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宜政发〔2024〕17号 |
制发机关 | 宜兴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4-07-12 |
文件类别 | 通知 |
文件状态 | 正在执行 |
各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办),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宜兴市人民政府
2024年2月2日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
若干政策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推动我市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实现高水平跃升,围绕我市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建设目标,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特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一)强化集群招引。以“3+3+N”现代产业集群为重点,坚持“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发展模式,组建“产业部门+招商团队”工作专班,聚焦重点领域和细分赛道,定制个性化招商方案。按照“五个一”的要求,支持引导各特色产业园区通过组建招商小分队,结合精品化、专业化招商活动,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的优质产业项目,创造培育新增长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首次获评“专精特新”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二)深化链主招商。聚焦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链,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专精特新等企业,开展链主型龙头企业招商,引进标志性引领性项目。依托链主型企业开展强链延链补链招商,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制议事协调职能,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与项目孵化、生态营造有机融合。对新引进的总部企业和功能性机构按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三)聚焦招投联动。依托国资平台“以投带引”,撬动社会资本,支持优质招商项目落地,形成产业培育合力。围绕投资前期、中期、后期全链条打造“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闭环机制,建立完善涵盖天使基金、创投基金、成长基金、并购基金、S基金全范围,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投资基金集群。建立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市属国企“三位一体”联席会议制度,解决重大产业项目审批、落地、融资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问题。
(四)开拓应用场景。以智改数转为抓手、应用场景为牵引、重大产业项目示范为支撑,依托人工智能、紫砂小镇、智慧农业、5G+工业互联网等特色场景,着力引进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项目,巩固拓展场景优势。强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开发整合双碳、制造、消费、交通、服务等多维应用场景,积极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有效推进一批应用场景项目落地,加速建设全场景数字化运营城市。
(五)创新数字化招引。绘制全市完善产业链条布局图谱、资本活跃热力图谱、载体平台分布图谱,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地图与VR全景,合理配合全域产业、载体、商业资源,数字化链接部门、板块、国企等招商信息,靶向定位招引目标企业,实现投资企业一键选址,高质量开展产业招商。
二、拓展全球化招商渠道
(六)布局全球招商网络。分级分类开展宜兴全球经贸交流服务网络建设工作,整合全市全球投资促进网络、人才工作网络、科技孵化网络、贸易促进网络4张网络,加快形成覆盖海外重点国家地区和国内重点城市的全球招商网络体系。规范网点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确保网点正常运营、功能充分发挥,依托网点深耕驻点地区。对作用发挥明显、作出实质性贡献的网点,给予适当奖励。
(七)加强全球中介合作。在世界知名咨询公司、头部投资基金、知名商协会和高校院所中遴选一批专家,聘请担任我市全球招商顾问。鼓励各园区、镇、街道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优质第三方开展中介合作招商。加大项目引荐奖励力度,对符合要求的新设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地后由属地板块按项目实缴注册资金给予引荐中介机构不超过5‰、最高200万元奖励;对有特殊渠道、能做出特殊贡献的中介机构,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开展合作。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在优质第三方中评选一批年度最佳合作伙伴,在对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团体或个人中评选若干产业发展贡献奖。
(八)凝聚全球乡贤力量。深入实施“氿子兴宜”支持计划,持续打响乡贤招商金字招牌,大力营造深耕乡贤优质生态,高效运转重点产业链乡贤招商工作专班,依托全市乡贤信息库,分类组织精准对接和跟踪服务,常态化开展乡贤产业链双招双引活动。加强商会建设,提升“宜商荟”平台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发挥好商会在双招双引、产业对接、区域共建中的独特作用。
三、优化协同招商架构
