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市农业农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动态
一张保单如何为农业生产“遮风挡雨”?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4-06-29 08:59:46 浏览次数: 字号:[ ]

  一线调研新闻竞赛推出

  一张保单如何为农业生产“遮风挡雨”?

  近日,全省首单商业性百合种植产量保险落地宜兴,为我市新庄街道百合种植户史宸昊的25亩百合提供风险保障75万元。这是中国人寿财险宜兴市支公司针对宜兴本地特色农副产品百合,在去年成功开发地理标志农副产品被侵权损失保险的基础上,今年又“量身定制”的一款商业性农业保险新险种。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保障农民收益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宜兴农业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1—5月,宜兴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风险保障金额超21亿元,同比增长1.33%,保费规模超3000万元,同比增长3.22%;商业险风险保障金额超6000万元,同比增长147.63%,保费规模超400万元,同比增长62.58%。

  一张保单如何帮农民抵御风险?发挥保险“稳定器”作用之余,又如何通过科学施策让农民的“饭碗”端得更稳?

  “我已经连续购买了两年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保费由地方财政补贴,不用自己掏一分钱,我种500多亩地没有一点后顾之忧!”眼下,尽管水稻秧苗刚下田,周铁镇种粮大户张道海已经开始积极地跟中国人保公司宜兴支公司咨询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购买事宜。该险种保费由财政全额补贴,保险期自保险水稻在田间移栽成活返青后开始,至成熟(收割)时止,覆盖包括农作物成本、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在内的农业生产总成本。该险种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户减产不减收,为粮食安全系好“安全带”。

  要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保险是一道关键的“保障网”,而今年,这张网“织”得更细更密了。

  “以往的保险只能保障秧苗移栽成活后到成熟收割,育秧期间的风险是无法保障的,有时遇上高温天气,秧苗在移栽到大田之前就要损失近20%。”5月底,丁蜀镇定溪村农户袁美军在拿到中国人保公司宜兴支公司出具的商业性水稻育秧种植保险保单后说。中国人保公司宜兴支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险种是水稻全生产链上的一项重要突破,它同以往的政策性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商业性水稻倒伏补偿保险、商业性水稻收割期间降雨指数保险等共同织密了“保障网”,真正实现为水稻种植全流程保驾护航。

  小麦节气气象指数保险、杨梅采摘期降雨指数保险、螃蟹养殖气温指数保险……聚焦农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风险“痛点”,如今农业保险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其中,小麦节气气象指数保险创新将二十四节气作为产品设计的逻辑出发点,将气温、降雨量等气象数据作为理赔触发标准。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险种将农业保险的灾后补偿功能前移至灾前防范和灾中救治,将农户在防治过程中一些施肥、补水救治等费用纳入了保险赔款的补偿范畴。“农业险种的创新,关键是掌握农民的保险意愿和实际需求。”市农业保险工作小组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宜兴在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和承保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各承保机构创新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商业性保险险种,包括桃综合气象指数保险、杨梅采摘期降雨指数保险、茶叶低温积寒指数保险等,并支持制定差异化保险金额和保险方案,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主选择保险保障产品,真正让农业保险成为农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减震器”、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助推器”。

  目前,市农业保险工作小组通过建立健全灾前监测体系,强化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对承保公司开展防灾减灾、出险理赔以及参保农户灾后快速恢复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眼下,位于徐舍镇的市才根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才根正有序安排工人,加紧修缮去年年底因暴雪压坏的大棚,而资金来源就是他年初获赔的140万元保险理赔款。“我一共有80多亩设施大棚,种植了大樱桃、李子、葡萄等经济作物,其中近50亩大棚因暴雪严重受损,多亏买了保险,才能顺利恢复生产!”王才根说,他购买的是中国人寿财险宜兴市支公司的省地方财政补贴型设施大棚保险,每年八九万元的保费,自己只要掏一万多元,真正实现“花小钱”买“大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年底雪灾后,全市共计受理设施大棚受灾报案110多起,理赔总额达564.32万元。此外,为应对春茶采摘季茶树易受冻,平安产险宜兴中支公司全力保障宜兴茶叶生产经营,成功在湖㳇、张渚、西渚落地81.76万元茶叶低温保险,为20户农户提供了2044万元的风险保障,并于近日进行低温赔付,赔款达163.52万元,切实保护了茶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