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紧紧围绕“无废城市”建设目标,积极推进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和“无废细胞”建设,探索“无废”发展模式,有力促进“无废城市”建设。
一、环太湖示范区建设整体推进。一是推进项目建设。概念水厂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神力生态有机废弃物生物降解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环工太湖蓝藻淤泥项目和公用建环城市大件垃圾和园林废弃物处理中心相继建成投运,每年可全类处理秸秆、蔬菜尾菜、畜禽粪污、园林垃圾、蓝藻藻泥及水葫芦等有机废弃物12万吨,大件垃圾及园林废弃物3万吨,实现全市家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配备率和藻泥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全市畜禽粪污、厨余(餐厨)垃圾和建城区园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均在90%以上。秸秆离田“收—运—处—用”全链条体系基本建成,公用环保集团秸秆暂存项目及光大协同焚烧处置体系运行顺利,全市已建成各类秸秆利用主体18家,今年宜兴秋季稻秸秆离田量达3.8万吨、离田率28.6%,远超工作目标,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市级财政加大各类奖补,秸秆收储和处理中心建设补助最高达100万元,全市平均离田作业奖补达到250元/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省“无废城市”建设暨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现场推进会在宜召开,宜兴有机废弃物收-运-处全链条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三是打通产销路径。探索创新打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市场化的难点和堵点,解决有机肥审批政策障碍,完成神力生态蓝藻秸秆综合利用从营养土到商品化有机肥的提质转化,相关材料已得到省农业农村厅认可,有机肥证有望年内下发。
二、年度重点工程项目按时完成。联合市污染防治攻坚办及相关部门,建立“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协调机制,下发年度工作计划及考核办法,定期调度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高温熔融飞灰综合利用生产线项目成功申报并纳入2023年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库,有望成为今年无锡首家排污许可证及危废经营许可证两证衔接试点实行单位;“无废城市”建设涉及的水泥协同处置固废转型升级、废玻璃钢综合利用、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及活性炭再生绿岛和淤泥制砖等重点工程项目均完成年度考核目标。
三、“无废细胞”创建不断推广。召开“无废细胞”创建推进工作会及邀请专家开展“无废细胞”创建单位申报专题培训,深入园区企业全程指导创建工作,积极通过官方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无废城市”创建宣传,全力推动我市“无废园区”“无废企业”“无废农场”等“无废细胞”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共22家企事业单位完成各个类别的“无废细胞”申报。概念水厂项目在CCTV节目官网、新华日报和中国环境报多次宣传,中环“无废工厂”、神力“无废农场”也被省市多家媒体采访报道。新材料产业园“无废园区”建设方案已完成编制并通过专家论证,工业固体废物治理经验下步将在其他园区推广。
四、固危废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加强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宜兴市小微收集管理系统,纳入小微企业 1813家,同时将482家一般工业固废重点管理单位纳入一般工业固废管理信息系统, 995家产废单位纳入省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实现全市固危废集中收集管理“一张图”。联合公安、检察院、交通等部门,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固废违法犯罪问题,今年以来共查办涉固危废非法倾倒处置等案件8件,对3名相关责任人实施行政拘留,对28名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规范加强一般固废运输全过程管理,完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长效监管机制,从严查处渣土运输车辆违法违规运输行为,今年以来共查处擅自运输处置、乱倾倒建筑垃圾272起,排查建筑垃圾乱倾倒314处,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2024年,宜兴生态环境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进一步瞄准关键、靶向发力,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努力构建“无废城市”宜兴模式。一是抓示范推广,打造“无废”模式。立足我市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禀赋、固体废物管理现状,着力建设五大可推广可借鉴的示范模式:以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为示范,力推固危废“就地利用处置”,打造产业集聚“无废园区”建设模式;以水泥行业压减整合为契机,推动实施绿色化和低碳化改造,打造建材行业城市资源工厂;以“协同、高值、低碳”为理念,高质量完成宜兴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充分挖掘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净水、有机质协同处理、研发“三位一体”模式,推广“无废概念水厂”新理念;立足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研发“无废城市技术”“无废城市设备”,打造高端“无废环保智库”。二是抓补齐短板,提升“无废”能力。鼓励水泥窑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推进生活垃圾焚烧电厂、燃煤电厂掺烧改造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线,增强低价值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探索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高温熔融资源化利用路径,推动资源化产品在水泥添加剂、保温棉、建筑材料等方面应用实践。加强小型“易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着力提高收集处置率,实现就地消纳和生态循环。探索渣土和有机废弃物协同资源化处理,适时增加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能力,推进建设工程泥浆资源化利用项目。三是抓资金投入,强化“无废”保障。充分借鉴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的建设经验,通过政府采购服务、PPP、特许经营等多种模式,引导国有企业及社会资本全周期参与一般工业固废、有机废弃物等收储、项目建设各环节,进一步延伸各类固废处置利用产业链。积极争取2024年度“无废城市”及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奖补资金,推动重点项目投运、促进考核指标落实。四是抓宣传引导,营造“无废”氛围。全面深入普及“无废文化”,进一步提升“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教育的覆盖范围,丰富宣传手段,深化各类“无废细胞”创建,发挥已创建成功“无废细胞”的带头作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营造浓厚的“无废”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