宜兴市低视力康复中心。上半年,我们组织对我市21066名幼儿园在读儿童进行视力筛查中筛选出可疑阳性1872名占比8.9%,阳性1576名占比7.5%。低视力康复和预防成为当务之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多方的努力下,8月25日,全国第一个“残疾预防日”到来之际,市低视力康复中心在宜兴眼科医院顺利揭牌成立。中心的成立不仅填补了我市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机构的空白,更将为降低和减少儿童青少年视力致残率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建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首席律师定点联系制度。在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支持下,从8月1日起建立了法律援助首席律师定点基层镇街联系制度。定点联系制度开展以来,68名残疾人前来进行法律咨询,9名残疾人得到了法律援助服务。
六是推动了紫砂文化助残的新发展。2000平方米的爱德陶艺社丁山基地落成。第三次大师结对开辟了社内结对帮扶、高职称带动低职称的崭新模式。目前,三批23名结对残疾紫砂艺人德艺素养得到有效提升,9名社员通过考试技术职称得到晋升。康辉旅游集善之家项目落户爱德陶艺社,电子商务平台上线,为残疾紫砂艺人提供了更好更快的发展空间。陶艺社社员增至51名。据不完全统计,社员月收入达到7000元左右,入社社员人均年收入可达到十万元以上。
主持人:
残疾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文明进步的推动者,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体,更是同奔小康不可或缺的群体。期待看到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刻苦学习,保持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发扬顽强拼搏、奋发进取的精神,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
时间关系,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几位嘉宾,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再见。
杭仁育:
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