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政协提案结果公开

关于促进宜兴青瓷发展的几点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3-08-18 09:51:23    浏览次数:132
索引号 014046317/2023-03178 生成日期 2023-08-18 公开日期 2023-08-1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主题(二) 文化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艺术,提案,发展 分类词 文化,文秘工作,综合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关于促进宜兴青瓷发展的几点建议 建议内容 一、提案理由: 宜兴青瓷是宜兴陶瓷传统上的“五朵金花”之一,跟均陶、紫砂、精陶、美彩陶并驾齐驱,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宜兴青瓷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东汉、魏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宜兴青瓷。作为越窑系青瓷的一个分支,宜兴青瓷在国内青瓷初始阶段,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
案别 市政协提案
主提人 徐群芳、王敏
标题 关于促进宜兴青瓷发展的几点建议
建议内容 一、提案理由: 宜兴青瓷是宜兴陶瓷传统上的“五朵金花”之一,跟均陶、紫砂、精陶、美彩陶并驾齐驱,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宜兴青瓷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东汉、魏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宜兴青瓷。作为越窑系青瓷的一个分支,宜兴青瓷在国内青瓷初始阶段,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80年代开始,宜兴青瓷秉持传承与创新同步发展的理念,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支持下,逐步形成了地域特色的产品体系,远销海外,影响日隆。曾被外交部、文化部定为国家礼品,宜兴青瓷被誉为“东方的蓝宝石,精美的碧玉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受市场经济影响,宜兴青瓷相比宜兴紫砂、宜兴均陶,发展速度慢,生产规模小,从业人员少,有落伍之感。作为宜兴的一个重要的陶瓷品种,我们必须重视宜兴青瓷的发展,有必要对其原辅材料、生产工艺、技术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大胆革新,并组织攻关,使宜兴青瓷重新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二、具体建议: 1、加大宜兴青瓷生产的扶持力度。近年来,宜兴青瓷相对全国瓷器产地而言,生产规模小,从业人员少,缺乏影响力,但宜兴青瓷有其独特的地域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成熟的青瓷制作工艺,还有一批省,市级青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政府,社会,行业应加大对一些青瓷生产的扶持力度,从保护非遗项目,保护传统陶种,保护古老文化的高度来统一认识。要在政策上扶持,舆论上宣传,使得宜兴青瓷传统不失传,特色不褪色,重振昔日雄风。 2、加强胎釉材质的研究。宜兴青瓷的胎体跟宜兴本地原料特色有关,有白泥胎,紫泥胎,朱砂胎,紫砂胎。宜兴青瓷的釉色也与原材料有关,有太湖元素的湖青,宜兴茶叶元素的茶青,宜兴竹子元素的竹青。宜兴青瓷的胎体与釉色是宜兴青瓷独特的品质。之所以成为“五朵金花”之一,本质原因就源于此。加强宜兴青瓷原辅材料的研究是宜兴青瓷持续发展的基础。宜兴有陶瓷专业的省级研究所,有陶瓷类大专院校,还有宜兴青瓷非遗传承人,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把宜兴特有的胎釉材质研究透彻。 3、加快质烧技艺的探索。宜兴青瓷的烧成学问很大。窑炉的发展为青瓷质性特征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温度的控制直接影响坯与釉的效果。对坯来体说,还原烧成过程非常讲究。坯体氧化铁含量的变化既影响坯色也影响釉色;对釉来说,在烧成过程中,若气氛控制不当,就不能呈现出美丽的颜色,氧化气氛、还原气氛、高温阶段、冷却阶段,釉色各不相同。所以要加快对宜兴青瓷质烧技艺的探索,寻找其变化的规律,绘制出窑温变化曲线,借助科技手段,更好地为生产服务,为产品服务,为艺术服务。
承办单位 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答复内容

徐群芳、王敏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促进宜兴青瓷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会同丁蜀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市陶瓷行业协会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宜兴青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宜兴从西周开始就生产原始青瓷,到两晋时期,技术已经相当纯熟。到宋代,由于种种原因,青瓷的生产逐渐衰落。20世纪60年代初,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着手进行青瓷的恢复和试制工作,经数年时间,重新烧制出宜兴青瓷,并不断改善。90年代后,受市场经济影响,青瓷相比紫砂、均陶,发展速度慢,生产规模小,从业人员少。近年来受限于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能耗管控等因素,产业发展较为缓慢,提档升级迫在眉睫。目前丁蜀建设用地紧张、“两高”项目受限等原因,一批优质技改扩能项目难以落地。

