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向“新”聚势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精彩蝶变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做好宜兴各项工作的根本前提。近日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强调,宜兴作为苏南模式发祥地之一、长三角经济圈重要一员,要主动投身江苏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这个大局,深刻把握无锡勇挑大梁、奋勇争先的自觉追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坚持稳增长、促创新、快转型同时发力,不断向“新”聚势,在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实现精彩蝶变。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要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创新引领是市委一贯以来的鲜明态度和发展导向。近年来,宜兴大踏步跟上科创潮流,科技企业群体培育力度不断加大,企业技术攻关水平不断加强,产业“含科量”“含新量”不断提升,为宜兴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现实基础和要素支撑。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会提出,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我们要立足于早、着手于快,聚焦现代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创新发展,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要深入推进科技招商、创新型企业“育强攀高”行动计划,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要深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融入共建环太湖科创圈,推动各类科技创新阵地建设,打造一批区域性领先、国内一流的产业科创高地。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要坚定遵循因地制宜这一方法论。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生产力跃迁的方向,对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叠加、聚合、倍增效应。尽管宜兴发展势头正劲,但也面临处理好新与旧、稳与进、立与破关系的现实课题,这迫切需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把做强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和强市之要,全力建强我市“3+3+N”现代产业集群,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们要以创新精神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向“新”而“生”的未来产业,焕新升级传统产业。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牵引,统筹抓好淘汰落后、老旧更新、布局优化、绿色转型、创新提档、出海发展、智改数转网联等工作,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要大力推进数实融合,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活动,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要牢牢把握质优这个关键性要求。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多年来,宜兴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利用区域生态、经济与文化等优势资源,打通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双向转化路径,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产业、循环经济、零碳公园等领域先行探索的步伐铿锵有力。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了宜兴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执着追求,也展现出为江苏打造“重要阵地”多作贡献的使命担当。要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鼓励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要抓好环境保护,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提升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以优越生态构筑旅游发展新优势,推进转化生态价值,以生态“含绿量”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
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一场“登山赛”,那么引领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就是当之无愧的“制高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宜兴发展的阶段使然,也是城市的优势使然和气质使然。我们要有更清晰的认知,拿出更坚决的行动,全面贯彻党中央、省委和无锡市委决策部署,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向“新”而行、提“质”奋进,扎扎实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宜兴新实践,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