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动态
拼抢首季“开门红” | 聚焦民生,以“实”为要绘就幸福新图景
来源:环科园  发布时间:2025-04-07 08:44:25   [ ]   浏览次数: 910

拼抢首季“开门红” | 聚焦民生,以“实”为要绘就幸福新图景

聚焦民生

以“实”为要绘就幸福新图景

春雷阵阵惊风雨,甘露滴滴润物华。近日的环科园,机械轰鸣与民生暖意又交织成春的乐章,各项民生工程正全速推进,以“开门红”之势书写“民生优先”的新答卷。

一场关乎“科技发展、生态底色、教育未来”的民生实践,让“幸福环科园”的愿景加速照进现实。

科技赋能,“智慧大脑”护航发展路

最近,不少去零碳公园散步游玩的市民惊喜地发现,走累了用来歇脚的座椅居然能给手机充电,实在是太方便了!不仅如此,公园内配备的光伏停车场、零碳投影互动装置、AI互动健身设备等随处可见的科技元素,让科技触手可及,逛公园也能成为感受科技魅力的乐事。

让科技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同时,园区更致力于用科技构筑起安全网,让智慧护航新发展。去年底,环科园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前哨、市公安局环科园警盾服务站“一哨一站”揭牌,在此基础上,今年,在环科园派出所,一个集警务指挥、综合治理、应急调度“三位一体”的合成作战指挥中心正在加速建设中,中心首创“警情穿透式管理”模式——通过大屏系统兼容15个专项平台,实现警力资源、无人机巡查、执法监督等要素的“一图总览”,届时,由27块电子屏组成的“智慧大脑”将全天候守护万家灯火。

“过去处理跨部门事件平均耗时2小时,而通过可视化指挥系统,将有望在20分钟内完成多部门联动。”环科园派出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后续推进的警营文化中心开放日计划,更能让这座“科技堡垒”成为群众体验智慧安防的科普基地。

空间革新,打造文教供给新范式

新街文教中心、环科园实验小学食堂、范道小学食堂等1.94万平方米教育空间破茧……文教需求多元,文教供给多样,今年园区在文教事业上继续大做文章,为群众精神文明发展培育了深厚土壤。

在高塍镇文化中心工地上,巨型钢架正在勾勒未来文化地标的轮廓。这座1.1万平方米的“文化航母”藏着精巧设计:屋顶花园化身“空中文化客厅”,蒋南翔纪念馆用数字技术活化红色记忆。“文化中心建成投用后,我们将打造‘昼夜经济’模式。”项目负责人指着效果图解释:白天这里会是老年书画社与少儿编程课的主阵地,晚间的小剧场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惠民演出,这座文化综合体将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

另一边,在高塍中学食堂重建工地,智慧厨房的蓝图令人眼前一亮:明厨亮灶系统直通家长手机APP,食材溯源区块链技术确保“舌尖安全”。新建的2428平方米空间设置分流通道,可满足1500人同时就餐。“这不是简单重建,而是育人空间的革新。”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新食堂将设置食育文化角,开展营养课程。与此同时,环科园中小学项目以“山水课堂”为理念,将66894平方米校园化作生态教材:屋顶农场连接劳动课程,透水操场收集雨水灌溉绿植,开放式廊道成为移动学习空间。而新街街道教育区的“一拆双建”工程,将彻底终结1360名师生挤食堂的历史,用2206平方米的阳光食堂重构校园生活美学。

塑造亮点,绘就城乡建设绿色篇章

梅花坞公园靓丽登场,赏花踏春游人如织;范道积丰、宋渎云爱等6个美丽农居建设项目基本完工,描摹着江南新韵,铜山特色田园乡村项目顺利完工,乡野沃土绽放振兴之花;25万平方米征迁腾挪出824亩发展热土……园区全面升级生态算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双提升,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脉络。

据介绍,今年年底,梅东涧两岸将新建一座滨水公园。公园占地2.24万㎡,将泄洪沟功能与景观结合,用“治水+营城”的巧思破解城市病,通过设置林荫树池区、阳光连廊、炫彩乐园等,唤醒整个场地的功能,为居民散步、交流赏景提供空间环境。“公园建成后,将极大方便周边社区的居民,增强他们的公共活动体验。”设计团队透露,还将通过活力儿童空间、全龄活动场、活氧漫步空间等打造绿色纽带,汇聚城市活力。

近期,环科园“治本清源”工程27个达标区也将同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年底前将实现污水收集率98%以上,让“碧水绕城”从愿景变实景。

指挥中心的智慧屏、

文化中心的排练厅、

校园食堂的烟火气、

滨水公园的青草香……

“民生即发展”的底层逻辑,

在一件件民生实事项目的加速落实里,

得到完美诠释。

一幅“产城人”和谐共生的

现代化园区图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