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6期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兴市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来源:市司法局       时间:2024-05-07 09:03:12   [        ]     
文号 宜政办发〔2023〕58号
制发机关 宜兴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4-05-07
文件类别 通知
文件状态 正在执行

各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办),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宜兴市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宜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31日

  

  宜兴市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

  生命健康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中成长性最好、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发改高技〔2021〕1850号)、江苏省《关于促进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发〔2021〕59号)、无锡市《关于构建“465”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意见》(锡委办发〔2022〕75号)、宜兴市《关于构建“两大体系” 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宜发〔2022〕51号)等文件精神,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区域协同、开放融合,加快推进宜兴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现状

  (一)宜兴市生命健康产业基础

  1、产业集群现状

  宜兴市生命健康产业起步较晚,2022年生命健康产业企业59家,实现销售147.06亿元,同比增长10.56%,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9家,总销售额130.77亿元,同比增长8.89%;规下工业企业8家,销售额0.97亿元,同比增长74.07%;医药流通企业12家,销售额15.32亿元,同比增长23.98%。总体上,生命健康产业呈产销平稳增加、盈利明显增强的态势,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细分领域

  根据宜兴产业领域分布情况,宜兴市生命健康企业分为制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及添加剂、医药流通四大领域。制药企业主要生产化药及中间体,医疗器械企业主要生产医用器械、包装材料、医疗配件和制药设备,健康食品及添加剂企业主要生产特医食品、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医药流通企业主要有医药批发零售企业。医疗器械和健康食品及添加剂的企业数量最多;食品及添加剂销售额最大,其次是医疗器械。制药企业有8家,其中4家药品生产持证企业,销售额3.84亿元。医疗器械企业有21家,其中7家包装材料企业,销售额25.52亿元;2家制药设备企业,销售1.79亿元;12家医疗器械及配件企业,销售7.59亿元。健康食品及添加剂企业有18家,其中特医食品1家,销售0.65亿元;食品添加剂7家,销售40.36亿元。

  

  3、企业规模

  2022年,宜兴生命健康产业工业企业中销售超亿元的企业23家,超5亿元的6家,多为食品及添加剂和包装材料企业。总体来看,宜兴生命健康企业规模小,与国内大型医药企业相比依然差距明显,需进一步发挥各园区的集聚作用,做大、做专、做强生命健康产业。

  

  4、创新能力

  创新型企业培育方面,截至2022年,宜兴生命健康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数量达12家,瞪羚企业入库7家,雏鹰企业入库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建有江苏省银杏内酯系列化学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汉光)食品配料生物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优质柠檬酸发酵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5家无锡市工程技术中心,3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科技项目方面,向上争取省级项目3项。人才队伍建设,2021年4月份成立的阿斯利康赋能基地汇氿大讲堂,专注于专业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层次人才。宜兴与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化工研究院、中科院深圳研究院等多家高校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宜兴生命健康企业3家入选“太湖人才”计划,5家入选“陶都英才”计划。

  5、载体建设

  为促进新医药产业迅速发展,宜兴以宜兴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为核心,在环科园、经开区和主城区集中规划建设宜兴生命健康产业园,在官林镇宜兴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原料药产业园,在徐舍镇规划建设临津生命健康产业园。江南大学陈坚院士牵头建设的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正式启动运营,致力打造全球功能食品领域的顶级研究平台,已引进江南大学、江苏大学院士教授团队10个,与国内外食品与生物技术领域的头部企业共建6家联合实验室。宜兴(深圳)科技创新中心、宜兴上海科创孵化器、华氏医药—宜兴药谷联合实验室等一批科创飞地加速运营,共同搭建起集源头研发、应用研究、项目招引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平台支撑体系,为产业发展导入源源不断的科创动能。

  6、配套基金

  宜兴坚持把基金作为促进产业升级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推动“基金+产业+科创”的发展模式逐步成熟,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加速起势、蓬勃兴起注入新动能。宜兴新动能产业基金、无锡中叶医疗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无锡金宜产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清松医疗健康基金等多支基金已落户并引进数个产业项目,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整体竞争力偏弱。宜兴市生命健康产业基础差、起步晚、规模小。近两年举全市之力始终把培育生命健康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争创区域发展优势的突破口、着力点,生命健康领域企业数逐年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59家企业实现销售147.06亿元。但其中健康食品和添加剂企业销售占比60.16%,其次是医疗器械和医药流通,制药企业只有8家,总产值只有8.37亿。在创新药、生物制药领域企业数量、产值较少,还没出现具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总体位于产业链下游,门槛较低,同质化竞争激烈,附加值不高。

