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宜兴市人民政府 >资讯中心 >宜兴概况

建置沿革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4-08-06 16:00:11    浏览次数:

  【建置沿革】 唐、虞、夏、商,地称荆溪,位属扬州。吴泰伯立句吴,地属吴。周元王三年(勾践廿四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地属越。周显王卅六年(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地称荆邑,属楚。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楚,撤荆邑,置阳羡县,属会稽郡。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县置阳羡侯国。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阳羡侯国无嗣,撤除建制,置阳羡县。汉光武帝时(公元25~57年),县改邑。汉永建四年(129年),会稽郡析为会稽、吴二郡,县改属吴郡。西晋太安二年(303年)至永嘉四年(310年)间,县人周玘三兴义兵,八年间先后讨平石冰、陈敏、钱璯的叛乱。朝廷为表彰其功绩,于永嘉四年立义兴郡,属扬州,有属县六,分别为义乡、国山、临津、阳羡、平陵、永世。不久,郡有属县五,分别为义乡、国山、临津、阳羡、平陵。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郡新置绥安县,此时有属县六,分别为义乡、国山、临津、阳羡、平陵、绥安。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义兴郡,撤阳羡、义乡、国山、临津四县,改置义兴县,县属常州。唐武德二年(619年),升义兴县为鹅州,置属县二,分别为阳羡、临津。唐武德七年,鹅州改南兴州,置属县三,分别为临津、义兴、阳羡。唐武德八年,废鹅州,撤临津、阳羡二县并入义兴县,县属常州。唐乾元二年(759年),县改属润州。唐乾元三年,县改属常州。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国讳(赵光“义”),县改宜兴县。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县改南兴军。元至元十四年,南兴军改为宜兴县,属常州路。元至元十五年,县升为宜兴府。元至元二十年,府降为县,属常州路。元至元二十一年,县复升为府,有属县宜兴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废宜兴府、宜兴县,改置宜兴州,州属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义兴州,改置宜兴县,县属常州府,直隶京师。清雍正三年(1725年),县析为宜兴、荆溪二县,同属常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荆溪县并入宜兴县。民国三年属苏常道。民国十六年直属江苏省政府。民国二十一年属武进行政区。民国二十三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溧阳)。民国二十六年属江苏省第三战区。民国二十八年属江苏省江南行署。民国30年复属第一行政督察区(公署先驻溧阳,民国三十七年驻丹阳)。1949年4月,宜兴县属华东军政委员会苏南行政公署武进行政区,6月改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县属苏州专区。1956年2月,县属镇江专区。1970年,因镇江专区改为镇江地区,县属镇江地区。1983年3月,县由无锡市代管。1988年1月,撤宜兴县,设宜兴市(县级市)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