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3期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兴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来源:市司法局       时间:2023-12-26 15:13:06   [        ]     
文号 宜政办发〔2023〕21号
制发机关 宜兴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3-12-26
文件类别 通知
文件状态 正在执行

各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办),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宜兴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宜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7月3日

  

  宜兴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支柱产业,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建设竞争力强、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根据《宜兴市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宜兴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基础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产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22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共有规上企业88家,实现应税销售额、税收分别为277.06亿元、4.11亿元,涉及信息及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个大类,涵盖通讯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软件开发等11个中类。经开区、环科园、宜城街道产业较为集聚,形成了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园、环保物联网产业园、宜城软件园等特色园区。

  龙头企业实力强劲。依托我市在电线电缆行业、集成电路材料产业的传统优势,少数几家龙头企业撑起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半壁江山。2022年销售额位列前三企业销售额分别为60.6亿元、33.87亿元、31.09亿元,合计销售额占产业总规模的44.52%。

  创新成果持续涌现。近年来,部分企业持续创新、开拓进取,在细分领域独占鳌头。目前,宜兴新一代信息技术头部企业已成功开发业界首款50GHz上下双向变频器、高性能波导同轴转换器等10余款毫米波新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行业内另一头部企业是国内唯一的X86架构BIOS固件供应商,承担华为海思、澜起等国产芯片的固件开发。行业内重点企业专注细分行业,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成长为根植本土、扬名全国的“专精特新”企业。

  (二)存在问题

  产业层次还需提升。虽然近几年我市部分核心产业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规模上取得突破,但整体来看,龙头链主企业很少,下游配套企业居多,整体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偏低,行业资源整合能力弱,缺乏大型综合平台型企业及终端集成制造企业,较难吸引资金、项目、配套企业等发展要素落地宜兴。同时,部分龙头企业产能尚未完全释放,产业链联动不足,产业规模效应、集群效应尚未完全形成。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个大类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销售占比均不到三成,且其中将近九成的销售额为电商服务,支撑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较少,企业数字化转型市场外放,且在农业、旅游、文化等资源禀赋较好的领域也缺乏典型融合应用场景,暂未形成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最优局面。

  要素支撑亟需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普遍属于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和产业密集等固有特点,产业准入门槛高、前期投入大、对人才和资金依赖性强,我市由于区位原因,辖区内高等教育资源、高水平研发机构和科技公共服务机构数量较少,在高端人才招引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同时我市目前产业支持政策和投资基金较少,对企业引入吸引力不够。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规模持续扩张,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形成具有宜兴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产业规模翻番。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规模突破500亿元,产值年均增长不低于15%。通过重大项目招引、龙头企业培育、标杆示范引领等方式,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巩固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竞争力。

  (二)创新能力增强。围绕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通信线缆、软件服务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一批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优势产品,发展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独角兽企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创建一批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重点企业技术中心。

  (三)发展生态改善。“高精尖缺”人才进一步荟聚,园区、平台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集成电路、通信线缆、软件服务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孵化平台,信息共享、协同创新和产业培育效率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方向

  (一)通信线缆

  1.加快发展光纤光缆。根据通信行业“光进铜退”发展趋势,以光纤光缆为重点,加快完善上游关键原材料配套,支持企业研发制造满足重点领域需求的光棒光纤、特种光棒光纤及各类型号光缆产品,重点提高面向新一代通信的特种光缆研发制造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预制棒、光纤和光缆一体化生产企业。

  2.加快5G、6G产品研发。重点支持5G重点领域应用产品研发制造水平,前瞻布局6G新赛道,在射频器件、天线产品、毫米波器件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鼓励企业加大5G新产品研发力度,丰富应用场景,在通信、广电、国防、工业、交通和计算机等领域形成优秀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

  (二)高性能集成电路

  1.重点培育晶圆制造企业。重点支持有特色的模拟工艺、数模混合工艺、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射频工艺、新型功率器件工艺的开发应用。重视引进基于MEMS工艺、射频电路加工的特色工艺生产线,协助开发模拟、数模混合等特色工艺产品,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晶圆制造能力。

  2.前瞻布局高端集成电路材料。不断提高集成电路硅片、化学机械抛光材料、高纯化学试剂、电子气体、光刻胶、掩膜版、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先进封装材料等关键材料和配套设备的技术水平及供给能力。