  二是载体平台建设滞后。生命健康领域发展非常需要专业载体的加持,宜兴生命健康产业目前只有特医食品已建成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平台较少,尤其缺乏国家级和科学院系统的高水平研发载体;药效学研究、一致性评价、临床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动物实验、医疗器械检测评估以及审评审批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平台和机构局部已有零星布局,但系统性、协同性不强,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不够。

  三是生物医药项目落地难。生物医药项目生产流程大多涉及化工,多数有氮、磷等排放,产业化机制环保压力大。特别是今年来受太湖流域保护政策影响,宜兴工业用地空间受限,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环境规划限制,空间资源和环境制约不断加剧,增产、扩产工程严重受限,医药类项目落地困难。

  (三)面临形势

  生命健康产业主要由生物医药构成,随着生物技术进步、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人口规模扩张、人口老龄化加剧,全球生命健康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生命健康产业集中体现了当今生命科学前沿成果和生物技术的创新突破,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从国际上看,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约占全球总规模的40%,产业区域集聚态势明显。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全面发展的黄金阶段,总体呈现规模扩张快速化、研发技术精准化、战略布局密集化等特点,其中生物药板块增速尤为显著,我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生物药市场。此外,我国医药电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加速了智能医疗器械、数字化医疗、康养产品等新业态的发展。

  从生命健康产业园区和企业分布区域角度来看,我国生命健康产业布局呈现出地理选择性,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人才聚集度高的地区。目前,中国生命健康产业已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产业集群为核心,鄂川渝、长吉图等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但区域不平衡发展将进一步凸显,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差距将持续拉大。研发要素有进一步向上海、北京集聚,制造环节加速向江苏、山东集聚的趋势。

  环渤海地区生命健康产业人力资源储备最强,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教育资源,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各地的医药产业链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围绕北京形成了创新能力较强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较高,拥有最多的跨国生命健康企业,在研发与产业化、CRO外包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江苏、浙江快速发展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国际化环境较好,民营资本和跨国企业投资较活跃,围绕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形成了商业网络发达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江苏省生命健康产业集群以南京、苏州、泰州、连云港、无锡、常州、南通等地为依托,拥有南京、苏州、泰州三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培育了7个国家级生命健康产业园,形成了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泰州医药高新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四大代表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集群覆盖了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新型医疗器械和智慧医疗等领域,培育了恒瑞医药、扬子江药业等众多国内一流的生命健康生产企业。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创新型产业集群、昆山小核酸创新型产业集群已经入围科技部发布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达到250亿元,集群企业数量达到250家,规上企业数量达到60家,引进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或知名跨国生命健康企业5—10家,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药品或医疗器械大品种8—10个,累计新建载体面积50万平方米;每年新招引重大项目数10个,每年新招引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5个。在创新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健康食品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出一批极具潜力的创新型企业。

  三、重点领域

  (一)医疗器械国产替代

  依托美国碧迪、卡尤迪、锐嘉科技优势技术,重点发展医用耗材、体外诊断产品、智能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国产替代。医用耗材主要发展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大输液产品、心血管介入器材、骨科植入物、口腔医疗器械、组织器官诱导再生和修复材料等方向。体外诊断产品主要聚焦癌症早筛和精准诊断,重点发展数字PCR、流式细胞仪、免疫分析仪、POCT设备等产品以及覆盖高发癌症的风险评估、基因检测、用药指导及术后监测的全周期服务。智能医疗器械主要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胎心仪、智能血压计等智能硬件的研发和生产,重点支持生物芯片、3D打印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二)生物制品生产制造

  围绕药明康德相关资源,重点发展抗体药物、基因免疫治疗、重组蛋白药物三大方向。抗体药物重点发展治疗肿瘤、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多克隆抗体、抗体融合蛋白等新型抗体药物。基因免疫治疗重点发展CAR-T、CAR-NK、TCR-T、DC-CIK、NK等免疫细胞治疗产品。重组蛋白药物重点发展重组人促红素、重组人干扰素、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重组人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产品和重组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人促卵泡成熟激素等多肽类激素产品的长效化。

  (三)健康食品品牌打造

  充分发挥宜兴特有动植物资源,结合江南大学先进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等综合优势,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立足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大力推进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新型保健食品、高端食用农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优化产品结构,引导行业集聚,促进行业规范化、品质化发展,打造宜兴市健康食品整体地域品牌。支持利用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学技术、食品合成生物工程技术、食品生物高效转化技术等新兴生物技术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新型保健食品等领域的开发和应用;鼓励运用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大数据、基因芯片等现代生物技术,持续培育、改良和利用好太湖百合、渎上萝卜、太湖三白、蓝莓、猕猴桃等优势特色食用农产品。着力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其相关检测设备与试剂的研发与市场化,适时推出可在家庭或者社区使用的新产品。

