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创展讲好地方文化故事
这两天,市博物馆典藏展览部的工作人员忙个不停,一批社会捐赠藏品逐一注册登记后将接收进馆,这其中不仅有代表地方文化的紫砂、刻纸等工艺品,还有珍贵的人文资料和相关史料。“既然来之于民,就要惠及大众。我们将通过梳理、加工、创作,让这些馆藏‘新面孔’以全新姿态在原创展览中亮相,展现出地方文化的万千气象,激发市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市博物馆馆长郝殿峰说。
市博物馆是宜兴地区全面反映地方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大众了解千年陶都文化的窗口。“作为县级博物馆,我们只有做出‘个性’,才能让‘小馆’也有大看头。”郝殿峰说。今年,市博物馆成功晋级国家一级馆,为自己赢得了金字招牌,如何乘势而上打响知名度?借助近年来牵手“大馆”积累的布展、策展经验,该馆以策划原创展修炼内功,向“火出圈”的省、市级网红博物馆靠拢。原创展需要策展人以馆藏资源和陶都文化为“食材”,进行策划与设计,烹饪出具有陶都特色的“文博大餐”。今年以来,“殆是前缘——苏东坡真迹《阳羡帖》宜兴特展”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东坡文化;“钟秀阳羡无双国士——宜兴籍两院院士史料展”展示宜兴籍院士的卓越成就与奉献精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珠峰——宜兴第一人徐斌勇攀世界之巅专题展”紧扣社会热点,传递勇攀高峰、不断超越的奋斗精神;“闵惠芬二胡文化艺术周主题展”则让观众在悠扬的二胡声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4场原创展览各具特色,讲述意蕴醇厚的文化故事,累计吸引超35万人次参观。
陶都宜兴丰富的文化遗产是独一无二的宝藏,也是原创展览的最好素材。如何用活这些原料展现文化魅力?宜兴形成了“展览、文创、平台”相结合的立体展陈模式。今年6月16日开幕的“殆是前缘——苏东坡真迹《阳羡帖》宜兴特展”,让宜兴市民有机会一睹《阳羡帖》真容,与“全民偶像”苏东坡进行跨越千年的“对话”。“整个展览围绕一件文物展开,一幅真迹只有68个字,考验的是策展人‘讲故事’的能力。”策展人朱亚芯说,她不仅围绕东坡与宜兴的渊源做了大量基础工作,还对《阳羡帖》人文艺术收藏方面的价值进行深入剖析,梳理了文化故事、历史遗迹等,通过展览解答苏东坡为何喜欢宜兴、在宜兴的故事、留下的遗迹遗存等问题,回应了展览主题“逝将归老,殆是前缘”。同时,融入情节、故事的叙述方式,让展览有了全新的表达方式,实现了文博展览从精品展到叙事展的跨越。不仅如此,展览还推出《阳羡帖》系列文创产品,延伸出集文化讲座、分享沙龙、非遗体验为一体的“宜博东坡之夜”夜间开放社教活动,让市民在游中学、学中乐,全方位了解《阳羡帖》文化,品味苏东坡与宜兴的“殆是前缘”。
增加趣味值,让高冷的展览走近群众,才能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在宜兴籍两院院士史料展展览期间,“院士,我想对您说”系列短视频同步推出,借助普通人视角“解读”展览内容、扩展展览知识。“中国的高铁之所以能四通八达,可离不开咱们宜兴走出去的岩土工程专家周镜院士。”在最新一集中,来自市城南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戴千寻和小伙伴们以高铁为话题,聊起了院士的科研成就,来源于生活的话题,瞬间拉近了镜头前的观众与院士的距离,更引发大家对院士精神的思考。目前,系列短视频已推出7期,在线点击量累计有近万人次。此外,融入展览的互动体验,也增加了展览的趣味。“殆是前缘——苏东坡真迹《阳羡帖》宜兴特展”中,一幅宜兴东坡文化旅游地图串联了“捐带造桥”“竹符调水”“东坡提梁壶”等苏轼与宜兴的文化故事,成为极具宜兴特色的“东坡游线路”;通过扫描二维码,文化短视频带领大家快速了解文化故事;听完故事再往前走,案台上放着50枚从《阳羡帖》中1:1还原的印章,一个印章就是一个藏家故事,青少年争相打卡,仔细聆听印章背后的历史渊源。从展览中提取的文创元素,让展览魅力十足。今年以来,文化短视频、网红直播讲展、互动体验打卡等形式丰富的环节,在原创展中频现,圈粉无数。
“融入特定主题、以馆藏文物为素材进行的创作,形成了新的展陈方式。这种个性化的展览,避免了千展一面的情况,也为我们打造更多宜博特有的高品质展陈提供了可能。”郝殿峰说,未来,市博物馆将围绕历史文化、茶陶文化、书画艺术等主题推出更多原创展览,让市民大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