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铁镇

周铁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动态
红嘴鸥“分鸥”空降,就在周铁大有秋
来源:周铁镇  发布时间:2025-02-12 13:53:04   [ ]   浏览次数:

  近日,位于太湖西岸周铁镇的大有秋景区上新了一波体验新场景,大量红嘴鸥的光临为游客送上了多重“惊喜”,不少游客和附近的居民特意前去拍照打卡,留下这美丽瞬间。“去年也有少量发现,今年已是成群结队出现,它们的到来恰巧是对这片土地生态价值的最佳认证。”宜兴大拈花湾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立足残山剩水,再造生态美景,着力构建“美丽太湖湾区”的生态工程、太湖治理和转型发展的示范工程,从项目落地起,大拈花湾便坚守这一理念。历经多年的建设,生态转型不仅贯穿于景区的一景一物,更内化为一种气质,擦亮了太湖西岸生态底色,成为了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

  在景区内,借着竺山原来的山脉和山势修复,景区对风化的岩石、滑坡的山体进行加固,断了的地方接起来,低处填高,然后造景覆绿。原来开矿留下来多个坑,之前在太湖治理时堆放了淤泥,将淤泥挖走后,恢复成湿地。占地约300亩的染秋洲湿地公园,将宋词文化与自然美景相融合。除了红嘴鸥,此前,还有市民惊喜地看到了戴胜鸟。今年春节期间,被业界誉为“2024年中国最期待的12座建筑”之一的息壤酒店开业不久便成为游客“新宠”。

  眼下,宜兴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吸引了珍稀鸟类,还让更多的“稀客”变“常客”,尽显太湖之美,放大了生态文旅价值。不久前,宜兴的“拍鸟达人”骆建明还在太湖西岸的竺山湖区域拍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头秋沙鸭和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五、六只斑头秋沙鸭在湖里悠闲地觅食,有几十种鸟类在湿地里嬉戏,太美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骆建明异常兴奋。

  “通过多年的生态涵养,竺山圩退圩还湖工程的实施为太湖增加了容量,也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打造了富有特色的环太湖生态走廊。”周铁镇副镇长陈超介绍。竺山湖地处太湖西北角,湖区面积占太湖总面积的2.9%,是承接上游湖西洪水的主要湖区,太滆运河、漕桥河、殷村港、烧香港等河流从这里汇入太湖。2020年10月,总投资近12亿元的竺山圩退圩还湖工程正式开工。退圩还湖面积3174亩,占竺山圩总面积的50.5%。

  “进场施工时,这里是连片的鱼塘、藕塘等,环境比较差,通过湖面水域的增加、生态环境的修复,渐渐有了湿地公园的雏形。”宜兴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3年多退圩还湖工程的实施,如今,这里已是大变样。眼下,竺山圩退圩还湖工程已完成近2780亩,堤防建设3.53公里,护坡整治2.67公里。退圩还湖区内135万平方米池塘进行了底泥清淤、塘埂清退。清淤结束后,水位上涨近2米,恢复的大面积水域尽显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位于太湖西岸之滨,全域处于太湖一级保护区范围,如何一以贯之走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一直是周铁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壮士断腕“减化”,2007年以来,周铁镇累计关停151家化工企业。近三年来,落地周铁的宜兴市级以上治太项目7个,总投资超14亿元,创历史新高。围绕生活、工业、农业、河道“四源”共治,该镇全力推动太湖周铁水域、区域水环境水质实现根本性好转,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100%,入湖一级支浜水质优Ⅲ比例达90%以上。今年,周铁镇将加快实施新孟河下游河道综合整治项目、浯溪荡高标准农田退水生态化整治、千亩连片蔬菜农田退水试点工程等,不断夯实生态基底,提升发展“含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