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市司法局>专题专栏>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宜兴市气象局2024年依法行政工作报告
来源:市司法局 时间:2025-03-04 11:07:35 浏览次数: 33 字号:[ ]

2024年,在宜兴市委、市政府和无锡市气象局的坚强领导下,本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履行气象法治职能,努力实现气象依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完善气象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聚焦气象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全力加强普法宣传,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现将2024年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如下:

  •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情况

1.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宜兴市气象局始终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完善常态化学习机制,抓好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落实。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履行法治政府建设职责。今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发挥支委委员领学促学作用,筑牢政治思想根基。全年组织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12次,支部党课5次,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12次。4月至7月,根据上级要求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青年理论小组成员共20人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支委会、主题党日等形式参加学习,其中举办专题读书班1次、集体学习3次、专题党课4次、警示教育活动4次、《条例》相关纪律培训24人次。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工作,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针对干部职工、党员等群体开展了专题学法普法讲座1次,组织党员及青年同志撰写读书心得体会14篇,切实提高了党员干部学法用法能力。

2. 落实思想引领依法行政实践工作。本局紧抓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打造标准规范的党员活动室和“职工之家”,利用多种学习资源提升学习实效。局党支部深化“虹润万物 宜气风发”党建品牌创建,推动“气象+茶旅”党建业务融合发展,依托红岭茶场党建服务站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党建服务和廉政建设展示活动。开展“先锋行动进小区”主题党日活动,将党建工作和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相结合,推动党组织和基层社区的紧密联系。此外,在全体干部职工努力下,宜兴市气象局连续五年获得“服务地方发展优秀单位”评选的第一等次单位,局工会获2023年度市级机关工会联合会先进基层工会,局办公室获宜兴市三八红旗集体,局党支部获无锡市局党纪知识竞赛一等奖。1人获宜兴市机关党工委2023年度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2023年度市级机关工会联合会优秀工会积极分子,1人获宜兴市三八红旗手,1人征文获江苏气象部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优秀征文。

  • 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情况
  • 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2024年,宜兴市气象局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领会,并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于依法行政工作全过程,严格履行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全年传达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11次,学习了《中国气象局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1月8日组织召开百日冬季安全风险排查整治暨年终安全工作部署会,要求严格规范排查流程,积极推进普法宣传,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做好“两易一密一新”场所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冬季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抓实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3月15日,宜兴市气象局召开安全生产专题工作会议,组织全体职工学习观看《安全生产责任在肩》等警示教育片,要求以法治红线守好安全生产底线,结合安全生产十问工作法,重点围绕水、电、气、消防、网络、行车安全等方面进行排查,进一步强化单位内部安全生产措施;10月23日,本局党组纪检组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回头看”行动,针对近期消防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组织学习《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范》,运用法治思维推动消防安全,对单位消防灭火器、电动车集中充电等问题,一一整改落实,建立《全国气象部门安全隐患排查台账汇总表》并及时向上级反馈。
  • 推进法治教育建设。年内组织召开气象法治建设专题会议,部署安排年度气象法治工作任务细化部门职责任务,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积极开展专题学法普法讲座,提高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7月18日,围绕“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以提高生命急救技能为内容的教育培训实践活动;11月5日,结合11月“全民消防 生命至上”的主题开展消防知识和应急演练培训,邀请消防大队专家授课;12月3日,紧扣“全国交通安全日”,邀请宜城交警中队王警官开展交通安全普法讲座。
  • 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完善依法行政体制机制

1.完善制度建设。积极推进部门协作和责任落实。年初制定印发《宜兴市气象局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026年)实施方案》《宜兴市气象局2024年安全生产工作任务》;3月与应急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宜气发〔2024〕3号)。

2.推动协同监管。2024年1月10日,本局主动对接属地乡镇应急管理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局,持续推进联动协同检查专项行动,排查隐患到边到底不留死角并全部落实闭环制度,为全年防雷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2024年积极加入宜兴市旅游新业态项目多部门全过程联合监管队伍,为旅游业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筑牢气象安全防线。

3.推进清单制度管理。不断完善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管理工作,并对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进行动态管理。动态完善相应的监管单位重点单位名录库,落实分类分级检查和“双随机”检查制度,并定期上报检查情况清单和问题隐患以及整改落实清单,接受监督。

4.提升执法能力。加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6月2426日,执法人员参加由省气象局举办的全省气象行政执法培训班;11月45日,执法骨干参加由司法局举办的综合法律知识培训班;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100%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

