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文和经济交融互促共进 更好助推宜兴高质量发展
8月17日,市委书记封晓春带领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专题调研人文经济学宜兴实践工作情况,并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他强调,要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学深悟透全会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人文与经济交融互促共进,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宜兴实践”。市领导马钟、钱靖、刘赛洪、张毅、刘英、狄胜君参加调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位于宜城街道溪隐路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洑溪徐氏宗祠,又称徐大宗祠,是明代首辅徐溥的家族祠堂,也是江南地区家族文化的历史见证。在仔细查看徐氏宗祠陈设和了解徐氏后人相关情况后,封晓春说,宜兴崇文厚德、人杰地灵,在历史文脉的传承上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上下功夫、花气力,努力探索一条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相融互促的发展之道。坐落在陶都路的吴冠中艺术馆,自2012年建成免费对外开放以来,已举办国家级、省市级画展等公共文化活动上百场次,丰富了百万陶都市民的精神生活。封晓春指出,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挖掘提炼讲好宜兴名人故事,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凝练具有宜兴标识的地方精神,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
去年,宜兴文化出口促进平台(市陶瓷进出口有限公司)被认定为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该平台以市文化出口基地为载体,去年基地与欧盟最大的花园产品进口商荷兰MegaCeramicHolland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年出口宜兴花园园艺类产品1000万欧元。位于丁蜀镇的木石·陶文化数字产业园依托宜兴深厚的紫砂陶文化产业基础,以国内领先的数字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为驱动,聚集紫砂陶产业资源、互联网平台资源,打造集产业服务、产业孵化、产业优化管理于一体的宜兴紫砂陶产业创新园区。封晓春边走边看,详细了解企业发展、经营以及未来规划等情况,并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希望各级各相关单位以“中国陶都、世界陶醉”为目标,坚持与时俱进,运用互联网思维、数字化手段,优化陶瓷产品创作、展示、营销等各个环节,让宜兴陶瓷焕发时代新风采、迈向广阔新天地。
李守才是陶器烧制技艺(宜兴均陶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深耕均陶堆花工艺50多年。在宜兴均陶李守才艺术馆,封晓春与李守才亲切交流,得知他在躬身践行工匠精神的同时,勇担薪火传承使命,培养了30余名均陶制作技艺骨干后,封晓春给予肯定。他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广大陶艺工作者在钻研技术的同时要注重人才的传承与培养,进而全面提升陶瓷艺术研究、创作和展示水平,进一步推动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陶瓷行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调研中,封晓春指出,全会《决定》将“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列为“七个聚焦”之一,提出了文化领域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和重大任务。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文经济学”这一重要课题的丰富内涵。围绕探索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宜兴实践”,以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立法为契机,制定出台相应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将陶瓷等人文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助燃剂;以现代化、国际化的创新思维去运营文化产业,创造各种具有宜兴特色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加大文化产业项目引建力度,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体育等有机融合,打造更多文化地标项目和科技化、创意化、年轻化的消费场景,实现人文和经济的交融互促共进,更好助推宜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