  3.强化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围绕半导体器件,重点发展功率类半导体分立器件、IGBT、光电子半导体元器件等产品,加快发展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砷化镓器件,应用于国防、基站的氮化镓射频器件以及应用于高铁、电网的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

  (三)高端软件

  1.做强云计算服务。支持云服务企业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发展弹性计算、云存储、云备份等公有云服务,建设一批高质量的行业云服务平台。大力引进高性能服务器、海量存储设备等核心云基础设备制造商,构建先进计算中心,促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仿真平台、云计算基础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的发展,加快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原型算法研究,赋能宜兴数字化转型。

  2.深化大数据应用。培育大数据骨干企业,开发面向不同工业场景的大数据分析产品,支持大数据产品的开发制造、应用服务和产业化。开展大数据应用创新,借助智改数转工作,着力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鼓励企业上线ERP、CRM 等数字化管理系统,加强数据收集、分析、整合、挖掘能力,应用大数据分析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深化大数据在金融科技、智慧物流、文旅电商等领域的应用,促进传统服务和消费升级,打造消费体验新模式。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支持面向我市优势产业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数据资源采集汇聚、交换共享、开放交易等生产应用链条,释放数据潜在价值。

  四、主要任务

  (一)提升品牌价值,做强信息及网络产业

  深化品牌建设。鼓励我市龙头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综合运用信息化、精益生产、卓越绩效等技术或方法,在工艺、耗材等方面着力挖潜,减少人为损耗、降低综合成本,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围绕现代交通、工业自动化等重点领域需求,开展光棒光纤、特种光棒光纤及各类型号光缆产品的研发制造,不断丰富产品品类,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各园区、镇、街道)

  坚持创新引领。发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引领作用,联合国网科研院、西安交大等专业院所,聚焦技术研发、标准制订等方面,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引导“政产学研”按照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加强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闭环发展。支持重点企业抢抓5G、6G建设机遇,围绕天线、基站等网络通信设备,加强技术研究,重点发展低功耗、高安全、高速率的通信技术和产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探索服务化转型。支持重点企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引导智能化、数字化标杆企业,尝试剥离相关业务,成立信息技术专业服务商,面向行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案,带动一批优质企业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专栏1  科技赋能产业链转型提升

  

鼓励技术创新:构建高成长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持续推进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培育及成长计划,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到2025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打造销售超10亿元企业10家,培育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8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准独角兽企业15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提升数字化水平:鼓励企业综合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数据的采集,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能力。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加快实现生产工艺标准化、生产工序数字化、仓储物流信息化、包装自动化和上下料智能化,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推动协同发展:高水平建设电线电缆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行业资源吸引力与集聚度,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二)完善产业链条,做大电子核心产业

  招引一批产业龙头企业。结合我市现有产业基础,明确产业招商方向,梳理制定产业招商目录,通过以商招商、基金招商、乡贤助力等方式,对接一批国内领先的优质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地位作用,围绕其上下游,招引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的优质企业。(责任单位:市投促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园区、镇、街道)

  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动重点企业建设一批IGBT生产线、车规级芯片生产测试线,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制造基础。支持“高速低功耗集成电路用高端硅基材料的研发与生产项目”、“新一代电子信息材料国产化”等材料项目建设,做强我市半导体材料产业优势。(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宜兴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各园区、镇、街道)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鼓励相关企业聚焦光刻胶、电子特气等卡脖子领域,加快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实现国产化替代。支持半导体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积极布局碳化硅、砷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领域,不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抢占市场份额。推动重点材料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提高封装材料、化学机械抛光(CMP)材料、溅射靶材等半导体材料制备能力,从电子级材料突破至半导体级,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专栏2  布局集成电路优势细分领域

  

