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宜政办发〔2023〕51号 |
制发机关 | 宜兴市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4-05-09 |
文件类别 | 通知 |
文件状态 | 正在执行 |
各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办),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宜兴市陶瓷耐材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宜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11日
宜兴市陶瓷耐材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
宜兴是中国陶都,陶瓷耐材产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加快提升陶瓷耐材产业高端化、现代化水平,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关于构建“两大体系”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现状
陶瓷耐材产业是我市传统特色产业,在工业陶瓷、耐火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产品,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就业扩大、贡献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产业基础
1.产业发展基础厚实。2022年,全市规上陶瓷耐材产业实现产值、销售、净入库税收117.6亿元、111.8亿元、5.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的2.3%、2.5%、6.4%。从功能上看,陶瓷耐材产业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金属、无线通讯、陶瓷、石化、半导体、芯片封装等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是保证相关产业生产运行和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
2.龙头企业引领发展。截至2022年底,陶瓷耐材产业累计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20家。
3.产品分布相对集中。从产业链分布情况看,宜兴陶瓷耐材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游,其中工业陶瓷企业主要生产蜂窝陶瓷、封装陶瓷等11个细分领域的产品,应用于下游以陶瓷部件为关键或核心的各类器件及产品生产企业;耐火材料企业主要生产烧成耐火制品、不烧成耐火制品、特种耐火制品、功能耐火制品、不定形耐火材料等产品,服务下游钢铁、水泥、火电、化工等大型、特大型企业。
(二)存在不足
缺乏龙头企业和上市企业,规上企业数量少,小微企业占95%以上。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水平不高,部分企业在自动化、硬件化方面有一定投入,但整体改造提升案例少,传统产业焕新任务重。专业人才缺乏,宜兴陶瓷耐材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企业员工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势,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二、发展目标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陶瓷耐材产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配套协同能力明显提升,到2025年,陶瓷耐材产业营收规模超过200亿元。
(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承担一批陶瓷耐材领域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推动一批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产业链创新平台。到2025年,力争承担省级以上重大项目1项,培育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0家以上。
(三)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到2025年,培育陶瓷耐材营收超5亿元企业8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以上,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
(四)产业链优势逐步显现。实施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上游陶瓷耐材设备制造能力,引导窑炉生产企业推进低碳节能环保窑炉的研发和应用,下游紧密衔接集成电路、新能源等产业,着力形成横向配套、纵向延伸、产业互补的良性互动循环发展模式。到2025年,陶瓷耐材领域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聚企成链、育链成群成效凸显,“宜兴造”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三、发展重点
(一)工业陶瓷。以先进陶瓷制造为发展方向,加强与电子器件、新能源、生物医疗、节能环保等产业有机结合,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性能、功能,加速向高精尖发展,实现产业提档升级。
1.电子器件。发展片式电容、片式电阻、片式电感等陶瓷元器件、陶瓷基板、陶瓷线路板、压电陶瓷产品。巩固延伸宜兴在通讯电子封装陶瓷上的产业基础,支持企业发展HTCC外壳、微波器件、大功率器件用金属外壳等产品,围绕集成电路封装领域重大项目做好本地配套。
2.新能源。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发展新能源用氧化铝陶瓷组件、透光陶瓷新材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等产品。重点围绕太阳能光伏电池、燃料电池、锂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应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打造氧化铝陶瓷产业集群。
3.生物医疗。发展人工骨、人工关节、人工牙齿等生物陶瓷产品。发展氧化锆陶瓷材料,推动生物陶瓷用高纯氧化铝粉体
产能开发,带动人工骨、人工关节、人工牙齿等生物陶瓷生态集聚。
4.节能环保。发展多孔陶瓷、陶瓷膜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精密过滤与分离等节能环保领域的陶瓷产品。加快推进AT陶瓷平板膜项目建设,重点招引下游的水处理、废气处理等环保企业,以环保示范工程方式带动环保陶瓷产品的推广应用。
(二)耐火材料。瞄准高端技术、低碳绿色、集约集成的发展方向,加快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步伐,培育引领行业发展的优质企业。
1.加快技术革新。开发高温工业新工艺新技术、研制冶金碳中和用关键及前沿性先进耐火材料,满足高温工业及低碳冶金不断发展的新需求。加强以“机器换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技改,提高企业装备工艺和技术水平,提升耐火产业从产品到服务一体化的综合解决能力,提高耐火材料的附加值。
