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健全社会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索引号 | 014046317/2024-08215 | 生成日期 | 2024-07-10 | 公开日期 | 2024-07-10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民政、扶贫、救灾 | 主题(二) | 养老服务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老龄问题,提案,建议 | 分类词 | 民政,文秘工作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关于进一步健全社会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
案别 | 市政协提案 |
主提人 | 闵亮、惟敏、杨祖洪 |
标题 | 关于进一步健全社会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
建议内容 | |
承办单位 | 民政局 |
答复内容 |
闵亮、惟敏、杨祖洪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进一步健全社会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民政业务方面: 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市将构建县域养老服务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综合发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1、养老政策保障措施更加有力。“十三五”以来,在国家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市不断加大扶持力度,连续多年将养老服务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体推进,市级层面先后制定以养老为主题的政策性文件7份,从养老机构建设、居家服务、医养结合、队伍建设等环节给予养老服务全流程扶持,2020年以来,我市对养老机构共发放建设补贴1036万元、运营补贴1155万元、一次性纾困补贴629万元。仅“十三五”期间,养老资金财政预算近3亿元,全市兑现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近8000万元(包含社会办机构建设及运营补贴、养老护理员培训补贴、护理员入职补贴等)。 2、养老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12年以来,我市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加强政策引领和扶持,从用地、建设、运营、税收和人才培养等环节,大力培养本土养老服务企业,形成了以九如城集团为代表的大型养老企业。在本土企业的引领带动下,南京尽孝道、苏州久久春晖、无锡蓝天、江苏耘林等一批省内知名养老企业纷纷入驻宜兴,宜兴养老事业用创新实践引领长三角养老标杆示范区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3、养老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始终把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作为推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市共建设各类养老机构37家,累计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293家,其中标准化达标居家养老服务站点255家。镇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8处,建成村(社区)助餐点106家,区域性助餐中心20个。养老服务呈现出医养康养加速融合、旅游康养快速发展、“互联网+养老”急速普及、多元养老体系加速完善的健康态势。 4、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更加优化。始终把多方供给作为推动养老服务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政府层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引导支持社会资本自主投建、公建民营、PPP模式参与养老服务供给,鼓励志愿服务投身养老服务事业,基本形成了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市场专业化服务、志愿互助养老服务和家庭赡养服务“四位一体”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方便可及的“15分钟服务圈”养老服务设施供给体系已初步建立,养老不离家、不离亲正逐步实现。 5、养老事业产业发展更加协调。始终把养老事业产业两手抓作为推动工作的核心关键。近年来,我市在做优做强养老事业的基础上,充分依托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积极培育生物医药、康养等健康产业,松下·雅达健康产业园、大拈花湾文旅康养项目、九如城颐养综合体等一批康养项目纷纷亮相宜兴,在实现经济效益与民生效益双提升的同时,吸引了大批中青年、高学历人口创业宜兴,为缓解人口老龄化、优化人口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养老机构稳健发展 为推进养老机构在服务住养老人、特别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上提质增效,我们坚持将养老服务兜底普惠与高端个性并重,努力将养老服务这个“夕阳”事业打造成具有经济引领作用的“朝阳”产业,实行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三条腿走路。目前,我市共有37家养老机构,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7家(公建公营养老机构5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12家),民建民营养老机构20家。 1、持续推进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围绕“固有资产不流失、养老用途不改变、居住服务环境有提升”要求,在公办养老机构“破”与“立”上做文章。2015年以来,我市通过专业养老服务公司开展公建民营合作,解决了以往经营压力大、服务不专业等发展困境,破除公办养老院设施旧、运营效率差、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低、护理人员缺乏等问题,实现传统公办养老院“破茧重生”。推动养老机构由兜底保障向服务老人转变,由单纯的生活照料向医养融合、文体娱乐、精神慰藉转变,由传统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变,全市建有5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5家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十三五”以来,新建设的陶都九恒养老护理中心、宜兴柏霖护理院和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等项目,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下,有效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目前,全市17家公办养老机构中有12家实行公建民营改革,公建民营率达70.6%,显著提升了养老机构服务老人的质量。 2、扎实推进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2020年市社会福利中心主导申报的《养老服务机构安全隐患排查管控技术规范》以无锡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标准化终期验收,其标准化服务已上升为江苏省地方标准并开始不断向周边地区输出创建成果,中心孟潇逸团队荣获江苏省首批民政标准化专家库及标准制定团队。在原有标准化创建的基础上,市社会福利中心积极申报省民政标准化示范项目《养老机构标准体系构建及关键标准研究》并成功立项。持续在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中开展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按照“一院一策”明确整治方向和内容,完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测考核体系。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各项指标值符合达标要求。聘请第三方机构按照《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标准》对全市37家养老机构开展等级评定工作,评出一级机构5家,二级机构2家,三级机构23家,达到无锡市四级机构标准2家。 3、着力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制定出台《市政府关于推进养老护理型床位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目前,全市37家养老机构中,具备医疗资质35家,其中医院2家、康复医院2家、护理院7家、设置医务室24家。同时,积极倡导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宜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我市首家设立养老机构的综合医院。通过强化养老机构床位改造、医疗服务设施及医务人员配备、呼叫系统设置、护理人员按1:4比例上岗等措施,全市护理型床位建设数量大幅增加。目前,全市共有护理型床位8711张,占总床位数的83%,医养融合水平跨上新台阶。 4、不断强化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牢固树立安全就是生命线、就是民生底线的理念,严格按照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坚决落实部门监督管理责任,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持续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工作措施,夯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基础。扎实推进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省标创建达标验收,组织部署电气线路、食品安全、城镇燃气、既有建筑等领域专项整治,通过镇(街道)自查、市局督查、专委会飞行检查等多种检查方式,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对相关责任人开展约谈,在安全平台内录入惩戒报告,形成闭环管理、确保整改实效。