  (四)化学药物研发生产

  围绕阿斯利康、鹏鹞药业和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相关企业优势布局,重点发展小分子靶向药、新型药物制剂、高质量仿制药的研发及生产。小分子靶向药重点发展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菌感染、病毒感染等重大常见疾病的创新药物。新型药物制剂重点发展脂质体、脂微球、纳米制剂等新型注射给药系统和口服速释、缓控释、多颗粒系统等高端制剂。高质量仿制药领域鼓励企业结合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提高口服固体制剂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

  (五)现代中药品质提升

  充分利用宜兴市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宜兴地区有中药资源约970种,2014—2016年度),恢复并提升宜兴道地药材如渎上百合等大品种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开展其品质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深加工、药膳、健康食品、保健食品等开发,并带动相关大健康产品研发。以宜兴市中医院争创三级甲等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契机,引进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团队,开展创新中医药治未病合作。支持企业联合市中医院、科研院所对确有或潜在具有临床优势特色的医院制剂深度开发,培育一批中药创新药。支持企业开展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究开发。鼓励“江苏省银杏内酯系列化学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已有省级科研平台联合中药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如银杏内酯、穿心莲内酯、水飞蓟宾、甘草甜素等中药改良型新药研究开发。鼓励中药企业向养生、保健、康复、养老方向延伸融合发展,促进中药大健康产业链的形成。

  (六)康养医疗示范推广

  依托宜兴市人民医院、宜兴市中医院、九如城养老综合体、雅达·阳羡溪山小镇等资源,积极探索医疗、养老、康复、护理一体化服务新模式,以九如城颐养综合体、太湖凤凰山康养谷等建设为契机,推动康养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一批康复、养老、健康管理企业,鼓励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高端体检、康复器械、健康食品等项目和产品的应用推广,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省内顶尖的康养示范基地。

  四、实施路径

  (一)持续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分工、协作共赢”的原则,积极承接无锡市和沪宁杭生命健康产业溢出,打造创新医疗器械、高端生物制品、健康食品产业重点发展,创新化药、现代中药、康养医疗等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以宜兴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I-Campus),环科园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宜兴药谷)、开发区宜兴生命健康产业园为主阵地,承接放大无锡和沪宁杭生命健康产业的溢出效应,I-Campus主要聚焦产业总部经济建设、创新药物研发、创新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训、产业链协同创新等功能,环科园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宜兴药谷)、开发区宜兴生命健康产业园主要聚焦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高端生物制品生产制造、高价值制剂生产、技术服务平台支撑等功能,打造全市生命健康产业放大器。

  官林镇依托宜兴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原料药产业园,充分发挥化工园区优势,着力引进高价值药物制剂企业和绿色原料药企业。徐舍镇规划建设临津生命健康产业园,作为经开区协同发展区,优先入驻经开区在谈在签相关项目,快速形成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和规模集聚效应。

  规划打造宜南康养医疗示范带。宜南康养医疗示范带充分发挥宜南环境优势,依托九如城养老综合体、雅达·阳羡溪山小镇、太湖凤凰山康养谷等优势资源,着力引进互联网医院、高端体检中心和精准医疗项目,鼓励新型康养医疗服务、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和先进诊疗技术的应用推广,打造国内康养医疗主要目的地。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宜兴生态环境局,各园区、镇、街道)

  (二)健全创新载体平台

  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如建设医疗器械CDMO平台和第三方物流平台,吸引医疗器械CRO企业入驻,为创新医疗器械初创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利用宜兴新材料产业园定位化工集中区的优势,建设原料药中试平台,同时建设新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吸引化学药研发企业到宜兴落地,进而落地制剂项目;依托青兰生物优势技术建立基因合成技术平台等科技服务平台。建立全市生命健康载体平台数据库,统筹全市载体平台资源,健全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加速创新资源流动,加快科研成果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

  建设源头创新平台。围绕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瞄准生命健康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争取更多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专项落户宜兴,加快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加强与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的联系,支持江南大学东氿校区等科研院所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其他知名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在宜兴设立分支机构,鼓励企业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与研发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增强宜兴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实力。

  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加强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的科研机构合作,围绕新药研发、生物制品、高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领域共建一批集科学研究、应用研发、人才培养、企业孵化多重功能为一体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形成新型研发机构集聚生态,为宜兴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园区、镇、街道)

