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宜政办发〔2023〕50号 |
制发机关 | 宜兴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4-05-13 |
文件类别 | 通知 |
文件状态 | 正在执行 |
各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办),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宜兴市化工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宜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11日
宜兴市化工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而精细化工是其中贡献率最高的板块,也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通过近年来的集中整治,全市关闭退出了一大批环境敏感区域内企业和低端低效企业,化工企业数量得到了大幅压减,较好提升了安全环保本质水平。为加快推进全市化工产业本质安全环保水平,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市工业产业提档升级,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现状
我市曾经是著名的“化工之乡”,化工企业数量最多时达到1188家。通过多年来的集中整治,目前企业数量已压减至74家。
(一)产业基础
1.经济总量保持增长。自2016年以来,全市化工产业基本保持了年均增长态势。2022年,全市化工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56亿元、应税销售346.8亿元、税收9.9亿元,分别是2016年的1.5倍、1.48倍和1.65倍。
2.保留企业质态较好。一是从企业体量看,74家企业中应税销售超过10亿元企业3家、5-10亿元企业5家,均比2016年增加2家。二是从亩均税收看,74家企业平均亩均税收15万元,比2021年增加3.5万元,增幅达到30%;其中亩均税收超过15万元的有24家,占32.4%。三是从技术水平看,74家企业中共有各类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0个、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发明专利239件,分别占全市总量的9.2%、8.5%、4.3%和5.7%。
3.区域布局得到改善。一是环境敏感区域内企业大幅压减。18家人口密集区不满足要求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工信部挂牌督办)、11家生态红线内企业和138家太湖一级区企业全部实现关闭退出(省污防攻坚办挂牌督办)。二是企业入园率大幅提高。全市化工企业入园率已提升至28.4%,比2016年提升了20个百分点。
4.安全环保明显改善。一大批环境敏感区域内企业实现了关闭退出、涉及环氧乙烷重大危险源企业也全部实现关停或替代到位、违法违规“小化工”整治取得重大成效、关停化工企业“两断三清”得到巩固,保留化工企业和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存在的问题隐患也都得到了有效整改,行业安全环保本质水平得到了较好提高。
(二)存在不足
1.企业发展信心不足。按照省政府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方案,2023年底前需编制完成太湖一、二级区内工业企业关闭搬迁和改造提升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太湖一级区内工业企业关闭搬迁和改造提升任务。虽然我市太湖一级区已经建成“无化区”,但仍有37家化工企业位于太湖二级区,占50%,导致其中相当部分企业处于观望阶段,对今后的发展不持乐观积极态度。同时,现有74家企业中还有危化品生产企业25家、使用企业34家,安全生产监管压力仍然不小。
2.企业运行质态还需进一步提升。现有74家企业中年销售规模在亿元以下企业仍有38家,占51.4%,平均单体规模为5224.6万元,规模偏小;74家企业平均亩均税收虽然达到15万元、且2022年增幅相对较高,但也仅略高于全市规上企业平均水平。尤其是新材料产业园内企业平均亩均税收仅为12.2万元,严重制约着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3.化工项目审批较难。虽然省级相关文件对新材料产业园、化工重点监测点企业和其它化工企业的项目报批建设、尤其是老旧化工装置更新改造均出台了一系列审批政策,但目前仅有少数太湖一级区的搬迁入园项目和化工园区内新建、技改项目有所突破,其它项目的审批还处于“有路不通”状态,导致企业处于“想改而无法改”的状态。
二、发展目标
(一)经济总量效益不断攀升。至2025年,产业销售规模达到45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企业平均亩均税收超过25万元;年销售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家,5-10亿元企业10家。
(二)安全环保水平显著提升。以更坚决更有力更科学的举措,制订安全环保整治提升目标和要求,鼓励企业开展从产品到技术、工艺、装备、从业人员、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的全方位、全过程整治,全面提升化工行业产业结构和本质安全环保水平,努力实现各类风险预判和评估,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改,坚决杜绝各类特、重大安全事故、环保事件发生。
(三)产业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安全环保隐患较大且无法整改的企业、亩均绩效较低企业等继续得到压减;园区外非化工监测点企业得到更新改造;化工重点监测点企业得到提升发展;新材料产业园内企业产出规模和亩均效益持续提升,引领带动作用明显。
三、发展重点
(一)高分子材料。推动工程塑料、功能性合成纤维、高性能聚合改性产品等高分子材料高端化发展,加快布局特种改性工程塑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新型功能薄膜材料和特种聚醚等高端产品。
(二)电子专用材料。加快电子元器件、组件及系统制备的专用电子功能材料、互联与封装材料、工艺及辅助材料的攻关和规模化应用,大力发展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电池材料、电子化工材料等关键电子材料。
(三)专用功能性化工新材料。推进高端油漆涂料、绿色纺织印染、塑料和橡胶等助剂、水处理剂和土壤修复剂等环保化学品、功能性材料等的高端化发展,提高化工产业与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协同水平。
(四)新能源化工。加快推进与央企、国企等的合作,规划建设氢能产业园,积极引进国内外氢能产业头部企业,加强氢能、储能等的核心装备、材料和技术攻关,集聚氢能产业上下游企业,发展绿能利用和氢能利用产业。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打造化工新材料发展高地。重点发展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紧扣“以绿色高端涂料产业为特色的新型涂料产业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的高端新材料产业链”这两条主要产业链,强化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安全环保等刚性要求,进一步研究完善入园企业和项目准入门槛,积极推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造链工程,加快打造华东地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同时,根据入驻企业实际情况,及时规划启动扩区工作。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在全力组织推进重点项目的同时,进一步梳理在手信息项目,抓紧排定并组织推进一批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项目入园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园区内现有企业的改造提升,不断做大做强园区规模总量。