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宜兴海关法治工作以落实海关总署和南京海关两级海关法治工作会议精神为目标,紧扣《2024年南京海关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和《南京关区基层海关法治建设指标体系》两项重点任务,形式多样地推进各项法治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本年度法治海关建设的主要举措
(一)强化宣讲提升法治氛围
一是领导干部自觉学法用法。关党委召开党委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论述,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结合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相关领导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关领导每季度认真自学南京海关下发的学法材料并按规定撰写学法用法心得体会。
二是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利用海关法治宣传周、知识产权保护周、国门生物安全宣传日等宣传节点,对 50家企业开展普法教育,提升企业守法意识;举办“民法典-人格权编”专题讲座,邀请江苏品悦律师事务所律师就人格权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增强干部职工的民法意识;在宪法宣传日,参加地方组织的宪法宣传,举办公职律师讲宪法等活动,学习宪法尊崇宪法。
三是主动向企业进行政策法律宣讲。通过政策宣讲、走访调研的形式,将普法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中,共开展送法上门10次,走访调研12次,及时对企业关心的通关、税收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进行解读,惠及企业百余家。联合宜兴市商务局,组织全市进出口企业政策宣讲会,进一步向企业灌输“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
(二)严格执法捍卫国门安全
一是加强对进出口商品的检验监管。扎实开展“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三年专项行动”,制定《宜兴海关进出境重大动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守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首次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谷斑皮蠹,截获外来有害生物悦弯沟步甲为全国首次。加强进出口危险品检验岗位能力建设,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提升进出口危险品监管工作质量,进出口商品检验累计不合格批次排名关区前列,首次完成宜兴辖区进口危险化学品退运工作。
二是开展“金钥2024”稽查专项行动。针对稽查作业进度明显滞后的现状,聚焦运保费、加工贸易、减免税等领域风险,加强与综合业务科、企业管理科的协作配合,调取进出口排名靠前企业、加贸企业、减免税企业清单,并就相关风险开展联合研判,强化大数据综合运用,不断提高稽查查发水平,提升稽查查发效能。
三是不断优化企业资质备案管理。规范开展注册登记与备案业务,鼓励民营企业向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转型升级。指导旺达通公司确定集装箱熏蒸区建设方案,做好检疫处理资质变更相关工作。此外,进一步优化对外推荐注册企业申请业务办理时限,积极应用行政相对人统一管理平台3.0系统,提升通用资质备案效率。
四是提升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理水平。按照自办简快案件、涉检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标准流程图和时间节点表,不断提升案件办理的规范化程度。积极开展与缉私局法制部门的联系配合,提升办案能力,提高作业质量。全面开展典型案例学习,定期学习通报的关区典型案例,推动“以案说法”。
五是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对进口产品税则号申报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立案查处,今年共办理海关行政处罚案件13起,罚款金额5.1万元。
(三)夯实基础提升法治影响
一是做好各项法治工作基础。结合南京海关工作方案,制定《2024年宜兴海关法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分解到部门,定期开展督促;严格执行“三项制度”等制度规范,为法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继续聘请江苏品悦律师事务所为常年法律顾问单位,发挥法律顾问的参谋作用;加强法制队伍建设,派员参加各类法律法规学习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办案水平。
二是加强与地方部门的法治工作交流。参加宜兴市市场监管局组织的“双随机、一公开”活动,及时将情况总结上报。加强与地方司法部门的交流,参加地方依法治市委员会组织的各类普法和交流活动。通过和应急管理局、商务局、交通局等单位的联合执法,进一步扩大海关在地方的影响力。
三是积极撰写和报送法治信息和课题。全关共完成法治信息25条,上报立法征求意见7条,完成政研论文《海关立法规范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二、本年度法治海关建设的不足和下一年度安排
本年度法治工作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执法岗位力量薄弱。由于历史的原因,部分执法岗位人员紧张,存在执法隐患。二是法治宣传形式单一。法治宣传满足于完成固定的宣传形式和内容,自选动作不多,法治宣传成效不明显。
明年的工作重点:一是提升法治工作的知晓度。在法治信息宣传、立法建议上报、典型案例分享、法治亮点工作等方面,与其他兄弟机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地方法治活动中的影响力还不够,明年力争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提升宜兴海关法治工作在系统内外的知晓度。二是拓展案源,部门联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案件线索发现力度,争取在案件数量上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