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生领域服务 > 社会救助领域 > 社会公益
社会公益
返回>>
“擦亮民生底色 书写幸福答卷”系列报道①

助餐服务 守护老人“幸福食光”

来源:宜兴日报   日期:2024-12-16 10:09:29  浏览次数:

  “价格实惠、种类丰富,咸淡符合我们的口味,暖心!”“取餐方便、就餐舒心,省心!”“这是老年人的‘小食堂’,从这里感受到了社会对我们的关爱,贴心!”……眼下,随着老年助餐服务在我市全面铺开,越来越多老年人乐在其中,成为这项民生实事工程的受益者。近一年来,为老年人做好“一餐饭”,从愿景变成一个个温馨美好的服务场景,老人们的好评和点赞、笑脸和满足,成了这些温馨场景中最闪亮的画面。

  一餐热饭,关系着晚年幸福。为了让老年助餐服务叫好又叫座,我市坚持政府统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方针,充分发挥市场多方主体作用,织密覆盖全市、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今年5月8日—11日,18个镇(街道)分5个片区,分别召开老年助餐专题调研会,从站点布局到菜单品种、从运营模式到配送方式、从现实困难到规划设计,各镇(街道)分管负责人及民政工作负责人各抒己见、共话良策;6月4日,针对人数较多、地域较广、情况较为复杂的镇(街道),再一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对老年人“一餐饭”问题推进中的难点、细节精雕细琢。会后,各板块根据会议要求,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建设配餐厨房、升级助餐站点、优化送餐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各板块邀请老年人代表参加,充分吸收他们的意见,逐步形成社会化集中配送、社区门店+助餐点助餐、养老机构辐射服务以及委托社会机构运营助餐等4种模式。

  把“食”事办实,就是要让老年人吃得上、吃得好。一年来,就近服务+互助服务、中心厨房+专业配送、社会餐饮+委托服务……各个板块结合实际拉长服务链,解锁多元为老助餐模式。宜兴乡镇面积广,居住着26.24万名老年人,各村(社区)和志愿服务队发挥积极作用,共同做好“一餐饭”。12月9日上午10点,77岁的张渚镇善卷村村民叶树生,搭乘电动班车,抵达善卷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在老年助餐点排队就餐。在善卷村,共有50多位行动不便或较远区域的老人享受着免费接送服务,解决了“怎么去”的问题。“在这里一天可以吃两顿,这是我们村给老年人的福利。”叶树生为这一省心又暖心的助老服务频频点赞。在丁蜀镇画溪社区,老年人有送餐需求,可直接联系社区网格员,由网格员通过“精网微格”管理App上传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二天,社区志愿者就会根据系统派单送餐上门。在湖㳇镇、周铁镇、杨巷镇等地,站点经过升级,将助餐中心与日间照料相结合,成为老人们日间的好去处。“我们鼓励老年助餐场所在非就餐时间提供老年知识讲座、健康咨询、文体娱乐、社交互动等服务,让餐桌同时成为‘书桌’‘茶桌’‘棋牌桌’。”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老年助餐“走”得远,才能让老年人吃得“久”。如何算好精细账?通过政府搭台,邀请社会多方“唱戏”,我市奏响了同心助老的协奏曲。在刚投用不久的和桥镇配餐中心,靠着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厨房,1个小时可出餐1500份,效率较人工制作提高了30%左右。大幅提速的秘密,是一应俱全的自动化设备,让饭菜制作及分装实现智能化加工。今年,和桥镇通过招标引进第三方社会机构,负责投资改造和老年助餐的运营,日供餐能力达3000份,目前辐射和桥镇和万石镇约1500名老人。慈善资金的注入,则架起了爱心企业与老人之间的桥梁。今年以来,100多万元爱心善款流入万石镇、丁蜀镇、湖㳇镇和周铁镇,通过贴补餐费、资助餐具等方式,降低了乡镇供餐的经济压力,让为老助餐更加友好。眼下,还有越来越多经济供餐方式正在我市实践。最近,位于宜城街道的千滋味大食堂等4家口碑餐饮店挂上了“全龄友好餐厅”的牌子,店里不仅有爱心座椅,还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每天供应午、晚两餐,推出约20道菜品,60岁以上老人就餐,单价享受市场价八五折。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主城区因用房紧张、用餐需求变化大等问题,建设只针对老人的中心厨房难以保证菜品种类和用餐数量,所以通过与社会餐饮联办共建的方式,为老年人送去实惠。

  今年截至11月底,全市已建成覆盖18个镇(街道)的21家区域性助餐中心,194家助餐点完成提升改造,可服务263个村(社区),覆盖率达84.84%。眼下,全市老年助餐服务日均服务人次超7000人次,随着助餐点的不断细化,服务人数还将继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