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挥网络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建议
索引号 | 014046317/2023-03177 | 生成日期 | 2023-08-18 | 公开日期 | 2023-08-18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农业、林业、水利 | 主题(二) |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农村,乡村振兴,提案 | 分类词 | 农业,文秘工作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关于发挥网络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建议 建议内容 一、提案理由: 宜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人文环境优美,而且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之称,近年来,宜兴政府积极优化村级经济发展路径,在持续推进“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农业产业区不同特点 |
案别 | 市政协提案 |
主提人 | 张乃明 |
标题 | 关于发挥网络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建议 |
建议内容 | 一、提案理由: 宜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人文环境优美,而且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之称,近年来,宜兴政府积极优化村级经济发展路径,在持续推进“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农业产业区不同特点,打造了张渚镇省庄村(红岭茶叶)、周铁镇洋溪村(洋溪萝卜)、万石镇后洪村(水生蔬菜)、西渚镇白塔村(南天竹)、湖父镇张阳村(张阳花卉)以及丁蜀镇西望村(紫砂陶)六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成功构筑起“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富裕、一个品牌彰显一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格局。截至2021年已建成“一村一品”特色村100余个,从事“一村一品”生产和运销的农户有15万余户。尽管宜兴物产十分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后疫情时代,如何让宜兴特产走出宜兴、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还有许多的工作可以做。 就宜兴特色产品推广销售的薄弱现象而言,本人调研后发现,一是这些产品品牌多而杂,大都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品牌和辨识度;二是没有提炼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品牌故事、品牌标识,宣传力度不足以至于难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三是销售手段过于传统,后疫情时代消费市场难以打开,以至于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 就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本人分析认为,一是小农思想严重,追求相对较低,满足于眼前的小利益、小收获,贪图安逸、固步自封;二是一些农民因为文化程度、思想水平不高,缺乏品牌意识,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差,无法推动品牌的进一步提炼和宣传;三是缺少行业力量的引领、监管和专业平台的支持,产品品质无法保证、销售渠道过于单一,特色品牌无法串珠成链。 二、具体建议: 1、打造城市直播间,把产品送出去。可由市委宣传部联合农业局以及网信办、网联会等平台,开设城市专属直播间,通过电商直播带货,一方面可以带领农业创收,另一方面可以推广宜兴特色产品。 2、强化品牌管理,告别有名无牌。成立特色产品网络推广协会,制定产品准入制度,加强产品品质的源头把控,确保产品安全、绿色、有机。打造宜兴直播大品牌,在大的直播间品牌下,再打造分类品牌,并制定统一的品牌标识以及标识使用管理办法,通过行业自律,提升品牌价值。 3、提升文化内涵,讲好品牌故事。宜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拥有梁祝、目连等特色文化,每种优质农产品都源自不一样土壤、气候及劳作技术,每个品牌都可以提炼不一样的故事,可以邀请专业的品牌营销管理团队,围绕不同产品提炼不同的宣传口号、品牌故事等内涵,增加产品文化魅力,提升产品辨识度和文化内涵,打造宜兴传统文化盛宴,实现更高层次的品牌营销。 4、加强人才引培,实现融合发展。加强对农民的品牌、产业意识培训宣导,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培育一批熟悉宜兴文化和产品特色的专业主播和带货达人。由政府主导与各大电商平台进行战略合作,邀请明星直播带货,不定期组织镇、村产业负责人走进直播间开展直播活动,集中展示宜兴的特色产业、品牌企业以及优质产品,实现多平台、多渠道融合发展。利用名人效应 5、健全产业体系,实现共同富裕。打造从源头到消费者的产业链,紧扣“产销并举”的目标,健全冷链物流运输保障体系,在有条件的乡镇拓展物流运输功能和冷链设施,以“畅通高效、智慧便捷、安全规范”的物流支撑消费升级,也为稳定就业创造机遇。 通过这些举措,让更多宜兴特产通过城市直播间走进千家万户,以网络力量使宜兴特色产品联通全国大市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
承办单位 | 农业农村局 |
答复内容 |
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 第40号提案的复函
张乃明委员: 您在市政协第十六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发挥网络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建议”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会同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宣传部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意见,不断优化农村商业体系,发挥网络宣传力量,为富民增收工作赋予新动力。 一、强化品牌宣传 立足自身职能,积极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大力对宜兴农业产业、产品和品牌进行宣传推广。常态化开设《“乡村振兴·宜兴实践”记者走基层》《汇聚奋进力量讲好宜兴故事》等专题专栏,重点推出全媒体系列报道《乡村振兴看宜兴丨提质增效,奏响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曲!》《“一村一品”蹚出陶都特色产业致富路》《宜兴市农业农村局推进“品牌强农”纪实》《陶都“江苏农业品牌”增至14个数量居无锡各板块首位》等,对培育“宜”字号农特产品新集群、做好“土特产”文章等进行了深度报道,提升了一批农特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多家茶企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有效推动了宜兴茶品牌的营销、茶文化的弘扬、茶贸易的发展;引导农业企业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二十四届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等农产品展销活动,依托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无锡现代农业博览会“农情四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等重大活动,在现场设置品牌展示区,举办农产品丰收集市及品鉴活动,充分展示宜兴农产品特色品牌和优良品质。 