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学技术局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市科学技术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动态
“科创陶都”如何描绘?宜兴这样起笔!
来源:市科学技术局 时间:2023-10-04 09:00:00 浏览次数: 120 字号:[ ]

  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产业结构持续调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近年来,我市把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头号工程”,坚持高点谋划、高标定位、高效推进,充分发挥科创带建设在我市构建“两个体系”、打造“两个中心”中的支撑作用,令科创企业信心增强、底气更足,有效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江南园林、庭院深深……走进位于城区陶都路的陶都科创中心,浓浓的宜兴味道扑面而来。而这样的一处空间,不仅限于美,更是高端人才与项目的高地,承载着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多种功能。

  今年以来,瞄准医药健康、先进智造、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陶都科技新城双招双引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已有近20个项目落户陶都科创中心,包括2个新型研发机构、2个科创载体、6个创业团队等。

  打造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科创载体,是宜兴做优科创生态,加快推进国际化、集聚资源要素的重要支撑和依托。

  近年来,我市以宜兴太湖湾科创带为主阵地,高标准推进陶都科技新城、培源科学城等科技新城建设,加大创新资源导入。去年以来,我市将“加快科创载体储能行动”作为“科创宜兴”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行动”,按照科创载体“七个有”的建设标准,制定出台《宜兴市科创孵化载体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致力提升载体数量规模和质量效能。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科创载体32个,总面积218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10个;建成科创飞地6个,在建3个;新型研发机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达9家、147家。

  上月初,第四届宜兴太湖湾国际青年精英科创挑战赛航空航天产业赛在无锡丁蜀机场拉开帷幕。其间,先进制造产业(德国)科创飞地揭牌,这也是我市首次设立海外科创飞地,成功实现以赛为媒,将吸引更多海外精英人才会聚宜兴,为丁蜀镇航空航天产业创新发展积蓄新力量。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

  在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过程中,我市贯彻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引才、育才、留才机制,不断开创人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围绕十大重点发展产业链和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我市先后出台《全市招才引智工作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外人才引进的若干政策》,推出“科技创新22条”“人才强市30条”等重磅政策,持续加大对高精尖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重点领域人才的招引力度,高效运行“院士之家”、宜兴国际人才金融港等。今年上半年,全市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149个,位列无锡第三,申报海外博士后专项69个,位列无锡第二。

  江苏乾鹏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端海归团队创立的科技企业,致力于口腔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生产经营。“我们2021年9月落地,2022年就获得了政府颁发的荣誉和相关政策支持,环科园工作人员还积极帮助我们联络风险投资基金,为我们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助力。”公司董事长丁伟明说,一系列实笃笃的举措,让他们感受到宜兴各级各部门对科创企业发展倾注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我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提出要以铺天盖地的“竹笋”式科技企业的拔节生长,汇成宜兴新兴产业的广阔“竹海”,通过大力实施“科创宜兴”建设“331”行动计划,着力补短板。尤其是去年实施的“科技创新22条”中,我市首次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制定相关配套奖励,并通过落实科技创新券、“苏科贷”等举措,以及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加大科技研发。

  同时,我市还积极做优科技公共服务供给,重点推动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科技共享公共服务平台,从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创新的实际问题入手,努力营造最优创新环境。今年1至6月,我市新增科技型企业1438家,位列无锡第一。

  通过在产业创新这条路上,选好“种”、育好“苗”、守成“材”、护好“林”,“高新企业森林”正在宜兴蓬勃生长、不断壮大。

  近两年,全市引进超10亿元项目33个、超50亿元项目9个、超100亿元项目5个,传统优势产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不断壮大,未来产业正在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