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巷镇夯实“耕基”筑粮仓
秋风起,稻花香。眼下,走进杨巷镇,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随风摆动,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蓄势。“这片近80亩的稻田,去年上面还种着草皮,镇村两级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后,我们积极协调村民配合工作,终于完成了该片土地的‘退草还耕’。”杨巷镇金紫村党总支副书记张雪圆说。
近年来,杨巷镇积极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与全镇各村签订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强化保障措施,推动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监管与设施农业用地规范管理长效机制,稳定耕地面积,保证耕地质量,坚守耕地用途,扛牢耕地保护之责。严守耕地红线,夯实耕地安全基础,是保证粮食生产供应的头等大事。作为我市的农业强镇,杨巷镇是宜兴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持续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板块。2023年,杨巷镇耕地保有量为36539.78亩,占行政区域面积比重为28.24%,新增耕地面积2079亩,在耕地保有、土地综合整治和耕地保护执法监督等方面均取得很大进步。
为进一步落实杨巷镇土地管理共同责任工作机制,有效遏制各种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土地管理秩序,去年9月,杨巷镇出台《关于强化土地管理严格责任追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主体责任及职责分工,并将责任追究和综合考核报酬挂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平时,我们就组织人员进村、进企,广泛宣传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还不定时对各村开展耕地保护巡查,发现违法违规占地行为立即制止。”杨巷国土资源所所长狄云说。今年7月,在一次日常巡查中,他们发现杨巷镇金紫村一农户私自占用村内一块近30亩的基本农田开挖鱼塘,便立即联合杨巷镇农业农村局以及金紫村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劝导制止,通过说明土地性质、解释相关法律法规,让该农户意识到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并及时进行了整改。
今年,杨巷镇持续开展土地集中连片整治,推动耕地有序恢复和集聚提升,确保全年恢复耕地不少于3200亩。同时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零散的耕地进行整合,形成集中连片的农田,便于规模化种植和管理。未来,杨巷镇将在加强耕地保护的同时,积极探索耕地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同路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为10月23日,杨巷镇西溪村荷塘自然村农田里的丰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