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动态
优秀!蜀山古南街入选住建部首批可复制清单!
来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时间:2024-09-05 10:42:31 浏览次数: 420 字号:[ ]

        近日,由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宜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丁蜀镇联合申报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一批做法清单!
        蜀山古南街是宜兴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宜兴紫砂的发祥地、大师的摇篮。多年来,宜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化落实保护要求,积极推进保护规划编制,全面助力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2015年,我局组织编制的《宜兴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正式获市政府批复并实施。2016年,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一批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截至目前,古南街共有历史建筑34处,已全面完成测绘建档和挂牌工作,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图则编制正在全面推进中。
        2015年,丁蜀镇启动了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工程,最大限度地保留维护古南街明清以来延续的紫砂陶制作、生产、贸易集散地的属性,搭建紫砂产业活态发展平台,实现传统产业和生活的活态传承。
创新改造方式 延续历史文脉
古南街云集了大量名人故居、商铺和作坊类的历史建筑,为了在传统历史街区的保护、改善、发展等多目标需求间取得可接受的平衡,丁蜀镇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应性保护改造,实现渐进式更新,让老街自然生长。一方面加强对历史建筑的安全评估,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历史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另一方面支持和鼓励在保持外观风貌、典型构件基础上,赋予历史建筑当代功能,与城市生活有机融合,以用促保。
修缮改造前后对比
        2016年,丁蜀镇开始利用古南街收回的公房给群众“打样”,在邀请东南大学建筑学教授进行总体设计的同时,挑选了5家古建筑保护单位,对古南街4处临街民房和1处沿河民房进行个性化设计修缮。张家老宅、蜀山展厅、得义楼茶馆、毛顺兴陶器行、顾景舟旧居、“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通过历史建筑的更新改造,丰富了街区的功能业态,让街区焕发活力。街区改造项目先后获得了多项国际级、国家级规划设计大奖。
引导居民参与 重回“生活现场”
        老街是文化的承载地,也是居民的生活空间。在实施修缮保护前和过程中,丁蜀镇通过多次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建筑改造评比、发放传单、公益宣传栏、广场活动、签发“街规民约”等多种形式发动百姓参与,进行宣传和引导,倾听群众真实想法与诉求,创新提出“收租改”的模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经过”渐进式”的改造与更新,不仅环境面貌大有改观,更是改变了当地百姓的观念,不少老街居民也加入到老房修缮中。  
        改造实施过程中,丁蜀镇努力保留老街最本真的“味道”,保留了部分街区记忆,还原了曾经的繁华,将居民游客带回“生活现场”,老百姓仍然可以在这里唱戏、喝茶、创作,前来古南街参观的游客也可以在这里随意行走,感受老街的惬意生活。
传承传统文化 促进产业发展
        古南街有鲜明的产业特色,是传承紫砂文化的重要载体。大规模的整治和改造适应了街区内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现状,保护了紫砂工艺发源地的生产场所和场景。经过”渐进式”的改造与更新,老街不同时期的紫砂工业遗存、遗迹被保存下来,一批紫砂名师故居、名店旧址活化利用为紫砂工作室和展厅,不断吸引年轻陶艺工作者回流创业,现代工艺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与时俱进,持续哺育紫砂匠人和陶工,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统产业的共同发展。前店后坊,一把壶、一杯茶,让老街又“活”了起来。
新功能新业态 老街焕新重生 
        老街既“念旧”,也“恋新”。自2020年5月31日起,蜀山古南街每周末固定举办陶瓷文创市集——蜀山·陶集,每期设置摊位 80-90位,累计整合各类优质业态商家超过200家,累计吸引游客超过10万人次,为年轻有创意的人才提供交流平台,是热爱生活、坚持创新的手艺人交流、放松、激发灵感的平台。蜀山·陶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大幅度提升了蜀山古南街的影响力,创建了特色政府文旅品牌,成为新的“流量密码”。蜀山陶集、咖啡季……一系列时尚化、年轻化的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年人关注,他们选择到这里创业,开一间咖啡馆、经营一家创意工坊,探寻着一条老街里的时代新魅力。老街有了“新活法”,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不断涌现。
一砖一石、一街一巷,
改造中延续历史文脉,
传承中迸发业态活力,
从“旧时光”到“新时尚”,
不断焕发老街的时代新魅力!
(来源:无锡日报微信公众号、宜兴发布公众号、陶都明珠丁蜀镇微信公众号、江苏建设微信公众号)
编辑:孙铱
审核:章丽燕
发布: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