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浩荡满目新,不负韶光万里程。回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新建发展史,是一部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奋斗史。一代代新建人赓续“铁军”精神、激扬奋斗豪情、汇聚磅礴力量,在这方红色热土上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新辉煌。
战略擘画开新局,一张蓝图绘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建镇强化政治引领,以高水平党建点燃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在打造现代化产业强镇、创新强镇、安全强镇、宜居强镇、人文强镇的新征程上,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时代答卷。中国化纤纺织名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等荣誉,成就了展示新建形象的耀眼名片。
坚持新质引领,重构经济发展新动能
只有强壮产业“筋骨”,才能挺起发展“脊梁”。新建镇紧扣产业强镇的脉搏,坚持“重振产业雄风,擦亮西北明珠”的目标导向,锚定打造“一极一轴三区”战略定位,大力弘扬新建企业家精神,超前谋划、抢先布局、真抓实干,化纤纺织、轻工机电、电线电缆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融合发展颇显成效,“3+5+N”的产业版图已经徐徐铺展。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新建镇搭平台、出政策、聚资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全国最大的功能性复合型新纤维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细旦FDY生产基地华亚化纤,全国最大的Esp精品轧辊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冷轧辊生产基地共昌轧辊等行业领军企业,分别投入10多亿元技改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华丽转身”。同时,近年来新建镇加速产业“腾笼换鸟”,淘汰关停了40多家小化工、小油品企业,“腾”出发展新天地。
“一花引就百花开”,新建镇倾力打造“新享事成”营商环境品牌、培育投资创业的热土,掀起了项目建设的阵阵热浪。索力得与浙理工陈文兴院士团队、共昌轧辊与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杨云峰团队的合作,成就了新建“一镇双院士项目”的美誉,通光高导、广兴丰茂等一批市级重点项目落地投产,江苏气研与世界空压机巨头阿特拉斯合作新型空压机研发项目、世界500强企业帝斯曼芬美意增资扩能项目、国际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磅项目加速推进。同时,新建镇以前瞻性的眼光加速布局新能源赛道,昌吉利在国内首创无水氯化锂DTB结晶技术,国信新材料入选比亚迪核心供应商,华能兴建、中瑞恒丰新能源、三峡氢能等10多个新能源项目建设如火如荼。2023年,常州大学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宜兴分中心落户新建,产学研融合发展驶向“新蓝海”。
结合草皮田整治,新建镇创新引进了蓝鳍高效设施渔业养殖、众农通数字化渔光一体养殖、尊盈农光生态循环农业等一批生态农业项目,以现代化技术重塑传统养殖模式,“第一个吃螃蟹”的新建镇再次勇敢出发。同时继续放大大闸蟹、玉米、黄桃等“黄金”产业的优势效应,探索乡村振兴的新建新模式。
坚持民生为本,实现幸福指数新突破
新建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通过实施多元化发展策略与创新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就业增收扩面扩容、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喜人景象。
从1993年到2023年,新建撤乡建镇30年间,新建人均年收入从1442元增加到37626元,增长约26倍。步入新时代,新建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步履不停,坚持因村施策、分类指导,蹚出一条“村+企”“村+村”“镇+村+企”等多元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如今,镇村联建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行,每年增加村级稳定性收入240万元,助力村级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光伏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科技人才项目为依托,新建镇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实施以新生代农业产业工人为重点的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涌现了一批“蟹专家”“田秀才”,打造了“生锋牌”大闸蟹、“三鑫”牛肉、“万家园”黄桃、“欣健”玉米等众多家喻户晓的健康食品品牌。
为了让群众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新建镇开创性地延伸了政务服务触角,实现从“窗口服务”向“家门口服务”的拓展,在此基础上,分批次扩大“跨市通办”的合作范畴与业务覆盖,实现了与金坛区、武进区、溧阳市等地区的业务互通、信息共享,让“一镇连四市(区)”的美好愿景走进现实。同时,新建镇不断深化“15分钟医保服务圈”市级示范点建设成果,致力于提升政务服务与医保服务整体水平。
坚持人民至上,多办民生实事好事。近年来,新建镇围绕教育、医疗、养老、交通、水利等各类民生实事工程,累计总投入超2亿元。募集700多万元成立教育发展基金,在中小学创新开设“中医药课堂”与“百草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完善镇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多元化推行中医药促进健康服务,打响新建中医药服务品牌。成功实现惠老助餐服务镇域全覆盖,稳稳托起幸福“夕阳红”。
