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宜政办发〔2024〕6号 |
制发机关 | 宜兴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4-07-12 |
文件类别 | 通知 |
文件状态 | 正在执行 |
各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办),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关于开展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全域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试点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宜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2月1日
根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 全域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的通知》(苏农渔〔2023〕20号)精神,按照《关于同意宜兴市开展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 全域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试点的复函》(苏农函〔2023〕232号)要求,为切实加快我市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动渔业现代化强市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整县推进、示范带动、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通过全域规划设计,整体组织实施,统筹推进设施渔业和智慧渔业建设、特色水产产业链构建、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养殖尾水治理等重点工作。到2025年底,实现全市集中连片养殖池塘面积占比达80%、规模以上养殖主体占比达90%,养殖区域设施配套完善,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水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特色水产产业链完整,基本形成渔业现代化发展格局,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建设渔业现代化强省探路并提供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编制全域建设规划。完成全市池塘养殖的面积、种类、产量、排水信息等底数的全面摸排,形成完整的台账资料,并建立信息数据库。按照“空间布局合理、规模集中连片、水系及设施配套”的要求,突出关键环节,排出时间节点,重点围绕滆湖湾、西部圩区及“三氿五荡”等区域,编制渔业现代化建设规划。(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宜兴生态环境局配合,各镇、街道具体落实)
(二)整治水产养殖池塘。各镇、街道结合区域发展规划、新一轮太湖治理、土地复耕等要求,按照“宜改则改、宜退则退”的原则,对水产养殖池塘实施综合整治。其中,百亩连片池塘和单个主体养殖面积50亩以上池塘,采用“三池两坝”、人工湿地、原位修复、设备处理等模式进行标准化改造及尾水治理。到2025年,全市再完成标准化改造3.5万亩、退养2万亩。(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宜兴生态环境局配合,各镇、街道具体落实)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利用宜兴资源禀赋优势,加强园区化建设,放大集聚效应,打造宜兴青虾产业园、宜兴鲂鲫种业和养殖示范园,形成1-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在养殖规模、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产销结合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渔业产业实现从种苗、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全链发展,形成3条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仓储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等相对完备的现代渔业产业链。积极探索工厂化、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促进渔业向集约化、生态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发展,2025年,全市90%规模以上池塘实现标准化生产,设施渔业产量占全部水产品比例达70%,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加大渔业品牌培育和创建力度,着力打造“宜兴大闸蟹”、“宜兴鱻”2个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到2025年实现品牌价值达60亿元。(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宜兴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商务局配合,市城建文旅集团,各镇、街道具体落实)
(四)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调动各方参与渔业现代化建设,按照典型引领、示范推广、辐射带动的思路,加快培育优质生产经营主体。重点做好本地国企进军渔业产业的文章,用好市城建文旅集团拥有的3万多亩池塘,主动融入渔业高质量发展大局,加快构建“国企+”现代渔业产业链。到2025年,创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20家。(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城建文旅集团,各镇、街道具体落实)
(五)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建立涵盖养殖分布、规模、生产经营主体信息管理,养殖投入品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产地检疫等渔业综合智能化监管系统,对区域内渔业生产、经营等信息动态监管。依托“河荡三青”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中心等项目载体,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共建研发创新中心、优质种业养殖基地,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到2025年,建成3个渔业智慧园区,10个数字渔场,打造2个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科技局配合,市城建文旅集团,各镇、街道具体落实)
(六)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对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要求,进一步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强化养殖投入品监管,扎实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落实《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加强设施运维、排放监管,开展监督性监测和专项执法检查,促进池塘养殖尾水有效治理。到2025年,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5%,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率达95%。(市农业农村局、宜兴生态环境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镇、街道具体落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规划、水利、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商务等部门和各镇、街道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调度指导、强化统筹协调,全面构建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扎实推进省“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 全域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强化衔接协调,增强工作主动,加强对国家、省级资金补助政策的研究,积极做好对上资金争取。财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优化完善养殖池塘退养、改造补助政策。自然资源规划、供电、水利等部门要强化用地、用电、用水等要素保障。各镇、街道要统筹资金安排,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养殖池塘综合整治相关工作。
(三)强化考核督查。要将“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 全域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列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加强跟踪督办,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对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确保试点工作按时序推进。加强阶段性总结评估,对工作推进快、成效显著的,进行激励表扬,确保试点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跟踪、有落实、有考评。
附件:宜兴市全域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养殖
池塘综合整治任务分解表(2024-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