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博”力量为高质量发展加码
近日,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核准,我省新增79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中,无锡大市新增7家,宜兴占据4家席位,分别是中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远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宇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江苏中超航宇精铸科技有限公司。不断凝聚起来的磅“博”力量,成为推动宜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速器”。
创新创业的舞台,博士后是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持续完善激励扶持政策体系,始终将博士后人才视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资源,强化引进培育力度。通过全方位构建优质服务生态,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科研团队提供全周期支持保障,有效激发创新活力。目前,我市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机构34个,较2019年增长10个。其中,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分站)20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个。
企业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创新的摇篮。近年来,我市多个企业通过专注研发、深耕产业,展现出强大的科研实力,为建站提供了有力支撑。此次,中辰电缆与远程电缆均由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升级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辰电缆作为电线电缆行业的骨干企业,产品涵盖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等多个品类。该公司凭借持续创新和严格质量把控,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远程电缆长期致力于电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近年来,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与服务水平,其产品在电力传输、工业制造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市场均有出色表现。宇超电力在电力领域深耕不辍,专注于电力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网建设、电力输送等关键环节。中超航宇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精密铸造领域尤其是航空航天零部件精密铸造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该公司先进的铸造工艺和卓越的产品质量,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政策“组合拳”,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发展提供一片沃土。在资金扶持上,我市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100万元建站资助,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则给予20万元资助,极大地减轻了企业建站的资金压力。对于签订绩效奖励协议的设站单位,先给予10万元一次性开题奖励,科研课题结题后,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最高给予40万元的绩效奖励,有效激发了设站单位的积极性。此外,对在站博士后科研项目入选省级以上科研资助计划的,宜兴给予1:1配套支持,最高10万元;入选“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的博士后科研人员,同样给予1:1配套支持,为博士后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在管理服务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多层面发力,负责组织申报、审定、评估和综合管理等全流程工作,确保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与运行规范有序。
“近年来,政企联动,助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结出创新硕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多重政策支持下,博士后顺利进站后,针对行业痛点纷纷开展科研攻关,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中辰电缆自2020年获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后,重点突破“电缆用导热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电缆表面缺陷检测设备的研发”等关键性技术难题,助力企业成功申请3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引擎,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续动能。”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朱文英说。与此同时,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了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博士后作为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实际需求的衔接者,将高校的前沿技术引入企业,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江苏国信协联能源有限公司的在站博士后金赛,一直致力于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通过主持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展的低分子透明质酸酶解工艺优化项目,对化妆品原料透明质酸钠的高效精准生产技术进行攻关。经无数次实验与技术迭代,金赛团队运用微生物发酵法、酶切法等先进生产工艺,实现了不同分子量、不同功能透明质酸钠原料产品的精准制备,并建成年产量10吨的透明质酸钠生产线,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统计,2024年,全市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在站博士后发表科研论文37篇,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3项。近三年,我市进站博士后为站点完成的科研项目已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8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超10亿元。“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服务好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宜兴相关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