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政协提案结果公开

完善联动发展平台 助推环保产业升级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4-07-10 09:10:17    浏览次数:
索引号 014046317/2024-08217 生成日期 2024-07-10 公开日期 2024-07-10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其他 主题(二) 其他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产业,提案,发展 分类词 经济管理,文秘工作,综合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完善联动发展平台助推环保产业升级
案别 市政协提案
主提人 王永生、朱毅平、史明花、欧彦汐、张昉、 张茜、戚萍
标题 完善联动发展平台 助推环保产业升级
建议内容 一、提案理由 宜兴,作为中国环保之乡,全市有5000多家环保企业,规上企业270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2022年完成规上产值311.1亿元,同比增长2.4%。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已形成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但宜兴环保企业多而不强,究其原因,在“散装”发展模式下,个体基础配套条件不足,导致从研发创新,设备制造,到产品验证推广等多个环节受到制约,宜兴环保产业的协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我市环科园已形成了以检测、监测、培训、孵化、交易、展示等全链条支撑体系,是国内环保产业最集中、产品最齐全、技术最密集的产业集聚区之一,涵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处置、噪声控制和仪器仪表等领域,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还需要进一步规划构建我市循环产业园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实践,满足我市环保事业的发展。正需要结合宜兴实际需求来研究完善其内涵,继而逐步推进实施。 二、具体建议: 建立我市环保事业和产业联动,在统筹、整合全市环保事业和产业的需求基础上,可形成规模效应、产业集群效应,除提供人才培养、技术支撑、信息共享等传统有力举措外,将进一步实现: 一、提供应用场景。循环产业园的建成将具备覆盖水、气、固等全品类废弃物回收、处置能力,具备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能力。而对于环保企业,不管环保工艺还是装备的研发、创新至成果落地,都离不开试验场景。如园区建成正可为各环保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小试中试的场景需求,既可提供上游污染物,模拟环保产品或工艺的应用场景,开展持续性试验研发,且配套有试验尾端排放环保托底的条件。同时,可引入院校院士工作站等,加强与专家团队合作,辅助企业开展研究工作。必将大大促进我市环保企业产品创新研发、持续更新迭代的步伐。 二、提供基础服务。一是提供集中采购,对消耗量大的零配件、材料、服务等,组织集中采购供应洽谈,掌握定价话语主动权。二是提供资金支持,综合各企业资金需求,设立基金,或融资交易,为企业解决贷款难成本高的问题。三是提供集中的专业服务,提供个体企业因成本过高不能配套到位的制造环节、废弃物处置等服务,如建设集中喷涂“绿岛”项目,解决中小环保企业喷涂及VOCs综合治理等环保问题,也实现了污染集中治理达标排放,解决环境分散监管难题。 三、提供推广平台。宜兴无废城市模式的成功打造,可作为样板,向国内外输出经验的同时帮企业提供市场推广服务,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可对试验成功的产品和工艺,组织评估、认证,形成成熟的问题解决方案,提供多样的商业投资方式。
承办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局
答复内容

王永生、朱毅平、史明花、欧彦汐、张昉、张茜、戚萍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完善联动发展平台 助推环保产业升级”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宜兴生态环境局、环科园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问题的现状

1.本地应用场景不多。我市环保装备应用于我市污染防治领域的案例较少,城市污水、农村污水、生活垃圾等政府环保项目多由央国企承建和运维,广大工业企业的污染防治设备也往往采购自市外,倒逼我市环保企业主攻外地市场,派生出制造外迁、异地开票等现象。

2.产业协同水平偏低。配套地方主要产业集群的污水、废气、固废等治理设施项目建设起步较晚,且布点不平衡,包括环保产业本身亟需的集中喷涂中心、共享智能车间等设施尚未落地。企业抱团出击意识还不够强,对上游供应商开展集体议价的话语权还不够响亮。

3.系统解决方案不多。全市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尚处于从单纯无害化处置向“治污+降碳”、“治污+循环经济”等一体化项目的转变期,示范样板有待挖掘和培育。同时,“环保之乡”因一批细分领域“单打冠军”而闻名,但标准化程度偏低、同质化竞争激烈,总集成总承包相对乏力。

二、已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1.打造现代化集群高地。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专班的全力服务下,我市加快融入江苏省1650和无锡市465现代产业体系,长年稳居节能环保产业在我市“3+3+N”现代产业体系C位。2023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完成规上产值338.04亿元,实现稳中有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水环境技术与装备)正在稳步推进建设中,省水污染防治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已完成注册并开始实体化运行,新奇环保、鹏鹞环保、中鼎环境3家企业成功获评符合工信部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鹏鹞环保建成并上线运行国内环保领域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蓝必盛获评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在保持细分领域优势的前提下,行业整体“抱团出击”的意识也进一步增强,宜兴国际环保城入驻商家突破1300家,2023年实现销售约150亿元,先后组织100多家企业至上海、武汉、广西、泰国、迪拜等地出展环保展会。10月,举办2023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大会,6名院士、20余家央(国)企和上市公司、40余家高校院所、300余家节能环保企业参加,达成了设计研发、人才交流、工程配套等多项战略合作,打响“秋洽会”第一炮。