围绕青瓷项目的传承、发展,相关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青瓷制作技艺开展保护

2011年,我局组织南京大学专家对宜兴青瓷的历史沿革、流布区域、原料、制作技艺和烧成等进行了系统调研,制作了高质量非遗申报材料,“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同年被评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此后,我局先后推荐申报和认定了1位省级传承人、5位无锡市级传承人、5位宜兴市级传承人、1个无锡市级非遗示范基地、2个宜兴市级基地和2处非遗名师工作室,提高了相关从业人员和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并有效支持传承人带徒授艺和企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对青瓷项目开展数字化记录,完善了项目数字档案的建设。2017年举办了“宜兴青瓷文化论坛”,与会专家对宜兴青瓷的定义、艺术特色等发表各自看法,对青瓷的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等提出了建议。在近几年举办的“宜兴青年陶艺人才提升班”中吸纳青瓷从业人员。

二、对青瓷产业发展给予支持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高度重视陶瓷产业的发展,将陶瓷耐材产业列为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宜兴市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多方面、大力度支持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转型,全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整合发挥市陶瓷行业协会的资源优势,指导行业协会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将政府的政策和要求贯彻落实到各会员,同时把会员好的建议、意见和呼声反馈给政府,实现双向互动,共谋发展。在全行业中倡导法治意识、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和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三是加强陶瓷技艺人员队伍管理工作。会同人社局严把职称申报关、专业考试关、现场考核关、技艺评审关、素质检验关、社会监督关,进一步严格职称评审和职称管理,不断提高青瓷技艺人员综合素质。同时,积极配合省工信厅做好国大师、省大师、省名人的申报和评选工作。目前,我市健在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6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8人,江苏省工美大师59人,江苏省工美名人14人,这批大师和名人不仅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深厚的传统文化艺术修养,艺术成就为业内所公认,而且普遍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德艺双馨、在国内外享有较好声誉,为传播和弘扬宜兴陶瓷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组织开展项目宣传推广工作

多渠道科普非遗知识,充分发挥好宜兴陶瓷博物馆等公共场馆及私人场馆的宣传功能。在陶瓷博物馆陶文化志愿者队伍中有意识地吸纳青瓷从业人员,向游客展示青瓷制作技艺,并在“美林美育”非遗体验公开课中设立青瓷体验课,将体验课送至学校和社区。推荐组织青瓷传承人群和作品参与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中国(无锡)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秋洽会、宜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陶瓷艺术展等各级文旅交流活动,并借助紫砂的影响力,带动青瓷走出去,逐步提高青瓷的社会影响力。

下阶段,围绕提案内容,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以文化遗产保护为抓手加强对项目的保护。加强对丁蜀镇小窑墩遗址等历史遗存的保护,进一步加大对宜兴青瓷历史、原料、文化、艺术的研究,多出研究成果。持续做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示范基地等荣誉的推荐认定,并在评定中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继续在各类传承人群培训班中吸收青瓷从业人员。充分发挥宜兴陶瓷行业协会青瓷分会的作用,开展系列艺术讲座和艺术培训,定期组织宜兴青瓷综合性的艺术展评活动,壮大青瓷艺术创作人员队伍,培育选拔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项目传承人和示范基地加大在材质、烧成、造型设计等生产工艺方面的投入,为他们与专业院校、机构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青瓷产业的扶持力度。继续发挥政策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根据陶瓷产业发展实际,对现有政策进行完善补充和细化。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执行落实好上级和我市新出台的系列惠企政策措施,扶持青瓷生产企业做优做强,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强陶瓷产业园区专业化建设,积极融入太湖科创带,集中建设“高端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中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着力招引青瓷优质企业入驻园中园,统一产业规划,高效共享资源,加速集约节约发展,全力推进园区主导产业提档升级。继续高标准做好陶瓷技艺人员队伍建设。

三是高水平开展项目的传播推广。树立全媒体思维,以“非遗数实融合提升项目”为抓手,充分运用传统和现代媒体资源,拓展宣传渠道。继续高质量举办好陶文化艺术节、丁蜀国际柴烧艺术节、丁蜀镇“陶式生活”短视频大赛等活动。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会和传统节日,开展青瓷展演活动。常态化组织项目传承人群参加“非遗进景区”“非遗进场馆”“非遗进校园”和各类省级、国家级文化交流、文旅推介活动,进一步提高青瓷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支持和吸引社会优质资源参与青瓷的保护和发展,营造良好的青瓷文化传承氛围。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潘晴,电话:0510-87986723。

 

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23年6月26日

答复时间 2023年0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