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舍镇

徐舍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动态
徐舍镇:“基层党建红”引领“网格治理蓝”提升治理质效
来源:徐舍镇  发布时间:2025-02-01 08:02:37   [ ]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促进社会稳定。近年来,宜兴市徐舍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推动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全力在路径上谋新、在载体上求破、在方式上重效,走出了一条具有徐舍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围绕网格建设,徐舍镇结合人口规模、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原则,全镇优化设置82个综合网格加1个模架园专属网格,在综合网格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服务管理单位,划分458个微网格,做到精准定位、精准定责。同时,按照“党的建设进网格、网格里面有党建”工作思路,形成了“村(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党组织体系,构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在建立网格化管理基础上,徐舍镇努力搭建起多元共治工作格局,党委政府负责、政法部门协调、其他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格局日趋完善。在美栖村打造全市首个村级“法律之家”,由市人大代表宗华东成立调解工作室,当好普及法律的宣传员、调解矛盾的“老娘舅”、社会和谐的“润滑剂”,高效调处村民矛盾纠纷;在全镇25个村(社区)建立“援法议事”平台,打造10分钟法律服务圈,无锡首个“乡村振兴巡回法庭”落户美栖村,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

  聚焦职能职责,镇政法和社会治理办公室牵头会同综合执法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建设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农村工作和社会事业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将所有工作以权责清单形式呈现,并以智能模块提升APP操作系统,便于部门职能划分,网格员和微网格员发现、上报问题,形成工作闭环。聚焦能力提升,严格落实培训制度,每月开展“临津网格学堂”,由镇各业务条线骨干对全体网格员进行集中培训;每季度组织辖区内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开展法律专题业务培训,推动“精网微格”体系下网格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法治化”转变。

  在基层治理骨干队伍有力推动下,徐舍镇逐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高标准打造镇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综治、信访、司法整体入驻,公安、法庭、民政、自然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设立窗口,以派员轮值方式开展工作。对各类矛盾纠纷分化处理,一般矛盾纠纷当场调处,专业矛盾纠纷归口调处,重大、历史矛盾领导包案,诉讼类矛盾纠纷由基层法庭受理,着力实现矛盾纠纷“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群众“最多跑一地”。

  以“网格+警格”双网融合为基础,着力构建以网格员为主体,民警、辅警为支撑,微网格联络员、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的“1+1+2+N”警网融合工作体系。其中,民警兼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牵头村(社区)综治平安工作,与网格长构成网格工作“双组长”;每个微网格按“1+N”(1名微网格联络员+3名志愿者)的标准配足服务管理力量。此外,大力开展“青干助格”行动,选派镇机关青年党员骨干以“1+1”模式,下沉82个综合网格担任助格员;实施“三官一律”进网格行动,为每个综合网格配备检察官、法官、警官和律师,提供法治力量支持。

  通过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徐舍镇有效激发起干部群众参与基层善治的内生动力。镇村两级干部把走好群众路线、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和基层诉求、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充分落实到基层治理实践中。通过规范化建设25个村(社区)的矛盾纠纷调处室,推动村书记、“法律明白人”、党员老同志等靠前调解,及时将村(社区)里的一些邻里纠纷就地化解。注重在信访工作一线锻炼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促进在职党员做示范、其他党员敢担当,推动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纠纷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中发挥先锋作用。去年以来,为群众解决难题500余次,累计服务群众13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