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助力“六稳”“六保”工作
工作部署

适老护老 创优生活消费环境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4-08-29 09:12:15  浏览次数:184

  在康复大厅锻炼,接受理疗保健……前不久,市新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正式启用。改造升级后的卫生服务中心,聚焦社区老年人多样化的个体康复、健康管理需求,不仅新增了康复训练区、中医理疗室等区域,还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团队合作打造MMC(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为有代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提供专业检查、防治、健康指导等“一站式”服务。

  发展银发经济,既事关广大老年人的一张张“笑脸”,也事关城市民生福祉增进步伐。近年来,我市积极适应老年群体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在以需求牵引供给、从“关键小事”回应老年人核心关切的同时,构建老年友好生活环境,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不仅做到“适老”,更全面“护老”,致力推动银发经济做优做强。

  “现在我每天都到村里的助餐点领餐,比自己在家烧方便多了,不仅菜色丰富,而且味道可口,吃得开心又放心。”今年82岁的杨巷镇新芳村村民周林仙,对镇里今年启动的老年助餐服务赞不绝口。通过政府搭台,引入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老年助餐服务,截至7月中旬,我市各镇(街道)已建成区域性助餐中心20家,实现全覆盖;投入运营助餐点114家,共可服务151个村(社区)的老年人。近年来,我市精准“把脉”老年人需求,解决好他们生活圈、身边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在老年人住房方面,我市以“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辅助器具适配”为改造目标,“一户一策”对家庭困难、高龄、空巢和独居等老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我市针对老年居民多的小区,专门为老年人开辟健身空间和休闲区域,考虑到老年人视力下降、爬楼不便等问题,新增LED灯进行公共照明,并引导群众参与电梯加装;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我市打造“双氿三河”滨水空间,在沿河绿地铺设16公里健身步道,为老年人提供无障碍休闲漫步场所……“从屋里到屋外,从农村到城市”的多维适老化环境正在我市逐渐形成。

  在适老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我市积极改善消费环境,为老年人构筑消费“防护网”。日前,宜城街道溪隐新村居民徐大爷在理疗店购买保健品服用后,眼睛出现状况,通过市法律援助中心帮其维权,最终保健品销售点对未使用的产品进行了退货退款,保障了老人的权益。为助力老年人享受高品质生活,保障银发经济良性发展,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全方位营造更加安心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让老年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其中,市公安局依托“银潮”反诈联盟,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宣讲70余场,强化老年群体防诈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数据赋能、线上线下联动宣传等方式,对老年群体开展精准反诈宣传,提高老年人自我消费保护意识。市市场监管局充分研判老年消费群体特点,严厉查处利用广告向老年消费群体开展虚假宣传的行为,以老年群体服装服饰、助听器、康复训练产品等为重点,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把好老年人消费“保障关”。

  发展银发经济,不断满足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温暖的服务“土壤”。在湖㳇镇邵东村,一支“睦邻”代购服务队活跃于村内139名空巢、独居和高龄老人的日常生活中。“村里老人多数不会使用手机购物,我们设计了代购联系卡和购物袋,老人需要什么打电话给服务队,就能为他们网购商品,并送到家中。”该村网格员应俊康表示。近年来,我市不断拓宽服务门类,丰富服务内容,打造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构筑起一个个近在咫尺的为老服务圈,不断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如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市九如城养老服务中心和久久春晖宜兴养老服务公司,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多样化上门援助服务,通过专业养老服务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服务,化解居家养老难题;丁蜀镇丁山社区依托社区资源搭建平台,成立“银龄互助”团队,让有能力、热心的低龄老年人参与社区助老服务,积极探索以老助老新模式,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品质……眼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在宜兴日渐浓厚,进一步优化了我市银发经济发展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