关键材料:支持现有材料企业加快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提升大硅片、光刻胶、电子特气、封装材料、溅射靶材、化学机械抛光材料等关键材料的制备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半导体功率器件:支持新建硅基8英寸和12英寸产线、8英寸MEMS生产线和SiCGaN第三代半导体晶圆制造生产线,重点支持相关企业扩产扩能和项目再投资,推动快速建成并上量,逐步向高端化产品拓展;加快推进IGBT项目建设,做精功率器件。(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封装测试:支持IDM企业发挥设计、制造和封测融合创新的优势,重点发展高可靠、大功率封装技术,支持中小封测企业围绕第三代半导体、MEMS传感器和光电子等封装测试细分领域加快布局,形成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三)丰富场景应用,做优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夯实产业基础。立足我市制造业基础优势及数字化转型需求,对接引入国内领先服务商,依托其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影响力,联合本地制造业龙头企业,培育本地应用软件发展生态,赋能本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化的产业发展生态,聚焦游戏、电商、供应链管理平台等新业态主体,加快推动一批重点企业、项目落户宜兴,形成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商务局、市投促中心,各园区、镇、街道)

  打造示范应用。构建产业大脑数据应用体系,针对我市电线电缆、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归集产业、企业等各类数据,开展精准建模分析,为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智改数转绿提等工作提供决策参考。聚焦金融科技、智慧物流、文旅电商、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先进技术,着力培育新消费模式。到2025年,引导实施具有区域或行业影响力的典型应用项目15个,创建无锡市级以上产业示范试点项目3个。(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园区、镇、街道)

  释放数据价值。夯实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适应数据要素特征、符合数据要素价值创造规律的制度体系,归集经济社会海量数据资源,打通数据壁垒,减少数据孤岛,促进数据在更大范围内集聚。推动融合应用,不断扩大数据应用范围,提升企业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加快推动数据应用从服务环节向生产制造环节延伸,从可视化管理等浅层次低价值应用向智能决策优化等深层次高价值应用拓展。推动数据市场化流通,分级分类分场景探索建立数据要素市场,激发数据主体参与积极性,汇聚更多数量、更多维度的数据,从而实现数据增值。(责任单位:市城运中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专栏3  培育优秀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

  

打造信创产品创新链。围绕固件产品、云服务、信息安全产品等我市优势领域,从壮大本土企业、强化补链延链、培育产业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发力,加快研发一批面向重点行业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产品。支持重点企业建成省级信创实验室。(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做强特色软件产品。支持制造企业与软件企业联合攻关,推动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5G、先进传感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培育工业级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船舶、无人机等新型智能产品。支持在线平台做大做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的突破,开发虚拟偶像、艺术类NFT等文化领域元宇宙应用场景。积极实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升工程,以影视传媒内容生产、陶瓷文化资源数字化、智慧文旅等带动数字内容产业特色化、品牌化、跨越式发展。加快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推动物联网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2025年,引导企业新增开发60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园区、镇、街道

  

  (四)推动产业集聚,建设特色园区载体

  统筹产业空间布局,建设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园区载体。鼓励创新载体建设,促进资源整合、上下游企业协同,突破一批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支持龙头企业的行业吸引力,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园等载体建设,着力打造以材料为特色的专业化园区,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代表性产品,打造掌握关键技术、拥有核心材料量产能力的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宜城软件园,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信创等前沿重点领域,引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推动形成能源管理、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打造具有宜兴本地特色的软件产业发展生态。推动联东U谷•宜兴都市创新港建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两大主导产业和人工智能特色产业进行布局,打造智能制造聚合研发创新、中试成果转化功能,高端生产企业总部和生产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县域都市科创产业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经开区、宜城街道)

专栏4  建设特色园区载体

  

集萃光敏研究所:开展产业技术应用研究和集成创新,打破专利封锁,实现光刻胶技术及原料国产化,到2025年,引进、衍生、孵化企业14家,累计申请知识产权50件以上,累计实现营收超7500万元。(责任单位:经开区

  

集成电路产业园:搭建基金+基地+平台的产业孵化、转化、市场化的培育机制,依托龙头企业引领实现园区强链延链补链的作用。园区全部正式运营后,预计产值达15亿元,亩均税收超50/亩。(责任单位:经开区

  

宜城软件园:持续加强优质项目、优秀人才的导入和集聚,大力培育科创企业、总部经济做大做强。建设国内技术领先的综合能源运维中心,为全国大中型城市提供清洁低碳能源解决方案,并扩展到港澳地区、东南亚国家。到2025年,实现营收6亿元,引进30家重点企业,争创省级科创载体。(责任单位:宜城街道

  

