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学技术局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市科学技术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动态
科技专版(1) | 植产业“竹海” 润科创沃土 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来源:市科学技术局 时间:2024-06-07 09:00:00 浏览次数: 字号:[ ]

  

编者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在陶都大地涌动的一次次高质量发展热潮中,市科技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按照省、市相关会议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以增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健全优化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准独角兽”企业为关键的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精准扶持创新型企业拔节生长,加快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科创企业“竹海”、创新发展“蓝海”。

  特别是去年《宜兴市创新型企业“育强攀高”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为《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出炉后,市科技局创新型企业培育的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到2025年,全市创新型企业集群蔚然成势,企业数量、规模、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实现明显跃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2800家、1200家;累计新增无锡市级以上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分别达900家、350家、20家……具体的目标任务,全面擂响了市科技局发力创新型企业培育扩容提质的战鼓。

  “三箭齐发” 打造一流创新主体

  不久前,2024宜兴国际科创英才节启动仪式暨第二届大院大所开放合作大会举行,众多宜兴乡贤、高校院所代表、高科技行业领域专家等嘉宾齐聚一堂,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科技动力,为营商环境插上“科技翅膀”。这场盛世是市科技局贯彻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的实际行动和生动写照。去年,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达2545家;有效高企数854家,同比增长12.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291.96亿元,同比增长9.74%;新增省独角兽企业1家、省瞪羚企业14家,新增无锡市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培育入库分别达210家、134家和8家。

  面对成绩,市科技局继续牢握《三年行动计划》“施工图”,通过全力招引科技创新主体、全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三箭齐发”,真正打造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落得实的一流创新主体。一方面,市科技局将加快完善科技招商机制,建立专业化、专职化的科技招商队伍,构建以基金、平台、机构、乡贤等为主体的科技招商网络体系;举办各类高质量科技招商活动,全面打响城市引才品牌,加速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效应好的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和人才项目落户宜兴,力争到2025年,全市年均新增科技型企业2000家、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企业100家以上。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体系,建立科技型企业信息库,全面挖掘企业,加强跟踪服务;充分发挥各类政策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评尽评”;精准梳理优质企业,加强跟踪服务,全力培育“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取到2025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达2800家。

  除此以外,市科技局将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筛选一批创新基础好、发展前景大、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入库培育,对在库企业加强跟踪服务、要素供给和生态营造,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梯队,建立“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的培育机制;优化管理服务,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奖补政策,采取分类培训、“包片定点”、专家辅导等服务措施,将服务下沉至“家门口”,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日常管理,力争到2025年,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200家。

  多管齐下  强化科技硬核实力

  日前,江苏省科技厅公布了2023年度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认定名单,我市国合环保产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省级孵化器认定,大学城海创人才中心、创成汇(宜兴)国际人才科创中心、瑞尔陶瓷智能装备众创空间、和陶创客通过省级众创空间备案。此次评选,我市共5家科技创业载体通过省级认定,总数列无锡大市第一。

  一直以来,市科技局深入推进科创载体、科创飞地和研发机构建设,加强科创载体平台运营管理,注重科创载体建设提质增效,出台《宜兴市科创孵化载体建设实施方案》《宜兴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快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加快培育高效能孵化载体,推动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成势。2023年,我市新增科创载体68万平方米,建成总面积达253万平方米;新增无锡市级以上科技创业载体21家,新增省级科创载体5家,领跑无锡全市;新增省企业院士工作站3家,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3家,新增数均创历年最高,企业研发机构在规上企业中实现了全覆盖。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宜兴将新建市级科创载体7家,预计新增面积超25万平方米,加速科创飞地布局,提升载体使用实效。

  在科创“竹海”的培育过程中,除了打造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科创载体,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政策工具杠杆效益的发挥也缺一不可。在“科技创新22条”中,我市首次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制定相关配套奖励,并通过落实科技创新券、“苏科贷”等创新举措,以及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加大科技研发。2023年,我市首次兑现了研发投入奖励政策,92家企业研发费用递增的规上企业获得奖励,引导企业形成重视研发、加大投入的良好氛围。此外,围绕重点发展产业的技术瓶颈和难题,市科技局深化实施“陶都之光”科技攻关计划,简化项目资金科目,减轻科研人员及承担单位负担,从政策保障方面优化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完善实施重大项目“揭榜挂帅”机制,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力量张榜招贤,鼓励开展联合攻关,解决企业技术需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开展“百校进宜兴”“陶都名企高校行”“专家教授宜兴行”等产学研对接活动,搭建更多技术交流平台,支持企业深化开放合作,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一大批创新成果实现“落地开花”。

  服务优先  加速高企创新成长

  日前,市科技局联合相关部门举办2024年宜兴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会。培训紧扣高企申报重点,详细解读相关政策,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和标准,推动企业更有针对性地做好申报准备。今年以来,市科技局联合相关部门多次召开类似的高企招引培育工作推进会,为实现高企数量新突破、宜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目前,我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854家,去年净增93家,增长率为12%。今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重点是确保630家申报任务落实到位,50家招引任务确保完成,提前布局知识产权、研发费用核算等工作,夯实来年工作基础。

  面对任务,市科技局持续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各板块的联动,加强资源统筹协同,以增强服务“颗粒度”助力创新型企业培育。为让一些“潜力股”企业加快步伐迈向高新技术企业,市科技局成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建立企业“科技小助理”队伍,采取“包片定点”方式,全局业务骨干下沉一线,与各板块共同开展申报发动和服务指导。经过“拉网式、地毯式、叠加式”实地摸排,今年累计走访基本符合条件的企业420余家,并组织相关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分板块、分行业常态化开展申报实务培训。

  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些企业在申报高企时,因为申报内容不够规范或在规划筹备工作中存在盲区,导致未能通过申报认定。为此,市科技局定期推出“高企课堂”,通过一节课讲一个知识点,帮助企业轻松掌握高企认定维护相关政策及实务要点,把“创新利好”讲得更广、讲得更透。此外,市科技局持续举办创新型企业专题培训班,采用专家授课、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企业创新意识,提高企业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过程管理水平,加速企业创新成长。今年累计培训企业500余家,培训人数达1100人次,实现拟申报企业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市科技局利用“科创云”平台为我市创新型企业培育提供“云服务”,及时为企业推送最新政策,为我市创新型企业培育库的定期更新提供大数据信息。

  高新技术企业的利好有哪些?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企业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发挥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荣获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标志着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能为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能为其赢得更多发展机会和竞争优势。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硬福利”上,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原来的25%降为15%,可连续享受3年税收优惠政策。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5%。此外,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最高可获得30万元的政策资金奖励,并可优先获得“苏科贷”“锡科贷”等优惠性贷款支持及国家、省、市各级的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和财政补助。

  高企资质除了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福利外,也让企业获得一系列“软福利”。比如,高企资质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使企业在与客户交往时更容易被认可,提升在融资估值中的价值。此外,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在研究开发管理、知识产权获取、成果转化运用以及研发费用归集等多方面,实施了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提高整体管理能力,对企业招引优秀人才、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以及实现国际化战略布局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