  (三)提升产业集群能级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围绕重点发展方向,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境内外上市生命健康企业等在宜兴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并给予一定落户资金支持。积极进行市场调研,瞄准高成长性的创新项目和企业组建重点项目库和重大项目落地协调工作小组,对拟引进的重大项目进行统筹安排,专人服务,协调推进,助力宜兴市整体产业规模提升。

  培育本土骨干企业和重磅产品。建立科学完善的筛选指标体系,每年进行潜力地标企业滚动筛选,并建立重点跟踪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细分领域“隐形冠军”。选择市场前景好、技术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潜力产品,制定全生命周期扶持计划,在药物筛选、动物试验、临床试验、注册审批、上市销售等过程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支持。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开展境内外并购,通过并购贷款、可转换债券、发行优先股等措施加大对企业兼并重组的资金支持,鼓励各类投资者通过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形式参与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企业申报各类政府支持政策,对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金额有突破的、进入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等重要榜单的、在资本市场实现IPO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支持。

  重点推进MAH制度。抢抓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和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全面推广的市场机遇,加快引进和建设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外包与服务机构,积极推动其与国际接轨,加强CDMO、CRO机构技术服务能力,建设从研发项目筛选、项目运营管理、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注册申报到市场营销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投促中心、市商务局、市金融服务中心、市市场监管局,各园区、镇、街道)

  (四)增强产业招商实效

  打造专业招商团队。生命健康产业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招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项目招引的成败。优选具有生命健康产业背景的人员,通过定期开展生命健康产业知识培训等方式,强化招商人员对生命健康产业的理解,打造一支懂医药、会招商的专业招商团队。同时要加大对招商引资机构和人员的奖励和提拔使用。

  拓宽招商途径和手段。在传统招商方法的基础上,探索乡贤资源招商、资本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科技招商等多元招商模式。尤其是要充分利用乡贤资源招商和资本招商。乡贤资源招商方面要加强与商会、老乡会、乡贤会等组织的联系,定期召开乡贤活动,积极宣传宜兴市生命健康支持政策,通过颁发荣誉市民卡、节日问候等方式加强乡贤与宜兴的情感联系,促进在外的宜兴、无锡、江苏籍企业家回乡投资,鼓励乡贤们为家乡推荐项目,对落户宜兴的乡贤合作项目给予一定资金支持。资本招商方面可以政府资金适当注入、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依托华平大健康基金、清松医疗健康基金等产业基金,重点投资扶持快速成长期的创新生命健康企业和重点项目,有选择地参股、控股、引进优质生命健康企业落户或搬迁到宜兴。

  大力推进精准招商。围绕重点发展领域,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本》《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指南》等文件,及时跟踪产业发展变化,从最大限度、最宽视野引进相关产业资源出发,定期调整目标企业清单,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出击。同时探索制定精准招商评估机制,与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合作,对拟引入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可行性及与主导产业匹配度进行评估,为招商谈判和精准施策提供决策支撑。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投促中心、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金融服务中心、市市场监管局,各园区、镇、街道)

  (五)构建梯次人才队伍

  引进行业领军人才。聚焦重点发展方向,依托“太湖人才”、“陶都英才”、“双招双引”等引智工程,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来宜兴创新创业。加大对高端人才经济贡献奖补力度,对高端紧缺人才给予个税税负差额补贴。

  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政校企合作,灵活运动阿斯利康人才赋能基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重点培训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特点、管理人才需求规律等内容,培育一批复合型管理人才。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利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江南大学等省内和无锡本地高校资源,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建立定向培养机制,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满足落户企业的人才需求。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园区、镇、街道)

  (六)拓展金融资本支撑

  打造多层次基金群。鼓励引进和发展覆盖全生命周期、聚焦细分领域的各类投资基金,以市场化运作机制,与生命健康龙头企业和投资专业机构联合发起设立投资系列子基金,满足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构筑有宜兴特色的多层次股权投资基金体系。

  增强金融信贷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生命健康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开展担保、周转金、小额贷款、保理、供应链等多种金融支持方式,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生命健康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降低有核心技术的生命健康企业信贷、科技贷利率。探索建立创新型中小微生命健康企业信用担保支持机制,纳入政策性担保业务考核体系,并对创新型中小微生命健康企业给予优先支持。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优质生命健康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的生命健康企业通过增发等方式扩大再融资。鼓励行业骨干企业采取并购、控股、注资等方式与中小微企业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本地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壮大,力争有更多优质生命健康企业登陆科创板。鼓励各产业集聚区常态化开展政策咨询、项目路演、金融机构对接、风险分析评估等各类服务。

