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人大建议结果公开

关于把握绿色低碳发展历史性机遇推动节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4-07-10 09:15:08    浏览次数:
索引号 014046317/2024-08222 生成日期 2024-07-10 公开日期 2024-07-10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主题(二)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产业,提案,建议,发展 分类词 经济管理,文秘工作,综合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关于把握绿色低碳发展历史性机遇推动节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案别 市人大建议
主提人 邵焜琨
标题 关于把握绿色低碳发展历史性机遇推动节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建议内容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省委信长星书记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也提出要持续深化生态文明改革创新,加强科技支撑,拓展国际合作,构建符合江苏实际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央和省委对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提出了新期望、新要求,促使节能环保从产业内涵到生产关系开始发生颠覆性变化,该产业极有可能成为从低质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跃迁,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进阶,最终实现整体重构的标志性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市“465”现代产业集群之一,大力发展正逢其时、大有可为。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培育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主力军”。探索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市场为需求导向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依托我市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链条完整等优势实施补链强链。重视打造一批具有全球视野渠道和务实操盘能力的高能级专业科创载体,依托载体培养掌握绿色低碳领域国际技术转移、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发挥平台链接服务广大企业的公共属性优势,提高高层次人才利用效率。鼓励采用市场化机制开展长期投资、耐心投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通过直投加孵化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二、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升级“主引擎”。今年,党和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提出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目的就是保证打赢科技自立自强这场战斗。一是要加强对上沟通,在中央部委全力推动重构与新型举国体制相适应的生态环境领域科技管理体系大背景下,力争在我市落地一批绿色低碳领域国家级科技平台、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与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紧密合作,争取首批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示范基地落地宜兴,协同培育孵化一批解决全国范围内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宜兴籍”专精特新企业。二是要注重“软硬”结合,强化数字化治理科技支撑,既要注重发展硬科技,也要积极对接无锡市物联网产业优势发展软技术,结合遥感卫星、新型传感、元宇宙、AI智能等技术推进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化升级。三是在高水平开放合作中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加强与欧美、日韩等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合作,做深做实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离岸孵化器等功能平台。重视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助推宜兴研制的先进环保技术装备走向东南亚、南南国家,深度融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国家战略。 三、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园区“主阵地”。环科园作为全国唯一以发展环保产业为主题的国家级园区,需要在市级层面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出台强化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推进有效科技创新的产业政策。明确园区绿色低碳特色产业定位,拓宽环保+能源外延式产业内涵,紧盯前沿技术方向,布局新污染物治理和CCUS双碳赛道,探索高质量央地合作、产业共建模式,持续提升产业园区科技创新能级,为我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四、构建太湖治理科技应用“主场景”。如果说,上一轮治太是生态突围,那么,新一轮治太就是发展契机,其核心是科技创新,这也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历史性机遇。依托丰富的治太应用场景,提升我市节能环保产业科技水平,以市场需求为牵引,聚项目、汇人才、壮产业。通过构建宽容示范的技术应用机制虹吸全球科技资源、重塑产业生态。对于我市而言,新一轮太湖治理与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有机统一,是世界级应用场景,通过践行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论述精神,以“双太湖”建设为抓手,将生态治理的痛点引导转化为科技示范、产业集聚的亮点,创新技术应用机制,打造“生态治理+应用转化”两山特色的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宜兴样板”。通过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中探索宜兴新实践,为我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承办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局
答复内容

关于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5号

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复函

 

邵焜琨代表:

您在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把握绿色低碳发展历史性机遇推动节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市政府已交由我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宜兴生态环境局、环科园管委会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节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全产业链植入绿色发展基因,持续提升产业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协同增效水平,全力把宜兴建设成为国内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高地。

1.完善特色园区,推动提质赋能。以环科园这一国内唯一以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园区为主阵地,拓空间、优服务、引项目、补链条,持续提高产业承载力和竞争力。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市重点推进的地标性产业之一。《宜兴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则明确了环保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确定我市环保产业的总体定位。我市发布的《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定了20条具体奖励措施,引导激励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做强功能载体。在现有研发、展示、交易、检测等功能载体基础上,进一步做大人才、资本、技术合作交流等品牌活动,做强企业初创、资金支持、市场开拓等产业孵化载体。2023年举办的协作配套对接会、创新发展大会等品牌活动共有6位院士来宜交流,签约项目超20个,达成合作意向超20亿元。以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为代表的产业孵化器,充分发挥基金、产学研、代理和协同优势,先后已成功孵化超50家环保企业。三是夯实项目建设。我市环保产业目前有在建1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额达49.9亿元,有力的增强我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后劲活力。主要包括开能华宇的中水回用及安全饮水设备制造以及百茂源的三废综合治理环保成套设备生产制造等项目。

