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大省江苏,完整的工业门类和庞大的工业产值是其“经济强”的直接体现——在全球41个工业门类中拥有40个,2022年工业增加值近4.9万亿元。其中,仅制造业增加值就占到全球近4%。同时,江苏的数字经济规模早已超过5万亿元,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已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
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将庞大的工业增加值转变为更高效益的工业附加值?江苏的选择是推动企业上云,让云计算助力产业调轻调高调优,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赢得先机。
通过打造平台、完善标准、示范引领,江苏已累计培育3家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335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1万家星级上云企业,引领带动全省近40万家企业上云。从国内较早打造工业互联网的徐工“汉云”、朗坤“苏畅”,到近年来受到中小企业和地方部门青睐的“老虎云”,作为“云节点”的江苏企业不断增加,持续夯实数字经济底座。
将分布在国内外不同区域20余家电厂的60台机组、超20万台设备全部上云,还要降低运行成本实现每千瓦时要降低标煤耗0.5克……这样的云计算、低碳化要求在几年前还难以想象,如今在江苏已成为现实。
云平台可以大力赋能重点行业领域高质量发展,在工业互联网带动下,企业上云用数步伐加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两化融合推进处负责人说,坚持“龙头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和“产业集群、重点平台”联动发展的工作思路,江苏在国内率先制定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指南,为企业上云提供基础支撑。
来源:江苏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