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马快速通道两侧围堰在太湖成功“牵手”
3月30日上午,宜马快速通道建设迎来重大节点。随着最后一根钢板桩插打至湖底,中铁十六局集团承建的341省道宜兴段3标项目竺山湖隧道六号仓与无锡马山段九号仓钢板桩围堰成功合龙,标志着国内在建最长干线公路湖底隧道——竺山湖隧道围堰施工全部完成。
竺山湖隧道是宜马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起点位于230省道周铁段南部,以隧道形式下穿竺山湖,终点连接位于马山的230省道环太湖公路,路线全长约15.7公里。竺山湖隧道宜兴段自2021年9月29日围堰开工以来,自西向东向太湖中心不断推进,累计插打钢板桩1.2万余根,钢管桩2900根。仅历时6个多月,就与马山段围堰在湖中心顺利“牵手”。
中铁十六局集团三公司副总经理晁军说,在竺山湖隧道项目的建设中,他们多次倒排工期,优化施工方案,详细制定了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施工组织、应急预案等措施,并对施工工序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推演,确保工程节点目标顺利推进。竺山湖隧道采用围堰明挖法施工,为解决超长湖底围堰施工效率问题,项目科技攻关团队创新采用“多仓堰筑法”施工技术,将路域段分6个区段进行施工,湖域段分7个仓进行一次性围堰施工,工期相较计划快了近一年,在国内同类项目中首次完成了水中围堰超长基坑同时开挖施工的探索。
科技力量在施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施工中,部分仓段湖底淤泥质黏土深度达12.6米、粉土层厚达12.7米、围堰断面达228米、基坑宽度44米,测量难度较大。为此,项目科技攻关团队在围堰施工中设置水中测量平台,采用先探后打等措施极大地保证了围堰施工质量。在SMW工法桩施工中,既有工艺只能插打地面上H型钢,项目科技攻关团队研发了地下插打设备,使H型钢送至地下10米,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在四、五、六号仓超深淤泥地质施工中,项目通过科研合作研发了强力搅拌就地固化成套装备和新型低碳固化剂,形成了就地固化成套工艺。淤泥固化处理代替传统的换填法、垫层法等施工工序,解决了弃土和砂石料来源困难,实现零弃土和零换填。淤泥固化板结后,隔天即可满足施工重型机械承载力。浇筑垫层时,可快速形成满足拌合站、堆场等基础平台的要求,做到了降本提质创效,这项技术也荣获中国公路学会颁发的“科学技术一等奖”。
宜马快速通道(宜兴段)指挥部指挥长助理钱渊表示,341省道无锡马山至宜兴周铁段工程迎来围堰合龙,这标志着该工程隧道建设进入全面提速阶段。目前,一号仓深基坑已经开挖,标志着隧道主体工程即将开始。截至目前,该工程已经完成工程投资13亿元,占工程总投资30%。下一步,他们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继续全力以赴不间断施工,力争明年年底完成隧道主体贯通。
据悉,项目建成后,宜兴市民通过竺山湖隧道后便可经马山互通,实现与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的快速转换,从周铁出发到无锡市区最快半小时即可抵达,对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