2.提升绿色环保水平。进一步推动耐火材料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长寿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绿色耐材产品。强化节能减排,推动高效节能环保的工业炉窑应用,有效降低工业炉窑的能源消耗,实现耐火材料从制造、应用等各环节的绿色发展。
3.融合陶瓷产业优势。围绕陶瓷与耐火产品制造在工艺技术上的相同点,促进两大产业在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方面先进经验的相互借鉴,推动细分领域人才交流合作,实现产业融合。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优化产业布局,走集约化发展路径。优化企业梯队,推动龙头企业上市,做大做强;引导细分领域成长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对部分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不佳、安全环保隐患多、缺乏兼并重组价值的小微企业,结合园区提档升级等工作,腾退收储。试点推进“工业上楼”,借鉴深圳、浙江等地先进经验,通过高强度、集约化开发,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升亩产效益。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从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完善园区产业空间布局,建成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链集聚度高、核心功能突出、产业承载力强的陶瓷耐材特色产业园区。(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服务中心、市投促中心,各园区、镇、街道)
(二)鼓励技术创新,走高端化发展路径。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强化科创载体建设,支持以蜂窝陶瓷为特色的企业、以干熄焦炉用耐火材料为代表的企业加快发展,推进与清华、上海交大、哈理工等高校的合作,形成政产学研协同的创新服务体系。协同攻关先进陶瓷耐材制备的重大共性技术,加快先进技术工程化,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发长寿命新型耐火材料、陶瓷复合材料等高端产品。(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园区、镇、街道)
(三)实施数字化改造,走智能化发展路径。推动数字技术与陶瓷耐材产业深度融合,鼓励企业上云用数,引导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运管理等环节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先进制造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建立从原材料配料到产品成型的全程无人化场景,创建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加快陶瓷耐材产业装备升级和智能制造步伐,创建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标杆企业,到2025年底,争创无锡市级以上智能车间5家。(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四)加快推动节能降耗,走绿色化发展路径。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围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技改,重点提升以高温窑炉为代表的高耗能设备能效水平,研发绿色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最大限度降低单位陶瓷耐材产品的综合能耗。重点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加强工业废渣、废水、废气的循环利用,推进工业余热、余能、余压再应用,优化区域和企业用能系统。培育陶瓷耐材产业领域碳减排标杆企业,到2025年底,争创省级绿色工厂5家。(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宜兴生态环境局,各园区、镇、街道)
(五)鼓励企业提升价值链,走服务化转型路径。鼓励企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由传统的产品制造商向综合工程技术承包商转变,促进产品向服务化模式、高价值方向延伸,铸就核心竞争力。鼓励经济效益高、发展势头好的优质企业高效整合创新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以品牌、技术、资本等要素为纽带延伸产业链,协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成长为产业龙头。(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六)释放本地资源优势,走良性化发展路径。依托宜兴节能环保、新能源、机械制造等本地优势产业,引导市内先进陶瓷耐材企业与国际知名陶瓷耐材企业、贸易龙头企业开展合资合作。鼓励境内外企业、科研机构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依托各类陶瓷耐材产业活动,促进各地陶瓷耐材产业交流,扩大宜兴陶瓷耐材品牌影响。通过行业倡议、先进评比、赴外调研、原料集采等形式,促进行业自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比学赶超,形成相互支撑、抱团发展的格局,有效凝聚起宜兴陶瓷耐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各园区、镇、街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陶瓷耐材产业集群工作专班,深入落实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产业链制度,建立健全各板块联动和部门协同的推进机制,统筹推进陶瓷耐材产业集群发展的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园区、镇、街道)
(二)加强政策支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陶瓷耐材产业的各项政策。统筹现代产业资金,加强产业、财税、土地等政策协同,积极向上争取各类空间及用地指标,支持陶瓷耐材产业重大项目、重大研发平台、特色园区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税务局,各园区、镇、街道)
(三)加强协同服务。根据合理分工、边界明确、协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各产业集群工作专班联动,以问题为导向,按各专班职能协同推进产业集群建设。(责任单位:相关产业集群工作专班)
(四)加强跟踪评估。进一步完善陶瓷耐材产业统计口径和统计体系,建立企业名录,加强产业运行监测分析。加大对重点企业发展状况的监测和跟踪服务力度,围绕重点领域的重点项目,强化项目责任落实和跟进,定期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评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园区、镇、街道)
附件:1.陶瓷耐材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企业
2.陶瓷耐材产业集群重点建设园区
3.陶瓷耐材产业集群重点推进项目
4.陶瓷耐材产业集群重点平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