2.构筑产业政策体系。为助推环保产业向装备高端化、技术先进化等方面发展,近年来,我市聚焦发展重点,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助推环保产业转型发展。构建“1+1+N”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支持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和一系列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人才强市等单项性扶持政策。在着力招引培育投资体量大、产业质态优、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全局性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的同时,加大对产业发展关注的装备、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推动环保产业集群建设,向标准化、高端化方向发展。2023年,结合我市环保产业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研发,编制出台了《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围绕壮大产业规模、推动项目建设、促进技术创新、支持协同发展、做优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20条具体措施,包括:鼓励我市环保企业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或承接境外工程,根据中标合同价和实际发生额给予奖励,助力环保企业加大迈出去步伐;支持环保产品本地化应用,鼓励我市企业积极应用本地环保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建设环保示范项目,为我市环保企业提供应用场景,促进地方经济内循环,加强协同发展;支持环保企业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创新载体荣誉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夯牢科技创新基础。

3.搭建多元化应用场景。近几年来,在水治理方面,各项治太重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围绕耐火、铸造等行业的废气专项整治行动正在开展,集中定点喷涂等“绿岛”项目也相继落地投运;在固废治理方面,全市范围内正在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宜兴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危废、危险废物等处置利用能力建设基本到位,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危废运行良好。概念水厂、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神力生态有机废弃物生物降解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环工太湖蓝藻淤泥项目和公用建环城市大件垃圾和园林废弃物处理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运。截止2023年底,我市绿色信贷持续创新高,已有两个生态环境与产业融合发展的EOD项目顺利入库,飞灰综合利用项目也顺利通过“环基贷”审核。目前正依托环科园国家标准技术创新基地、江苏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合环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积极打造国际环保产业合作联盟,依托中国东盟环保科技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宜兴)等“一带一路”合作平台,正将环保产业技术装备和服务输往国际市场。

三、着手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1.发力先进制造,迈向“环保之都”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从基础配套、招商引资、要素保障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鹏鹞环保装备智造园建设,做大做强做优节能环保产业,带动引领节能环保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化发展。强化智数赋能,引导企业数据上云,推广可视化、数字化的远程运维服务,构建“标识解析+智能制造”模式,加快智改数转多点突破,推动产业向智慧化、高端化、数字化转型。瞄准双碳目标,引导产业向绿而行,重点创建一批“绿色工厂”,提升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贯彻创新驱动战略,瞄准独角兽、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为抓手,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建成省水污染防治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提升环保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和转化能力。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加快国际化步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融合发展,提升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在国内、全球价值链地位。持续放大宜兴环保企业在2024年上海环博会、德国慕尼黑国际水展等大型展会的广告效应,进一步提升宜兴环保产业的全球影响力。

2.加快政策落地,垒砌“绿色地标”。聚焦产业研究、发展重点和政策落地等方面,全力推动我市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宜兴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为基本路线图,系统研究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关键节点和存在问题,研判环保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摸清产业发展底数,着力破解平台、项目、技术、工艺等制约瓶颈,精准培育产业打好基础。按照“创新驱动、企业优强、协同推进、示范带动”的环保产业发展战略,强化环保领军企业打造,加大对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的引进、培育和支持力度。支持企业突出主业关联度和契合度,通过强强联合和行业性整合,推动企业一体化发展,全面加强企业并购重组和上市,推进企业资本运作。大力培育产业技术创新人才,不断壮大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实施人才强产工程。充分发挥监督检测、共享、创新、示范、开放平台优势,打造从产品采购、智能制造到环境治理的全流程服务平台。紧扣已出台的“支持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若干政策意见”及环保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利用报纸、网站、直播间等各类平台,多渠道开展线上线下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抓紧出台具备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促进政策全面落地,规范政策审核程序,推动免申即享政策顺利实施,提升受奖主体获得感。

3.立足样板工程,构筑“无废城市”。围绕我市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禀赋、固体废物管理等先天优势,加强绿色金融服务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好中央和省级资金,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及社会资本全周期参与我市环境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推动我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等硬件平台建设,着力建设五大可推广可借鉴的示范模式:以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为示范,力推固危废“就地利用处置”,打造产业集聚“无废园区”建设模式;以水泥行业压减整合为契机,推动实施绿色化和低碳化改造,同步提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处理能力,谋划传统“两高”行业转型升级为城市资源工厂建设路径,打造建材行业城市资源工厂;以“协同、高值、低碳”为理念,推动建立蓝藻藻泥等城乡有机废弃物协同收运及利用体系,高质量完成宜兴环太湖示范区建设;充分挖掘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净水、有机质协同处理、研发“三位一体”模式,推广“无废概念水厂”新理念;立足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研发“无废城市技术”“无废城市设备”,打造高端“无废环保智库”软件平台。

答复时间 2024年07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