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宜兴市人民政府 >资讯中心 >要闻动态

张振中:传承匠心的紫砂“守艺人”

来源:宜兴日报    日期:2025-04-14 09:56:36    浏览次数:81

  日前,位于丁蜀镇的正中造器工作室中,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产业教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张振中正俯身专注于泥凳,指尖不停地摩挲着壶胚。在他的精妙雕琢下,改良版紫砂作品《无咎》已初具雏形。三十五载扎根紫砂行业,凭借匠心守艺,张振中获得了首届传统工艺大国非遗工匠、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无锡大工匠等多项荣誉。

  张振中又名张正中,1964年生于丁蜀镇,1990年从江苏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便被分配到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工作。作为厂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怀揣艺术家梦想的他毅然放弃办公室工作,主动要求下车间打泥条、拍身筒,苦练紫砂传统工艺。在那段艰苦的学徒岁月里,张振中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勤奋与执着,每天天没亮,他便奔赴紫砂工艺厂,开启一天长达15个小时的高强度工艺训练。为了练好基本功,他专注于每一次拍打和塑形,一天要制作30多个身筒,一边学工艺一边尝试创作。就这样,学习紫砂制作技艺近一年后,他创作的第一件紫砂作品《树段壶》诞生了。

  从业以来,张振中从未停止过技艺精进的脚步。上世纪90年代,紫砂壶制作主流是借助模具来提高工业化生产效率,但张振中青睐手工制作。“借助模具虽然省时省力,但紫砂工艺的创造力和艺术性也会因此受限。”张振中说。于是,主攻花器制作的他,开始苦心钻研紫砂薄胎花器全手工工艺。从泥料的精心筛选,到每一道工序的反复琢磨,他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前后做坏了40多件作品,终于成功攻克工艺难关。

  创新是紫砂这项古老艺术焕发新生命力的必由之路。为此,张振中常常带着相机和速写本穿梭于山间,从形态各异的石头、树木等自然物体中寻找创作源泉。他注重与其他领域艺术家交流,丰富艺术感知与创作视角,尝试将紫砂写实花器写意化。在创作代表作《年轮》时,他将当代艺术中对岁月痕迹的抽象表现手法,借鉴融入紫砂花器的设计中,该作品一举斩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等多项荣誉。此外,张振中还热衷于奔走其他工艺美术产区,汲取艺术养分。在江西景德镇,他沉浸于青花、釉里红的绘画世界;在浙江龙泉,他全身心钻研青瓷制作技艺;在云南鹤庆,他专注于打造银器工艺……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为他带来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其创作的《潺》《无咎》等紫砂艺术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美展、荣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展金奖等。

  载誉而归后,张振中选择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育紫砂新生力量中,积极将艺术院校优秀学生吸纳到紫砂队伍,累计无偿带徒30多人。他时常与学徒们一起,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艺术见解,传授技艺。在他的教导下,徒弟们也逐渐在紫砂艺术领域崭露头角,在各类重要展览与赛事中屡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