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宜兴市人民政府 >资讯中心 >要闻动态

逐浪未来 人工智能产业阔步向前

—“AI赋能向新而行”系列报道(下)
来源:宜兴日报    日期:2025-04-12 09:38:49    浏览次数:

  近日,江苏卓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全新一代低代码IDE产品SnapDevelop及AI+IDE平台EazyDevelop,产品聚焦AI编程、多智能体协作与国产化适配,能够让企业级内部应用开发直接开启“简单模式”,展现了卓易信息在自主可控与智能开发领域的技术积淀与创新实力。“天机镜”AI大模型正式发布、AI技术融入陶瓷产业工人培训……今年以来,我市人工智能产业“春潮”涌动,一系列标志性项目的落地与创新成果接连涌现,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作为太湖湾科创带南翼科技创新支点城市,我市对于“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解已融入城市发展基因。早在2023年,我市就出台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40亿元、培育15个示范应用场景的目标。政策落地的“施工图”同样清晰:环科园、经开区等重点板块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华为云、阿里云等头部机构,共建创新实验室;借助宜兴新动能产业基金、宜兴光控产业投资系列母基金、锡创兴宜科创基金等产业基金,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动能;更以“太湖人才”“陶都英才”计划为抓手,为AI领域人才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一站式”服务,“近者悦、远者来”的产业生态加速形成。

  关键技术的攻克,是支撑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根基。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陶都之光”科技攻关计划,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积极对上申报争取,加大对未来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支持。在着力构建科创载体体系的同时,我市持续推进高能级的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建设。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与武汉大学、中安科联合投资建设市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依托武汉大学学科优势,全力孵化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与此同时,陶都科技新城引入孙立宁院士团队机器人概念验证中心,聚焦人形、医疗、微纳等细分领域智能机器人,打通“概念验证—孵化—场景化—产业化”的成果转化通道。在政产学研的协同攻坚和创新平台的赋能加码之下,宜兴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其中,沪宁钢机(应用层)开发出钢结构智能制造工业化核心系统成套技术;利通电子开发出算力服务领航系统、算力解决方案等;卓易科技联合多家单位组建无锡市“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工业互联网”创新联合体,成功实现138种工艺指令的智能响应;中村机器人研发出智能核心运动部件和自动化解决方案。

  从AI底层算力走向终端应用的过程中,一家家企业抢滩登陆,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在无锡供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供春AIGC软件上,输入颜色、肌理、功能等关键词,短短几秒,电脑屏幕上便能生成数十种设计方案。通过AI辅助设计工具,如今,供春AI用户数已过万,生成工艺美术设计图超40万张,有效赋能400余家非遗工作室,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随着AI智能场景不断向工业、农业、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拓展延伸,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主体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其中,宜安芯微电子等4家企业入选“陶都英才”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卓易科技、瑞进智能、国能智慧、瀚正信息、瑞宁信创、羿飞教育等企业入选无锡市级以上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中村机器人、瑞进智能、赛格智慧等8家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以奋进的姿态阔步前行,我市人工智能产业正绘就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产业新画卷。今年,我市将全力推进建设总算力1000P的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成后为企业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算力服务;围绕沪上人工智能产业链1178家企业继续开展重点招商,精准吸引乐聚机器人、九识智能等重点企业在宜投资布局;九如城集团正在部署覆盖“监测—照护—康复—情感”全场景的智慧养老技术矩阵,研发生产人形陪护机器人、AI非接触式生理检测仪、智能康复系统等产品……站在新起点,我市将锚定算力基建、场景创新、区域协同等方面精准发力,以务实的举措不断夯实产业根基、构建创新生态,在人工智能赛道上不断跑出宜兴“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