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数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中央及省、市关于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打响“怡心办”政务服务品牌,以法治之力护航企业群众发展,以法治思维助力服务效能提升,法治机关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要求,现将我局一年来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谋划法治建设布局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法治的重要论述,坚决把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一是统筹谋划年度工作。召开局党组会,调整完善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各科室、下属事业单位具体执行的法治建设工作格局。研究制定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与责任分工,严格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开展法治工作自查,推动法治建设工作与政务服务工作同向发力、互融互促。二是重点推进学法任务。按照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求,坚持用学法打牢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的基础,制定数政局党员干部学法计划,安排部署年度学法工作。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党内法规及政务服务领域的规章制度纳入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重点内容。采取集中学、专题学、研讨学等形式,利用局党组会议、中心组理论学习会、“怡心办”政务讲堂等时机组织学习。三是建立测学测评机制。定期以测学方式检验领导班子及成员工作实效,做到普法先学法,懂法促执法,牢固树立法治思维。结合局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评,对领导班子级成员依法行政工作进行评价,切实做到法治为民,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的能力。
(二)坚持服务中心,加快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注重发挥法治引领作用,紧紧围绕政务服务工作,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标准规范,大力营造法治化政务服务环境。一是规范化编制实施。编制《宜兴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制定实施《宜兴市行业综合许可证审批管理规范》、《宜兴市政务服务标准化指导手册》、《宜兴市“农商•苏服办”政银合作工作方案》、修订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场内管理制度、交易平台管理规则等,确保制度先行、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效能。二是常态化培训提升。结合“5.10”思廉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青年说 说清廉”、“法治阅读 书香宜人”读书会、民法典有奖竞猜活动;邀请政务服务相关领域专家开展政务法规培训,定期举办“怡心办”政务讲堂法律法规专题讲堂等,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三是专业化持证上岗。探索实践“行政办事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能力测评机制,着力打造职业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政务人才队伍。落实公职人员学法考法机制,统一组织全局公务员参加年度学法考法,开展新进一线审批工作人员执法培训考核,确保学时和合格率双达标,进一步提升我局干部职工的依法履职能力。
(三)全面多维发力,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局实际,全面开展各项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观念。一是统筹安排部署第十七届农民工学法活动周系列活动。通过提供律师现场咨询服务、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向广大劳动者宣传劳动用工、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法律法规,引导促进和谐劳资关系;二是着力推进民法典宣传月活动。通过播放《美好生活,法典相伴》系列动漫视频、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竞答及法治阅读活动达到对内对外均宣传到位的效果。三是突出第六届宪法宣传周活动。积极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与“百万党员学宪法学党章考法律”竞赛活动,利用政务服务大厅人员流动性强,人员密度大的特点,作为宣传主阵地,制作宣传PPT,通过电子屏开展宪法宣传。通过集中宣传活动,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权威,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心。
(四)强化效能提升,持续释放“法治红利”
推动全局法治建设和政务服务工作相融互补共促,全面扎实有效推进依法行政,助力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一是三级联动,强化政务标准建设。巩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省级试点建设成果,强化市级大厅窗口管理,持续提升基层政务服务供给能力。编制发布行政许可、公共服务基础性事项清单,牵头各主管部门按照统一模板格式,编制实施规范,完善办事指南,实现全市行政许可事项100%纳入清单管理。立足基层实际需求,编制发布《宜兴市赋予镇(街道)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类管理权限清单》《宜兴市村(社区)帮办代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完善事项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市镇村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二是创新创优,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开通省内首条12345“企业开办”服务专线,实现企业诉求的一号连通、一键直达和即时办理,今年以来累计咨询答疑219件。组建重大项目服务专员团队,坚持“一企一策”服务,推行专班服务“六步工作法”,通过听需求、梳流程、列入库、排计划、帮代办、提速审,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全链条全场景全过程优质服务。三是多地联办,持续扩大“跨域通办”朋友圈。与无锡市滨湖区、常州市武进区签订《环太湖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合作协议》,发布涉及商事登记、城市管理、人社、医保、卫健等五大类32项“跨域通办”事项清单,在政务服务领域为推动环太湖科创圈建设做出创新尝试。与溧阳,安徽广德、郎溪,浙江安吉、长兴等“一地六县”签署政务服务区域通办合作协议,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方式,实现首批社保、医保、公积金、户籍、企业设立等领域20个高频政务事项“异地可办、一地办结”。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落实主体责任,争当法治建设的“推动者”
局主要负责同志自觉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作为全年的重要任务来抓,组织学习《宜兴市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宜依法〔2023〕1号),分解涉及本单位的工作任务,研究年度本单位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以依法行政和服务发展为目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建设活动,并注重严格工作考核,形成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法治建设工作格局,带动全体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二)开展系统学习,争当法治建设的“勤学者”
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通过召开党组专题学习研讨会、个人自学等方式,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等内容纳入学习范畴;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遵守党纪国法,维护宪法、司法权威,杜绝越权办事、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行为。
(三)运用法治思维,争当法治建设的“践行者”
自觉将述法内容列入年度个人述职报告,以述法促履职;及时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问题,总结政务服务先进经验做法,将推进法治建设和完善政务服务体系、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有机结合;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重点案件,从法治层面寻求化解措施,增强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23年,我局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和群众新期盼相比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对法治建设的认识有待提升;二是法治队伍力量还较薄弱;三是法治宣传创新工作亟需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思想认识,树牢法治理念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一体推进依法行政、法律服务、普法宣传,为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中心组等会议的重点学习内容,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重要论述相结合,作为开展政务服务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提升素质能力,夯实执法基础
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及时组织新修订的政策法规、法律知识学习,加大执法人员知识储备。继续抓好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办公会会前学法工作,实现法治教育常态化。充分利用“怡心办”讲堂,专家课堂,现场教学等形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组织执法队伍学法守法用法,提升法律素养。依托第二届政务服务技能大赛,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开展学法用法竞赛,不断增强依法履职的能力。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深化与顾问律师合作内容,扩大法律专业人才队伍力量。
(三)拓宽宣传渠道,加强普法宣传
持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传教育活动,采取答题竞猜,有奖征集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宪法精神融入群众生活,树立宪法权威,持续巩固法治思维。在市场准入、项目审批、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各领域,全面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全力做好法治宣传,加大普法、学法、用法力度,创新普法形式,建设法治宣传阵地,为全市政务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