联东U宜兴都市创新港联东U"在手优质科技项目、基金招引项目、街道科创赛优质项目、街道招引的其他项目等四个方面为重点,加快招引优质企业入园。到2025年,完成工程建设,招商入园企业注册率不低于80%(责任单位:宜城街道

  

  (五)优化营商环境,造浓发展氛围

  搭建交流对接平台。依托中日半导体交流活动、宜兴市半导体产业峰会等重大活动,搭建交流对接平台,拓宽合作渠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创新联动,不断创优产业发展环境。依托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科创比赛,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吸引各类数字产业技术和融合应用的创新项目落地。对接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或专家院士,开展各类针对性强、专业程度高的培训活动,提升我市人才技术水平,创优人才发展环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强化人才支撑保障。围绕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优化 “陶都英才”政策。把核心研发团队引进作为重点,壮大本地研发力量。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本土人才培育,瞄准我市人才需求,实现“订单式”人才培育,带动就业结构优化升级。衔接专家、乡贤相关资源,鼓励海内外优秀人才带项目、带技术来宜创新创业。分产业建立高端智库,依托智库力量为数字产业把脉问诊,支撑产业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园区、镇、街道)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与行业投资机构的合作,引导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我市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发挥科创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的撬动作用和杠杆放大效应,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开展各类政企银对接活动,发挥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融通、信用中介、衍生服务作用,为我市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抢抓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上市机遇,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金融发展集团,各园区、镇、街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宜兴市构建“两大体系”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工作专班作用,协调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各部门、各板块按照职责分工,坚定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形成全市上下联动、多部门协调的工作组织架构。(责任单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专班各成员单位)

  (二)抓好运行监测。做好行业运行监测,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强化产业数据分析,总结追踪我市产业发展变化,做好产业发展预警和引导。对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管理,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和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协调各方资源共同解决。(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各园区、镇、街道)

  (三)优化政策扶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宜兴市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适时对政策进行优化升级,发挥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推动作用。积极对上争取,对照国家、省、无锡各级政策文件精神,服务我市企业争取各类荣誉、资金、项目等。(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附件: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培育企业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推进项目

  附件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所属板块

  

备注

  

1

  

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经开区

  

  

2

  

无锡帝科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经开区

  

  

3

  

江苏雅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经开区

  

  

4

  

江苏东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环科园

  

 

  

5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丁蜀

  

  

6

  

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

  

环科园

  

  

7

  

江苏利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徐舍

  

 

  

8

  

远东买卖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环科园

  

 

  

9

  

江苏卓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环科园

  

  

10

  

江苏天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环科园

  

 

  

 

  注:备注栏标“★”为“链主”企业。

  附件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重点推进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项目起止年限

  

计划总投资(亿元)

  

2023年投资额(亿元)

  

所属

  

板块

  

1

  

高速低功耗集成电路用高端硅基材料的研发与生产项目

  

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2022-2025

  

50.68

  

3

  

经开区

  

2

  

新一代电子信息材料国产化项目

  

江苏先科半导体新材料有限公司

  

2021-2024

  

20.15

  

2

  

经开区

  

3

  

年产240万片新型高效率光电元器件项目

  

江苏宜兴德融科技有限公司

  

2023-2027

  

50

  

5

  

经开区

  

4

  

5G高效散热模组制造项目

  

北京中石伟业科技宜兴有限公司

  

2020-2024

  

8.03

  

2

  

经开区

  

5

  

电源芯片智能驱动器制造项目

  

易光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2022-2025

  

8

  

2

  

经开区

  

6

  

大直径光阻芯片、封装产品及光伏配套产品项目

  

江苏环鑫半导体有限公司

  

2022-2023

  

5.35

  

1.35

  

经开区

  

7

  

年产30GW高纯太阳能超薄硅单晶材料智慧工厂项目

  

无锡中环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2022-2024

  

31.04

  

10

  

经开区

  

8

  

超高清、高亮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12英寸产线)项目一期

  

湖畔光芯半导体(江苏)

  

有限公司

  

2023-2025

  

30.5464

  

5

  

环科园

  

9

  

超级陶瓷电容器与智能传感器制造项目

  

无锡市海容电子有限公司

  

2022-2029

  

103

  

8

  

环科园

  

10

  

6kV以下智能低压电缆改建项目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

  

2022-2023

  

10

  

2

  

环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