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助力“六稳”“六保”工作
工作部署

和桥镇稻米产业发展“加速跑”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4-08-21 09:25:15  浏览次数:103

  近日,在和桥镇西锄村上空,市洪方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植保无人机有序作业,细密的水雾沿着“飞手”规划的路线,均匀地喷洒在稻田里。一天下来,这台植保无人机高效完成了300亩航化作业。近年来,和桥镇不断强化科技赋能、加快品牌建设,助力稻米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使更多“智慧数据”变成“真实产量”。去年,该镇水稻总产量达2413.89万公斤,实现总产值7483.05万元。

  “我种了十几年田,亲身感受到农业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不仅节本增效,还能丰产丰收,让我们农户切切实实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红利’。近些年村里推广机插秧技术,我也添置了一些新设备,准备好好干!”说起农业科技带来的便利,北新村种植大户吴中亚深有感触。北新村是和桥镇第一个实现机插秧全覆盖的“样板村”,排定时间表、画好路线图,仅用19天时间,今年全村2300亩农田全部应用上机插秧技术。

  北新村的创新尝试,是近年来和桥镇不断完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先进农业机械应用,以科技赋能高品质农产品生产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和桥镇添置了几十台无人机、中拖等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农机设备。江苏耕耘农机服务专业合作联社成功创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更高水平的科技服务,推动该镇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不断提升。目前,和桥镇已完成3.1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70%,并成功创建省级绿色优质水稻基地2.1万亩,其中西锄村的1050亩稻田连续多年创建成为省级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下阶段,和桥镇还将在西锄村新建耕地质量监测点和墒情监测点,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实时、准确地采集和分析耕地的各项数据,监测土壤水分含量、温度等关键指标,促进农业绿色高效发展。

  科技赋能让稻米种植更“智慧”,品牌建设则让稻米产品“含金量”更高。市和桥米厂作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拥有生态示范区和签约的农业种植基地共1.2万亩,以及一条年产10万吨的智能化生产线,日产成品大米400吨。为进一步提升稻米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该公司与江南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优化稻米生产技术,并打造“泥蛙”和“乾锠馀”2个大米品牌,为和桥镇稻米产业注入新活力。江苏耕耘农机服务专业合作联社通过一定规模的集约化经营,促进稻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自产的“福巷”牌大米连续两届获得无锡好米品鉴活动金奖,目前该社年收益600余万元。为了打响地产稻米品牌,2020年,和桥镇成功申报省级“味稻小镇”,通过引导产业集聚、强化社会服务等一系列“组合拳”,锚定优质稻米产区,助推当地稻米品牌打造。目前,该镇有4个大米品牌荣获“绿色食品”认证,涉及面积共计1.19万亩,另有“房洪方”牌大米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

  “我们镇的优质大米,目前主要销往杭州、苏州、上海等地的大型超市,销售稳定。”和桥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雨尧介绍,眼下,和桥镇正积极推进地产品牌大米的品牌推介和市场拓展,并在全镇范围内推广优质食味水稻种植,南粳46、银香38等品种种植占比已达76%。有了良好的种植基础,下一步,该镇将尝试建设万亩粮食产业集中区,推进稻油种植,进一步做优做精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