2.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增长极。充分发挥科技堡垒作用,在原始创新突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下功夫,聚集创新资源,努力满足各类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一是推动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建设。2023年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无锡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无锡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同时,江苏省水污染防治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已完成注册,已开始实体化运行,力争今年挂牌。二是抓好高质量创新型企业培育。2023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7家、新入库无锡市级雏鹰企业21家、瞪羚企业18家、准独角兽企业2家。鲲鹏环保、立宇环境、沃德凯环保3家企业获评省级瞪羚企业。三是加快高难度核心技术攻关。2023年实施了华纳环保“大型风机舱罩模块化设计与通用性技术的研发”等3个科技攻关重点研发项目。泰源环保与南京大学合作的废水深度处理成套装备攻关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产品入选《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并获得《苏锡常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

3.加速产业转型,融合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引导各类节能环保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进行错位差异化发展。2023年我市节能环保产业成功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7家,累计分别达到9家、60家,数量位居各产业第一。二是推进智转数改绿提行动借力智数赋能,大大加快产业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水平。2023年新增四星级上云企业5家、三星级上云企业12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新奇环保的产品远程运维场景获评无锡市级智能场景。南宜环保研究院联合鹏鹞环保和泰源环保申报的“模块化水处理装备”项目已入围国家《2023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名单》。三是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在中日、中韩、中德等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基础上,去年12月,赫尔膜研发中心暨新加坡膜技术转移中心落户环科园,我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成果的产品化、转化与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今年以来,鹏鹞环保等近50家环保企业参展北京环保展,泰源环保等20余家企业参展上海环博会,新奇环保等10余家企业参展慕尼黑环保展,主动与国际前沿技术开展对接交流合作。

4.搭建应用场景,发挥示范引领。一是打造样本工程。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以绿色发展理念整合前沿创新设计和全球视野内的领先技术打造而成,经过1年多的运营,已基本实现“水质永续、能源回收、资源循环、环境友好”四大目标,成为国内首座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二是推进太湖治理2023年,我市聚焦农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重点,深入开展源头治理,切实减少入湖污染负荷,推进流域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共有17个项目累计争取到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资金6.17亿元。同时,我市制定了《宜兴市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改善太湖流域生态环境。三是促进技术转化。环境治理需求催生技术研发应用,我市通过“生态治理-应用转化”路线逐步探索出“环保+资源化”新模式。金山环保“京山碳”碳源产品主要原料来自于太湖治理收集的蓝藻,从蓝藻中提取高价值的生物质碳源有效成分,在还太湖水清岸绿的同时,将蓝藻“变废为宝”,为污水处理厂提供优质、高性价比、绿色低碳的新型生物质碳源药剂产品。灵谷化工的“零排放”系统,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实现废水“再生”的同时,可日产20吨纯度达98.5%的工业盐,干化的污泥也能加工成建筑用砖,实现废水100%资源化利用。

下一步,我市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机遇,凝心聚力,全力推动我市节能环保产业绿色化、标准化、智慧化、高端化发展。

1.切实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在美丽中国目标指引下,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由单一环境要素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替代、过程调控、尾部利用的系统化综合服务。以“一园一品”为原则,因地制宜,谋划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加快节能环保产业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以鹏鹞环保智能车间、金山环保智能生产线为典型,以点带面,多点突破,引导行业进行智能化、标准化改造,推动产业焕新。瞄准独角兽、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为抓手,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2.积极探索绿色低碳模式。坚持“创新驱动、企业优强、协同推进、示范带动”的产业发展战略,发挥金山环保、启创环境等绿色工厂的标杆作用,推动节能环保产业从传统的污染治理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积极探索“环保+新能源”“环保+资源化”“环保+原料化”等新模式新路径,打造更多绿色工厂、碳管理领军企业,着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3.持续增强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围绕已出台的《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快推出奖励实施细则,促进政策全面落地,服务保障企业发展。二是帮助技术路线好、环境效益高的企业实施升级改造项目时积极向上争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保贷”等资金奖补。三是支持治理效果好、环境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申请环保信任保护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豁免,保障优质企业生产经营,确保我市节能环保产业持续迸发经济活力。

 

答复时间 2024年07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