  (责任单位:市金融服务中心、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各园区、镇、街道)

  (七)加强产业配套服务

  提升临床服务水平。支持宜兴市中医院创建三甲医院,鼓励宜兴市人民医院向临床研究型医院迈进,建设宜兴市临床试验基地,加强临床试验能力。鼓励和支持市内主要医院和市内生命健康骨干企业间的技术合作、临床试验和产品推广使用。鼓励与周边城市建立临床试验联盟,积极加入长三角区域伦理委员会、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等组织。引进临床试验研究服务CRO企业,建设科学规范的临床研究服务体系,为生命健康企业提供高效、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管理服务,为审批部门提供真实、完整、准确、规范、可溯源的临床试验数据,减少新药和医疗器械申报注册过程中的周折和反复,降低研发成本和费用,分摊企业风险,进而缩短申报审批周期,提高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的上市速度。

  优化审评审批服务。加强与国家药监局、省药监局、省药监局无锡分局的联系,依托“两站一中心”(宜兴市生命健康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江苏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宜兴工作站与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宜兴服务站)建设,向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注册审批政策咨询解答、品种注册申报、材料审核上报等服务,加快产品检验、现场检查、审评注册等业务速度。积极对上沟通,充分利用创新药、临床急需药品、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审评审批绿色通道机制,全力支持MAH(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在宜兴的推广施行。鼓励各产业集聚区与国家、省级药监部门开展业务培训、双向挂职等全方位合作,培育开展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申报、审批等全流程服务的专业人才队伍和中介服务机构。

  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抢抓江苏省被认定为首批“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和首批“互联网+护理服务”示范省重大机遇,支持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积极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积极引进省内外互联网医院及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智能问药、慢病管理、药品快递到家等服务,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同时加强相关信息数据管理,确保患者就医安全。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品、医疗器械以及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以及国家批准的新型中药制剂,积极争取优先推荐纳入医保目录,并优化创新产品进入医院的招投标流程。推动企业生产的符合准入条件的相关药品、高值医用耗材、检验检测试剂和医疗设备及时列入集中采购备案目录。鼓励生命健康企业、医疗机构等单位加快对“三首”(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高端医疗器械的生产制造和应用示范。鼓励企业主动与国际标准接轨,加速建设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生产制造、质量品控体系,推动创新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开展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药物、医疗器械注册和权威认证(CE、FDA、PMDA等),推动医药产品质量升级,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宜兴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联盟作用,精准搭建集聚生命健康领域产业领军人物、行业科学家、资深投资人和高层次人才的高端交流平台,并以联盟为基础,汇聚全球生命健康产业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促进宜兴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举办高端行业会议。加强与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学术组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阿斯利康、药明康德、美国碧迪等行业龙头的日常联系,积极承办各类生命健康产业具有重大影响的专业学术会议和产业活动,并吸引其将会议永久举办地落户在宜兴,进一步深化内外交流,扩大行业影响力,提升宜兴生命健康产业品牌效应。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市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专班作用,统一领导和协调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培育工作,统筹规划、项目、土地、园区、招商和政策资源,协调解决集群发展重大问题,推进落实重大项目和重点平台建设,组织开展任务分工和督促检查工作,指导集群发展促进机构规范运作,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同推进合力。

  (二)强化要素保障

  土地要素保障方面,全面统筹产业集群发展用地、能耗、氮磷排放等指标,对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布局的重大项目和符合宜兴市生命健康产业链发展需求的企业优先给予指标倾斜。

  人才要素保障方面,制定涵盖安家补贴、薪酬补贴、佣金补贴、引才奖励、购房补贴、贡献奖励、人才落户、医疗保障、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措施,全方面为产业人才在宜兴的生活提供保障措施。

  (三)紧抓政策落实

  由市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根据本《行动计划》和《推进措施》细化分解责任目标与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间节点和完成时限,各部门根据行动计划和促进措施制定相关实施细则与具体工作方案,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并将实施效果列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办公室定期发布全市以及各板块生命健康产业主要统计指标,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开展评估考核工作,对工作成效好的单位和部门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部门督促整改。

  (四)激发智库潜能

  充分发挥宜兴在外乡贤的人才优势,结合宜兴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联盟专家资源,为宜兴市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建言献策,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落户宜兴,打造具有宜兴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定期组织政府招商人员和代表企业听取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咨询机构、金融投资机构、行业领域专家意见和行业趋势分析,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开展产业重大问题和政策研究,为强链补链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