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市管理局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市城市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动态
“骑手”变“帮手”,外卖员成为城市管理“合伙人”!
来源:市城市管理局 时间:2025-02-28 08:50:29 浏览次数: 133 字号:[ ]

  宜兴城管持续深化"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以外卖员这一特殊群体为切入点,搭建互通有无的平台、改变单向管理模式、形成带动效应,让每天骑行100余公里的“活地图”成为城市管理的“合伙人”,消除停车盲点、改善停车堵点、破解停车难点,既方便外卖骑手停车、取餐,更为沿街商铺创造了"零距离获客"的便利条件,从管理服务上激活消费“微动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朱秋华,一名90后的女外卖员,五年来风雨无阻穿梭于宜兴的商圈楼宇之间。目前,她所在的美团外卖普创东山站,约有45名骑手,业务区域为蛟桥步行街至城南大润发。她说,“那天宜兴城管跟我联系,想了解我们外卖员在停车方面的需求,我也是挺惊喜的!”朱秋华笑着回忆与城管的初次对话。正是这次对话,开启了城市治理“双向奔赴”的故事。

  一次聊天中,朱秋华说,“西珠巷某店铺门口道板砖附近没有斜坡,外卖车辆不方便停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城中中队立即启动"微更新"机制。经现场查看,该处道板与路面存在10厘米高差,但西珠巷道路较窄,常规宽度的斜坡会影响车辆通行。城管队员特定制了合适尺寸的斜坡,还重新出新了停车线和标识,既保障了外卖车辆的规范停放,又守护了老街巷的"毛细血管"畅通。改造后,该路段外卖车辆主动入框停放,实现了"送餐小哥省心、沿街店主舒心、往来市民安心"的三赢格局。

  在日均停车超百次的朱秋华眼中,蛟桥步行街东南角的闲置角落可以成为商圈非机动车"潮汐式拥堵"的关键节点。该区域是新东方商场和蛟桥步行街的交界处,管辖上一直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为此,城中中队多次上门与商场、步行街物业沟通协调,最终施划出14平方停车区域,并创新采用"错时共享"方案。当步行街节庆市集或商场品牌快闪等临时占道活动,该区域就自动切换为"活动缓冲带",待活动结束后,自动切换为“非机动车停车区域”。这种"空间转换"管理模式,既保障了商场活动展览的需求,又维系了非机动车车辆停放的需求。同时,外卖骑手还积极配合物业管理,保持该区域的卫生整洁。

  10厘米斜坡的温度、14平方的停车空间,架起了城市管理服务与民生需求诉求的连心桥,也织就了传统街巷与现代治理的交融网。以厘米级的精度丈量民需,用平方级的智慧激活空间,"把骑手焦虑变成治理课题,将停车痛点转为共赢亮点"的实践,成为了城市管理共建共治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市城管局立足民生需求,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推进"规划先行+柔性执法+共建共治"三维治理模式,以绣花功夫破解非机动车停放治理难题,让非机动车停放"小细节",彰显城市文明"大气象"。

  一是在优化车位选址方面,重点关注商业综合体、学校医院、菜场市场等重点区域,实施"应划尽划”,三年施划新增非机动车停车线9741米,出新132042米,科学设置斜坡近100处,同步配套非机动车挡车器等设施,让"有位可停"真正转化为"有位好停"。

  二是在管理服务升级方面,积极践行"721"工作法,组建“城管+市容管理”队伍开展“巡查+驻点”劝导,特别在学校、菜场、商圈等非动车车流较大区域,每年累计教育劝导5.8万人次,让执法既有尺度更有温度。

  三是在共治格局构建方面,积极发挥城警联动、城校合作等机制,大力开展文明停车宣传活动,并融入到音乐节、集市等节庆场景,通过"场景化植入+沉浸式互动",让文明理念在欢愉氛围中悄然生根。

  下阶段,市城管局将进一步扩大“治理合伙圈”,积极听取外卖员、社区热心居民等建议意见,通过“微更新、微改造”,进一步完善停车基础设施、优化停车管理方式、组建“文明停车志愿者”队伍,引导市民自治,培育“车入位、摆整齐、同朝向”的文明习惯,形成共治共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