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服务安全抗风险能力,在全市养老机构中推行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和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意外伤害险,保费可按不同比例享受政府财政补贴。 三、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成绩显著 1、做好居家援助服务。宜兴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宜兴市九如城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苏州久久春晖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三家援助服务机构按照依据《宜兴市居家养老援助服务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对11类服务对象开展了包括助餐服务、助洁服务、助浴服务、助农服务、助行服务、助购服务、助康助护服务、谈心读报服务、助学服务、紧急救援服务、特殊服务等11大类42小类服务项目。2021年服务59906人,2022年服务67110人,2023年服务人数达66715人。截至目前,三年累计拨付资金7567.94万元。 2、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建成镇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8个。继续强化督导、考核,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标准化创建,并加强对创建的站点进行复查评估。目前全市建有社区标准化站点99个,农村标准化站点156个,预计年底之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按标准配建到位率达100%。 3、推进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改造提升。依托现有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创建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完成提升改造12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同时鼓励各睦邻点积极吸收本村公益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低龄健康老年人、老党员、留守妇女等参与日常服务。 4、推进老年助餐点建设运营工作。宜兴市从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迫切的用餐问题入手,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各界多元参与,探索建立了政府、企业、社区、社会共同推进助餐服务的合作机制。经过探索实践,全市初步形成了社会化集中配送、社区门店+助餐点助餐、养老机构辐射服务、委托运营助餐机构等四种各具特色的助餐服务模式。目前全市18个镇(街道)共建成区域性助餐中心20家,实现全覆盖;310个村(社区)投入运营助餐点106家,可服务147个村(社区)。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常态化享受助餐服务的老人达6500余人。 5、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2019年以来,根据省市文件要求,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已陆续为全市3098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了适老化改造,累计投入资金约为1600余万元。 6、严格尊老金发放审核工作。利用民政三期系统、金民系统及阳光系统进行资金监管,确保发放准确性。2023年9月,根据无锡要求,落实尊老金“无感服务”试点工作,推动尊老金发放对象主动发现,实行尊老金发放“免申即享”,建立尊老金“无感服务”主动发放机制,提升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截至目前尊老金发放人数47608人,三年累计发放尊老金约九千余万元。 卫健业务方面: 一、已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1、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全市已有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46个,各类工作人员2110人,常年为基层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建成护理院11家、康复医院2家,为需要长期照料的老年人提供方位医疗护理服务。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实现全覆盖,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成为无锡市临床重点专科。 2、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环境不断优化。积极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优化老年人就医环境,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至 2023 年底我市已经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40家,市人民医院、四院、新街中心、新庄中心、屺亭中心、万石卫生院、新建卫生院、九如城康复医院为2022年省优秀单位;雅达医院、柏霖护理院、丁蜀卫生院、宜城中心为2023年省优秀单位。 3、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全面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为全市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和及65岁以下企业退休人员免费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免费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和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预防和自救、认知和情感等健康指导。2023 年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服务人数达16.03万人,并将体检中发现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纳入慢性病管理范围,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服务。 下阶段工作思路与措施 民政方面: 1、加快提档升级,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养老机构布局,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为手段,积极引进优质养老服务品牌,着力打造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补齐当前我市养老机构数量多、规模小、少数机构设施落后的短板。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标准化成果运用,以省、市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要求为指引,充分利用和推广宜兴市社会福利中心民政标准化服务成果,提升全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医养融合发展,不断延伸家庭照护服务,依托具备失能照护能力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建设、运营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提供长期照护、康复护理、陪诊转介等服务。 2、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引导主流媒体加大宣传报道,转变观念,形成良好社会氛围。稳步提高养老护理员各类津补贴,增强养老护理员职业吸引力;持续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定和专业技能培训,注重养老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完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激励褒扬机制,继续开展最美护工、最佳养老机构院长评比等典型示范活动,引导更多年轻、专业的人才投身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培育从事社会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逐步形成“专业人员+志愿者”的联动工作机制。 3、注重数字建设,提高智慧水平。加快我市智慧化养老平台建设,建设数字化养老院,链接各养老机构和义工服务资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对机构养老行为需求的一站式跟踪、服务和管理,下沉优势养老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度,打造数字化融合式养老模式,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大养老场景的创新应用。同时,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压减养老机构管理运营成本,推动养老服务机构转变业务模式、产品结构和组织架构,破解养老机构盈利性难题。 卫健方面: 1、推进老年医疗机构建设。结合我市老年医疗未来的发展,推动我市老年病医院规划和建设,建设集老年人医疗、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为老服务平台。 2、加强老年医学学科建设。重点发展和完善老年医学科建设,推进老年医学研究和临床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带动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促进我市老年医学专业水平的发展,高老年医疗服务整体水平。 3、持续扩大家庭医生队伍。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人员组合,采取全科+专科、专科+专科等方式,组建不同专业特长的家庭医生团队。通过专家工作室、退休返聘、技术指导、绩效激励等形式,鼓励临床专科、中医师、退休医师、二级以上医院专家等加入家庭医生队伍。同时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临床医师注册或加入家庭医生队伍。 |
答复时间 | 2024年06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