三是切实提升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化工中试转化基地建设,加快搭建面向产业链上下游的中试共享平台,吸纳创新团队孵化技术成果,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通过技术创新赋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政策许可的框架下,建设发展自身的研发、中试和产品应用技术中心。四是积极推进智慧园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智慧化工园区建设规范和化工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等标准规范,积极争创国家级智慧化工园区,全面提升园区监督管理信息化、分析决策智能化、应急救援一体化支撑能力。(牵头部门:市化治办;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市应急局、市大数据管理和政务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消防救援大队、宜兴生态环境局,官林镇)
(二)全力推进企业转型提升发展。一是发展壮大化工重点监测点企业。严格按照《无锡市化工重点监测点管理办法》等有关标准和要求,积极组织符合条件企业申报无锡市化工重点监测点。鼓励支持企业在不新增供地、不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情况下实施新建、改建、扩建化工项目,促使企业工艺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产品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积极争创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是鼓励支持企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化工(危化品)企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梳理排查全市化工生产企业2025年底前到期的在役装置,建立企业老旧装置底单。组织专家对当年到期的老旧装置逐一辩识评估论证,建立老旧装置更新改造清单。按照“一装置一策”的更新改造要求,督促企业编制实施方案,鼓励支持企业实施安全、环保、节能、智能化、数字化、产品品质提升等方面的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积极争创绿色标杆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三是加快提升企业发展质态。所有企业都必须与属地政府签订整治提升监管协议,明确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标准和亩均税收要求,对于未能达到监管要求的企业,结合其安全环保风险隐患情况,实施差额补足、限期整改、直至关闭退出。(牵头部门:市化治办;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市应急局、市大数据管理和政务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消防救援大队、宜兴生态环境局,各园区、镇、街道)
(三)转型发展原宜兴市化学工业园。按照省化治办关于对取消化工定位化工园区转型发展的相关要求,及时调整明确宜兴市化学工业园名称、功能分区和产业定位,充分利用较好的基础条件,重点发展半导体、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兼顾绿色高端化工、高端纺织印染、节能环保、高端机械及配件等产业,并适当配置为工业集中发展配套的科技孵化、现代物流服务、上下游配套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各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引领园区转型发展。(牵头部门:市化治办;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市应急局、市大数据管理和政务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消防救援大队、宜兴生态环境局,经开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化治办牵头抓总、综合协调、日常管理等职能,进一步健全定期工作推进制度、定期调度通报制度、定期协调会商制度,积极营造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认真履职、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高效组织推进全市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促使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化治办)
(二)落实扶持政策。一是进一步明确化工项目报批政策。切实加强对上协调,争取及早明确化工项目报批要求和流程,并积极做好相关指导、协调、争取工作,为企业项目建设提供良好服务。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对照省化治办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和新技术应用项目申报指南,积极指导并组织符合条件企业申报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有效推动老旧装置更新改造三年行动取得实效。三是鼓励支持盘活利用关停企业闲置资产。按照“试点先行、面上推广”的思路,对于转产转型发展能力不足、意愿不高的关停企业,鼓励支持属地国资平台单独或联合市级国资平台,对企业闲置土地和房产等不动产进行整体收储,并结合低效用地腾退,实施连片再开发利用;对于有较强转产转型发展意愿和实力的企业,积极开辟审批“绿色通道”,促使企业及早转产转型发展符合产业政策的非化工类产品。(牵头部门:市化治办;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市应急局、市大数据管理和政务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消防救援大队、宜兴生态环境局,各园区、镇、街道)
(三)强化日常监管。市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负责化工产业管理服务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主要负责化工产业规划、项目审查上报、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等工作;市应急局主要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及应急管理等工作;宜兴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企业环境保护监管和环境应急管理等工作;消防救援大队主要负责企业消防监督相关工作;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管局等其他部门依据职责负责相关工作。同时,要构建和完善化工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评价制度,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全面科学反映化工产业发展情况和发展态势,加强对产业发展的预警和引导,全力推进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部门:市化治办;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市应急局、市大数据管理和政务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消防救援大队、宜兴生态环境局)
附件:1.化工产业重点培育企业
2.化工产业重点建设园区
3.化工产业重点推进项目
4.化工产业重点平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