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学技术局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市科学技术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动态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 新质生产力大家谈①
来源:市科学技术局 时间:2024-06-17 16:29:09 浏览次数: 112998877 字号:[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市科技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要义、因地制宜这一重大要求、助力我省成为重要阵地这一目标定位,牢记嘱托、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全力争当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县域“先锋队”。即日起,宜兴科技推出“新质生产力大家谈”专栏,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分享党员干部学习感悟,推促工作提升。本期是第一期。

  

办公室负责人 丁治国

  实践证明,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办公室作为全市科技创新综合性工作牵头科室,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牢记科技工作的“三个第一”和“四个面向”,准确领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核心标志和本质属性,结合宜兴实际,进一步明方向、定目标、理思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一要当好科技创新执行者,不折不扣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和服务我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高水平推进我市国家创新型县(市)和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建设,努力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更好助力科技强省、科技强国建设;

  二要当好科技创新行动派,始终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问题导向,任何工作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立即行动,不断提升工作的深广度和颗粒度,努力将各项工作做到极致;

  三要当好科技创新实干家,只要对党和人民有利,只要对企业创新发展有利,就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和科技赋能产业的改革创新,助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高新技术科负责人 钱耀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反映。科技创新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高新技术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推动者

  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并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出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从而推动生产力的提升。这种生产力的提升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在应用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通过技术改进和创新,不断适应市场需求,这种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并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基础

  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应用新质生产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企业能够更快地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拓展市场份额。

  三、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通过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推动分工协作和生产组织的现代化,共同激发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持续发展。而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又进一步推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共同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是相辅相成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新质生产力又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

  

区域创新与科研机构科负责人 邵勇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深度融合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等多学科领域,正在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社会生活。

  科创载体,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为新质生产力的孕育和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它们通过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促进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加速了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这些载体不仅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也为大型企业提供了与初创企业合作的平台,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新型研发机构,如企业研究院、高校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是新质生产力创新的重要主体。它们通过整合产学研用各方面资源,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这些机构不仅推动了基础研究的深入,也促进了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缩短了科研成果到市场应用的周期。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如何平衡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如何培养和吸引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如何应对技术创新带来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等。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智慧来解决。

  总之,新质生产力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创新环境,培养和吸引高水平创新人才,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科科长 刘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政府首要工作任务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传统生产力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的资源投入,依靠高度消耗的资源能源。而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在“新”,关键在“质”,落脚在“生产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中之重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摆脱对传统增长路径的依赖。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靠产业——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是赢得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更为前沿、代表着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的未来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引领带动作用越来越凸显。

  同时,传统产业决不能当"低端产业"简单退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不是存废替代的关系,而是内在统一的关系。传统支柱产业通过技术改造焕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