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宜政办发〔2023〕49号 |
制发机关 | 宜兴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4-05-13 |
文件类别 | 通知 |
文件状态 | 正在执行 |
各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办),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宜兴市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宜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11日
宜兴市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加快提升高端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关于构建“两大体系”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现状
(一)产业基础
1.对全市工业支撑作用明显。高端装备产业是我市传统特色产业,产品主要涵盖了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多个行业。2022年,全市共有高端装备规上企业287家,占全市规上企业总量的20.2%;实现产值384.2亿元、税收9.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上总量的7.6%、11.4%。
2.龙头企业引领产业良性发展。截至2022年底,拥有销售超三十亿元企业1家,销售超十亿元企业3家;5个项目通过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累计上市企业3家。
3.重点细分领域优势逐步凸显。在重大成套设备领域,一批核心企业形成了除尘器、MVR蒸发器、过滤分离设备、电气设备、盾构机等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在汽车零部件领域,11家企业进入国内外主流整车企业一级、二级供应体系,6家企业进入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供应体系;在钢结构领域,龙头企业聚集,产品分布在钢结构、金属管道等各类金属制品领域。
(二)存在不足
从整体来看,高端装备产业缺乏领军型龙头企业,还没有形成以大型主机制造企业为核心、上下延伸、专业化水平高、规模带动效应明显的产业链,影响了产业集群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创新生态有待健全,主要表现在高层次创新平台数量偏少,还没有形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研发成果快速产业化的有效模式;关键核心部件约有七成依赖进口,特别是高端液压件、气动件、机械臂等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控制设备仍主要采用进口产品。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构建“两大体系”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部署,紧紧抓住国家、省、无锡市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历史机遇,以专业特色园区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牵引,通过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创新平台、培育打造优势产业链、强化装备产品推广应用等工作,推动我市高端装备向“高速高精、自动智能、高附加值”的方向持续迈进。
(二)发展路径
坚持智能化、成套化、高端化为主攻方向,紧盯重大成套设备、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打造专业水平高、品牌影响力大的产业集群。强化重大成套设备研发,大力发展智能终端设备、盾构机、过滤分离设备、电气设备等高端装备,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以高精密、高性能为方向,持续推进清洁铸造、先进焊接、精密锻造等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构建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配套体系。鼓励骨干企业瞄准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强化整零协同,丰富产品体系,提高开发能力,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提档升级。支持大型钢结构企业加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数字化智能智造技术的应用,积极推广工厂化制造和装配化施工等集成建造技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高端装备产业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大幅提升,集聚形成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装备产业基地。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高端装备产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配套协同能力明显提升,到2025年,高端装备产业产值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2.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围绕重大成套设备、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等细分领域,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优势产品,推动一批重点领域核心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到2025年,力争新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2项,新增首台(套)重大装备不少于2个。
3.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到2025年,力争培育高端装备销售超10亿企业10家以上,新增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5家以上、上市企业2家以上。
4.产业链优势逐步显现。到2025年,重大成套设备、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汽车零部件、钢结构等细分领域产业链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聚企成链、育链成群成效凸显。
三、发展方向
推动各板块加快产业布局,依托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周铁镇赫联智能智造科创园、徐舍镇宜兴模架科技产业园、官林镇高性能汽车模塑产业园、新建镇智造港等园区载体,重点围绕重大成套设备、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汽车零部件、钢结构等细分领域集聚发展。
——重大成套设备。重点发展高效锅炉、高效风机、水泵和燃气轮机,研发高效节能电机、永磁无齿曳引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新型轻量化材料,打造高效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发展多功能、模块化、系统化的过滤器与过滤分离设备,着力提升设备的集成化、智能化、成套化水平,抢占环保、风电和地热水供热等新兴领域市场份额。大力发展高精度复合加工中心、高精度数控磨床等高端数控机床和高速高精度冲压、柔性折弯、激光切割等数控成形机床,以及增减材一体化制造激光加工、超声加工、电加工等特种机床。发展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和智能输变电成套设备,开发电力物联网相关的感知终端、监测设备和无线组网技术等关键技术和装备。
——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重点发展新型铸铁、轻合金及高温合金等高端材质、高性能要求产品。发展泵阀类、机电类、模具类等高端基础部件,突破高端装备所需的基础工艺、关键零部件、核心传感器等共性技术。同时加快装备行业基础零部件产品生产制造智能化进程,提高产品竞争力。
——汽车零部件。重点研发车身及汽车关键零部件轻量化材料及成形、一体化压铸等技术,大力发展精密压铸件、安全气囊、汽车电子等汽车零部件,延伸发展变速箱、发动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钢结构。积极推广钢结构建筑工程EPC总承包模式,探索发展“钢结构标准节点定制与安装”、“基坑围护”、“船舶钢结构”等专业领域和方向,加快钢结构复合新材料、钢结构集成化技术和抗恶劣环境等技术的研究。建立BIM平台下钢结构建筑部件数据库,研发自主可控的基于BIM平台的装配式钢结构的分析设计关键技术与设计软件、钢构件详图自动化生成技术、钢结构预拼装技术及软件,加大数据信息、5G和互联网技术在设计、生产施工、管理全过程的智能化应用。
四、主要任务
(一)强基础补短板,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瞄准重大成套设备、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汽车零部件、钢结构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鼓励产学研联合开展攻关,补齐一批技术短板。鼓励宜兴优势院校、龙头骨干企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参与或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为国家突破“卡脖子”技术提供“宜兴方案”。到2025年,力争新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2项。(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园区、镇、街道)
(二)建平台促转化,推动创新成果应用。围绕高端装备创新研发和重大共性技术、关键核心部件突破,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产业与科技资源,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高水平建设和引进一批产业支撑平台或研发机构,逐步培育建设一批高端装备创新中心,促进企业的技术更新和升级,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到2025年,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园区、镇、街道)