坚持安全赋能,促进大安全格局新提升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镇的前提。新建镇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建设安全强镇、安全发展示范高地为目标,加快构建大安全格局,为推动新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强化顶层设计,固化长效机制。新建镇依托江苏省安全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高校资源,制订了全镇域大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开展生产安全、环境安全等八大领域大排查大提升行动,打响以人为本的安全攻坚战。同时,新建镇坚持落实“四色”分级管理、创新“员工岗位四项制度”“动火作业”小程序等制度,选树安全生产示范企业,完善“物联网+安全监管”平台,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前移。依托镇消防实训平台,强化全民安全技能培训提升,年受训近8000人次,逐步实现全覆盖。
高质量发展的蹄疾步稳,离不开稳定的金融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建镇强化措施、主动作为,深化“政银企”联动,畅通金融“血脉”,合理运用多种政策工具,落实好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任务,推动组建银团、联合授信,及时防范化解因企业互保发生的区域性金融风险。引导相关企业履职尽责,通过依法破产清算、破产重整、协议收购等形式,盘活土地近900亩、厂房21.7万平方米,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率,缓解了发展空间制约,地方金融环境持续健康稳定,更好地支持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基层社会治理环境,新建镇还成功探索了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通过创新打响“五色网格”全域社会治理新建品牌,细化落实了“精网微格”工程,织密了四级微网格体系;选优配强调解队伍,创新推出了“新”解忧工作室,搭建镇村两级工作网络,为群众提供点单式解忧服务;依托实体化运作镇级社会服务管理平台,联动相关职能部门,搭建“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新建落地生根。
坚持统筹发展,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通过精心描绘“花园小镇”蓝图,新建镇不断释放新魅力,让“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图景充分展现。
走进新建,美丽干净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一条条村道宽广整洁,一片片池塘清澈明亮,一幢幢村居错落有致。春夏时节,位于新建镇华亚大道上,月季、金银花、风车茉莉等各色鲜花攀缘于大道两侧肆意绽放,营造一路繁华一路景。围绕打造“花园小镇”目标,新建镇统筹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各类要素,完善编制中心片区控制性详规,优化调整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深化提升“多规合一”村庄实用性规划,逐步实施现代农业专项规划,为镇村发展做好谋篇布局。全镇呈现出生态保护见蓝见绿、镇域建设加力加码、乡村振兴向美向荣的新风景。
镇村治理不断优化,城乡建设才能精细精美,新建镇将全镇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类施策、因村制宜。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大力实施美丽河湖行动,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南塘村获评“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臧林村获评“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投资近5000万元建设治本清源整治达标区15个,投资5400万元的滆湖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顺利完工,争取省级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程补助资金超2000万元,3000亩池塘生态化改造项目基本完工,取得了农村人居环境“六连冠”的佳绩,新建镇建设花园小镇的目标正逐步达成。
坚持以文化人,展现社会文明新高度
文明创建风帆起,砥砺奋进开新局。新建镇通过加强镇村干部作风效能建设,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弘扬优秀家风家训,传承红色基因和名人文化,在全镇打造干群关系日益密切、历史文脉传承弘扬、文明实践出新出彩等人文新景。
如今,在新建镇南塘村家风馆,定期举办的家风故事宣讲,已经成为村里的特色节目。2022年,新建镇创新开展“让好家风在新建蔚然成风”主题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通过制作《一路芳华 向新而建》家风作品集,让一个个优秀家风故事如缕缕春风、涓涓细流,沁润着每一个新建人的心脾。为赓续红色血脉,新建镇与宜兴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编著《铁军精神在宜兴—新建篇》,通过传承弘扬“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新时代新建“铁军精神”,进一步凝心聚力,激发全镇干群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打造宜兴西北产业增长极、“两湖”创新活力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新建充分挖掘和利用二胡演奏家储师竹、蒋风之等本地名人优势,在全镇掀起了“学习‘师竹’,演奏二胡,无上荣耀”的文化热潮。在新建小学,“师竹班”与“风之班”以村落为单位,定期举办巡回演奏,以二胡声传递文化的温度;“师竹故居说人文”等一系列以弘扬“师竹”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也在全镇火热进行。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新建还成功打造新建村“桥声新语”理论宣讲等“一村一品”文明实践品牌,助力“晓青说”“诵学堂”等特色品牌创新升级,并建成戏曲文化馆等文明实践示范基地5个,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