(二)加强依法行政监督

1.落实领导督查制度。局领导班子严格执行领导带队安全检查制度,以“四不两直”形式不定期开展督查,压紧压实职责。紧扣汛前和主汛期重要节点,局领导带队多次反复对全局进行检查,重点督查各部门气象业务稳定运行情况、信息发布系统安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安全管理和气象行政执法等各方面工作开展情况。

2.推进执法规范化。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通过严格执行《无锡市气象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办法》,规范记录行政执法全过程,以一企一档的要求做好监管案卷,确保执法检查可追溯。

3.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化。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定期把相关信息在“江苏政务服务”“信用宜兴”、中介服务超市等平台进行维护和公示。2024年,受理完成行政许可项目15个,其中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8个,雷电防护装置竣工验收7个。

4.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常年聘请资深律师为宜兴市气象局法律顾问,对涉及行政执法决定、合同签订等相关事宜进行合法性审查,并就行政处罚案件等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咨询,保证依法行政和决策的合法性。12月13日,结合“宪法宣传周”活动,邀请法律顾问开展依法行政专题党课。

(三)依法行政工作成效

1. 协同加强既有建筑防雷安全。气象局与市安委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三部门联合发文加强全市既有建筑防雷安全工作,分别与文体广旅局、住建局组建联合检查组,对13家旅游景区、142个市政凉亭廊架等公共设施和部分小区住宅楼进行现场防雷隐患排查,提出整改建议,形成排查报告。协调住建局督促物业企业落实雷电防护装置的日常巡查、维护和定期检测,确保防雷装置安全有效。

2. 融入旅游新业态项目多部门全过程监管。积极加入宜兴市旅游新业态项目多部门全过程联合监管队伍,为旅游业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筑牢防雷安全防线。针对22个旅游新业态项目(包含玻璃栈道等)检查发现的防雷安全隐患,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督促建立防雷安全应急预案机制和警示标识制度,提升项目经营场所的安全风险辨识和处置能力

3. 加强协同监管,压实重点单位主体责任。建立防雷工作部门协同机制,联合应急管理局、乡镇应急管理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全覆盖联合检查和协同监管。联合开展专项防雷监管,压紧重点单位主体责任,排查隐患到边到底,督促整改闭环。紧盯“两易一密一新”场所,积极推进全市百日冬季安全风险排查整治行动,联合应急、住建、文体广旅三家单位分别对重点单位、燃气充装储存企业、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开展联合防雷监管,实地检查了危化品生产区和储存区、液化气充装区、气瓶存放间、玻璃栈道、滑雪场等重点部位的防雷安全情况,同时要求企业明确防雷安全生产责任和应急管理岗位职责,定期开展防雷应急演练和培训;落实防雷分类分级监管要求,联合无锡市气象局、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应急管理部门对三木化工开展专项防雷监管。

4.推进全民普法责任制。为庆祝第64个世界气象日的到来,3月20日,举办气象观测站开放日科普宣传活动,邀请宜兴新庄中学30多名中学生走进宜兴国家气象观测站;“5.12防灾减灾日”,参加市科技馆防灾减灾周科普宣传活动,通过主题展板和自动气象站设备展示、讲解答疑、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对雷电、大风、暴雨等汛期强对流天气知识及防御指南进行科普宣传;5月11日,联合市应急局,组织全市300余名气象信息员开展培训讲座,并发放新修订的《江苏省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标准》小册子; 11月20日,宜兴市气象局党支部赴丁蜀镇周墅社区开展“先锋行动”进小区——“共筑气象防灾减灾安全网”主题党日活动,宣贯《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

  • 存在不足和2025年工作思路及举措

虽然本局在气象依法行政方面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行政执法力量依旧薄弱,行政执法水平仍需提高等。下一阶段,本局将积极融入市法治办工作部署安排,推进气象依法行政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提升依法行政意识。继续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汲取常州“8.11”雷电灾害事故教训,落实依法行政新部署新要求,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2.继续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气象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严格执行气象行政执法行为的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全面落实《气象行政执法公示办法》《气象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气象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互联网+监管”和“分类分级”为基本手段,以完善协同和联合监管为基本模式,全力消除事故隐患,着力解决检查频次高、随意检查等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3.加强依法行政队伍建设,提升气象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切实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梳理气象依法行政相关法律法规,开展针对性学习、培训和实践并确保培训效能。一步补强行政执法人员的装备,不断推进防雷安全监管制度化、流程化,全面提升防雷安全监管水平。

4.强化气象行政执法保障能力。健全气象行政执法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建立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投入稳定的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人员激励机制,保障一线行政执法人员待遇,建立和实施执法人员人身意外伤害和工伤保险制度,提高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