(九)强化全市招商统筹。深化实施“1+N+1”全链条招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投资促进中心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属地责任和部门协同。畅通市镇两级的招商信息网络,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精简高效的工作体系,滚动完善市级项目库、活动库,统筹推进重大招商项目、重点招商活动,建设市级重点招商信息源库,建立市领导挂钩、部门板块协同对接的朋友圈深耕机制,促进招商政策、活动、平台、资源、信息协同优化。
(十)发挥部门招引优势。按照“管行业就要管招商、管产业就要管招商”要求,各产业牵头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能,深入对接行业资源、搭建智库平台、研究出台专项政策,谋划各自领域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工作,每年推荐有效信息项目不少于3个。鼓励其他部门在各自领域主动担起项目招引职责,每年推荐有效信息项目不少于1个。针对重特大招商项目,联合要素保障部门,组建专班聚力攻坚。
(十一)明确招商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园区、镇、街道和市属国企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紧紧围绕区域发展规划,立足各自产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强链延链补链工作,切实做好招商项目的捕捉、跟踪和落地服务。不断巩固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对重大项目、重要客商、重点招商活动,坚持亲自推进、亲自对接、亲自督查。
四、完善招商引资机制
(十二)加强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对项目信息获取、研判、移交、跟进、落地进行全生命周期链条化管理,围绕在谈重大项目、集中签约项目、市级以上在建项目,定期召开全市重大项目推进会,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招引落地过程中的问题,提高项目信息的转化率,扩大招商引资实物量。
(十三)建立项目流转机制。全面提升项目招引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项目招引的协同联动和闭环管理。建立首接招商项目流转承接的共享激励机制,对承接能力不足的板块鼓励项目在市内流转,进一步畅通项目流转渠道,避免优质项目流失和内部无序竞争,着力打造全市一盘棋招商格局。
(十四)注重招商活动成果评价。制定“全球双招双引活动计划”,加强招商活动的整体谋划和品牌建设,节点化时序化推进全球重点经贸招商活动,集聚全市优质资源,重点打造深耕上海招商月、金秋经贸洽谈会和大湾区招商周等活动品牌。注重活动实效、注意节俭办会,加强活动签约项目的成果转化,做好活动执行情况的自查督查。
(十五)健全招商激励评价机制。优化指标设置,落实全市重大项目、招商活动通报机制,开展招商引资“季季评”,通过招商先锋、金(银、铜)牌招商项目和招商引资先进集体等评选,对作出实质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加大激励力度。全年评选招商引资先进集体不超过总基数25%,评选招商先锋不超过10名,评选金、银、铜牌招商项目分别不超过2个、5个、8个,对获奖项目的招引团队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
(十六)强化招商项目落地扶持。强化招商引资政务诚信建设,落实好我市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和其他产业专项政策,做好招引项目的政策兑现工作。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对新批优质重大外资制造业项目,按实际到账外资比例给予最高2%、不超过50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含事业部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分别给予最高600万元和200万元资金补助。
(十七)完善重大项目全链条服务。市镇两级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聚焦要素精准配置和审批效率提升两大目标,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水平。加强重大招商项目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人员服务保障,在其落户、住房、子女就学、医疗等方面予以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纳入“陶都英才”工程,实施重点保障。
五、加强载体和招商队伍建设
(十八)持续优化产业招引载体。强势推进宜兴“地改”,加快低效用地腾退进度,实施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多措并举拓展发展空间,持续开展工业集中区提档升级专项行动。适度超前谋划和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发展载体,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吸引创新要素、优质项目加快集聚。严格落实资源要素的统筹调配力度,引导有限资源向“快、好、高”的板块和项目倾斜。
(十九)提升招商人员专业化能力。强化提升全市招商队伍综合能力,定期与市属国企、产业基金和行业协会等单位联动,开展全市招商干部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实训”,培养一支既懂产业又懂政策、既会研判又会谈判、既能招引又能服务的专业招商队伍。加强市镇两级招商干部培养交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招商一线岗位、国企产业平台锻炼,打造复合型招商专才。
(二十)激发招商队伍活力动力。探索市场化引进、企业化管理、专业化培育的工作机制,加强高层次招商专员引进力度,配优配强各级招商队伍。科学构建绩效考核体系,重奖招商有功人员。建立健全招商人员培养和晋升机制,注重在招商一线培养、识别、选拔任用干部。
本措施纳入市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同类政策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执行,有关细则另行制定。本措施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市招商护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