二、加强品牌培育 我市实施“品牌强农、营销富民”工程,将农业品牌培育列入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打造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复购率的“三高”农业品牌,将发展潜力大、产业实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品牌纳入目录管理,着力培育“宜”字号特色农业品牌新集群。近年来,积极培育了一批高品质农产品品牌,并在国家、省级、市级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宜兴红”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批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并获首届江苏品牌农产品营销促销大赛银奖。“宜兴茭白”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乾红·早春茶”荣获江苏品牌农产品营销促销创意赛铜奖。“宜兴百合”获评2022年“苏地优品”最具人气产品。“阳羡茶、氿南茗苑、同人科技”等14个品牌入选江苏省农业品牌目录;“百岁红、南山坞、好禧”等28个品牌入选无锡市农业品牌目录;“湖?杨梅、九香茶叶、美栖花田”等18个品牌入选无锡市十大农产品品牌或获得单项奖。 三、发挥网络力量 利用网络平台,扩大销售渠道。工信局积极推进农村地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加快农村等地区5G网络覆盖程度,已累计完成5G基站新建及配改超3330个,5G用户普及率达到38%。同时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活动,加速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支持“宜兴红”“宜兴大闸蟹”等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第三方平台开设地方特色馆、官方旗舰店;我市融媒体中心“看宜兴”直播带货项目组走进新庄街道耕乐园农场等,开展直播带货专场活动,富硒大米、富硒灵芝、富硒菜籽油等极具宜兴特色的农副产品先后亮相,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欢迎;宜兴市网联会走进张渚镇茗岭村,举办“以网为媒,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一同助力宜兴农产品飞出“大山”。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市农业农村局通过直播网络,联合多家单位合力打造“兴兴向农·无锡农业品牌故事”系列直播来宣传推广三农品牌,其中“悦享江南春 慢品宜兴红”、“美栖美兮 玫好相约”、“知春意 话农事,在阳羡品春天的味道”三期直播围绕不同产品讲述不同品牌故事文化,提升了产品辨识度和文化内涵,帮助农民扩大宣传与销售渠道。二是健全冷链物流保障体系,实现农产品出村进城,指导杨巷镇集中屠宰基地升级改造,加强冷链设施建设,深化上下游合作,加快建设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帮助云湖硒米、杨巷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走进大润发、大统华等品牌连锁超市,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 下阶段我市将充分发挥网络宣传作用,把握先机,以网络力量使宜兴农特产品联通全国大市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扩大宣传力度。继续加强与人民日报、新华网、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等上级媒体沟通合作,积极争取央视二套“乡村振兴中国行”栏目走进宜兴,借力央媒宣传宜兴特色产业,实现更高层次的品牌传播;积极探索用创新形式开展宣传,推出H5页面、系列短片、抖音等网络传播新形式,让“互联网+”激荡起乡村振兴的澎湃力量;加大对助农直播的扶持,让广大农民更好享受数字时代发展的红利。后阶段,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定期组织参加“兴兴向农·无锡农业品牌故事”一月一品系列直播,对各类农产品进行定制化宣传,讲述品牌文化与产品内涵,增加产品文化魅力,提升产品辨识度,让“宜”字号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让农业品牌熠熠生辉;通过政府牵头、监管部门推动、市场主题参与的方式,举办农博会、农产品评比大赛等相关活动,有效推动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提升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让“宜兴品牌”成为金字招牌。强化品牌管理。继续加快实施“品牌强农、营销富民”工程,研究宜兴全品类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和创建力度,打造江苏、无锡知名农业品牌集群,实施“宜兴红”品牌精品培育工作;持续打造“宜兴大闸蟹”“宜兴百合”等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宜兴大米”等新区域公用品牌;持续组织发动相关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省农洽会等各类展会以及中茶杯、无锡市农业品牌营销促销大赛等农产品品牌评选活动,展示宜兴品牌发展新形态,奏响品牌建设新乐章;加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管理,扩大阳羡茶、宜兴红、宜兴百合、宜兴大闸蟹、杨巷大米、湖?杨梅、宜兴萝卜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影响力,通过核心单品的运营推广带动全市品牌农产品走出去,形成以拳头产品为主,其它产品为补充的品牌产品体系。讲好品牌故事。下阶段市委宣传部与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多措并举、利用网络力量助力宜兴乡村振兴,继续开设《“乡村振兴·宜兴实践”记者走基层》等专题专栏,讲好宜兴农产品故事,塑造品牌优势。加强人才引培。继续定期举办电商培训活动,积极发动各镇(街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题负责人、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等参加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的农产品电商营销能力提升活动,更好地提升农业农村电商专业人才的示范带动能力,继续培育熟悉宜兴文化和产品特色的高素质农民。健全产业体系。我市将继续进一步健全农村商业体系,围绕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丰富农村消费市场、完善农产品市场网络、创新流通业态和模式等农村商业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狠抓落实,努力提升农村商业带动力。支持加强冷链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物流质量和品质,指导邮政公司继续打造县级物流服务中心、乡镇物流中心以及村级物流站点,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拓展“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史燕芳,电话:87951013。 宜兴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9日 |
答复时间 | 2023年07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