(三)培育首台(套),推进智改数转网联。鼓励各产业链重点企业瞄准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积极引进高端项目、开发高端产品。组织申报苏锡常首台(套)重大装备和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到2025年力争新增首台(套)重大装备不少于2个。支持企业加快关键工序核心设备更新改造,引导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和服务等环节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对首台(套)产品首试首用,全面提升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支持智能装备生产企业延伸服务链条,探索建立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发展模式,面向智能制造领域提供定制服务,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四)引进重大项目,加快链条节点建设。以产业链建设需求为指引,重点招引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成套整机重大项目和填补产业链空白的核心部件项目。优化政府服务专员制度和重大项目审批,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保障重点项目所需的环境容量和用能需求。建立高端装备重大产业项目清单,加快推进“年产35万吨异型钢结构智能化生产线”、“新能源汽车轻量件制造”、“喷射成形制造高性能轧辊及大型零部件生产”、“大马力发动机核心零件及其他高复杂度零件机加工智能车间”等项目建设进度。(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促中心、市商务局,各园区、镇、街道)
(五)引培龙头企业,培优育强产业链条。支持骨干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发展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链主”企业。围绕各细分领域重点装备产品产业链“查漏补缺”,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主动对接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所,引进集团总部、科创企业、研发设计中心等,促进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推进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到2025年高端装备领域新增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5家以上。围绕重大成套设备、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汽车零部件、钢结构等细分领域产业链,定期组织本地整机生产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对接活动,进一步挖掘本地配套供应能力,更好地发挥整机企业的带动效应。根据不同产业链的发展特点,探索有效发展模式,培育产业链发展壮大,成为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各园区、镇、街道)
(六)建设特色园区,完善产业链条布局。支持各板块立足当地产业特色资源和发展基础,明确主导方向,建设特色明显、产业链集聚度高、核心功能突出、产业承载力强的高端装备特色产业园。支持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瞄准航空零部件、能源科技、精密加工、热工装备等领域引进优质项目;周铁镇赫联智能智造科创园打造集研发中试、高端制造、生产性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新标杆;徐舍镇宜兴模架科技产业园引导一批业态具有共通性、附加值高及多元产业深度融合、耦合性强的企业进行产业聚集;官林镇高性能汽车模塑产业园围绕汽车核心零部件上下游打造成国内汽车模塑产业链的高端载体和虹吸端口;新建镇智造港打造成集智能制造、研发设计、成果转化、产品展示和生产配套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地。各板块加快完善空间和功能保障、强化服务平台支撑,积极鼓励当地高端装备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进驻园区,形成主导功能清晰、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经开区、周铁镇、徐舍镇、官林镇、新建镇)
(七)积极参与标准制订,实施质量强企工程。建立健全产业标准体系,积极探索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试点,推动企业开展质量国际对标、高端品质认证。积极创建高端装备领域国家级、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鼓励企业将先进技术及时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支撑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引导企业重视品牌建设和宣传,全面提升内在素质,夯实品牌发展基础。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宜兴装备制造整体形象。(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八)按需分类施策,加快产业人才引育。不断升级人才引育政策措施,围绕重大成套设备、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等领域,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和工艺的高技能人才以及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鼓励企业和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采取定向委培、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培育工程技术人员。同时依托企业研发机构,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人才队伍层次。(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各园区、镇、街道)
(九)提供金融支撑,鼓励企业发展壮大。鼓励政策性银行及金融机构针对高端装备生产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高端装备租赁、供应链保理等业务,支持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风险投资及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高端装备项目的投资力度。支持保险机构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性保险,助力高端装备企业研发创新。加快推动一批高端装备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到2025年新增高端装备领域上市企业2家以上。(责任单位:市金融服务中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十)建设促进机构,助力集群协同发展。整合现有资源,培育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促进机构。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学会或联盟等机构对接,开展产业对接、论坛、培训、观摩等活动。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全力争取在宜举办大型高端学术会议、科技峰会、专项竞赛、专题展览等活动。加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之间的联系沟通,充分利用协会平台,宣传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技术标准等,及时反映企业的诉求和建议。(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各园区、镇、街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工作专班,深入落实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产业链制度,建立健全各板块联动和部门协同的推进机制,统筹推进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的各项工作。积极发挥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作用,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力度,强化统筹协调,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责任单位: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工作专班各成员单位)
(二)加强政策支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高端装备产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统筹安排现代产业资金,加强产业、财税、土地等政策协同,积极向上争取各类空间及用地指标,服务保障支持高端装备产业重大项目、重大研发平台、特色园区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宜兴税务局,各园区、镇、街道)
(三)加强协同服务。根据合理分工、协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工作专班联动,以问题为导向,按各专班职能协同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深化为企服务机制,合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着力协调疏通产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推动企业做强做优,促进产业转型提升。(责任单位: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工作专班)
(四)加强跟踪评估。进一步完善高端装备产业统计口径和统计体系,建立企业名录,加强重点企业和产业集群的运行监测分析。围绕重点领域的重点项目,强化项目责任落实和跟进,定期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绩效评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园区、镇、街道)
附件:1.高端装备产业重点培育企业
2.高端装备产业重点建设园区
3.高端装备产业重点推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