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政协提案结果公开

关于保护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3-08-18 09:51:02    浏览次数:113648471
索引号 014046317/2023-03220 生成日期 2023-08-18 公开日期 2023-08-1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主题(二) 文化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农村,古迹,建议 分类词 农业,文化,文秘工作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乡村是农耕文化传承的故园。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载体。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农耕文化正遭遇断崖式沉没。

  

案别 市政协提案
主提人 谢昕、蒋余平
标题 关于保护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的建议
建议内容

 

  一、提案理由

  乡村是农耕文化传承的故园。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载体。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农耕文化正遭遇断崖式沉没。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呼声渐高,重视程度渐深,但在具体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其表象(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已开始征集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库)。当前我市农业文化传承方面还存在协同机制尚未建立、农业文化遗产逐步流失、政府和社会各界缺乏重视等问题。历经成百上千年积淀,一些切实可行、长盛不衰的乡里制度,耕读传家的家风、家训、家教等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需要我们收集、整理、传承、活化。

  二、具体建议

  一、健全机制,抓总体谋划

  市级成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调小组,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工作职责、整合项目资源、形成管理合力,并研究出台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实施意见和具体的政策措施,编制专项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健全激励引导机制、部门协同机制,构建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确保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

  二、摸清底册,抓储备库建设

  组织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开展农耕文化的系统性调查研究,摸清家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建立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储备库,着力推动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理论成果,引导、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为现代农业发展保留弥足珍贵的文化基因、生物基因和技术基因。

  三、明确责任,抓文化传承

  宣传、农业农村、文化旅游、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密切协作,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下乡入村、调查走访,将濒临失传的传统农耕技术,通过口授、实地季节性农事耕种,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有效保存。同时,参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选拔机制,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认真审核,确定传承人,将我市农业文化遗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四、开发利用,抓特色开发

  把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丰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资源转化为推动农村发展的资本、农民增收的手段,实现在开发利用中传承和保护。建议学习浙江绍兴香榧农业文化公园、江西万年稻作农业文化公园和江苏兴化垛田农业文化公园等的做法,建设一批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业文化主题公园,营造采菊东篱下的诗意氛围,让旅游者身临其境,感受和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承办单位 农业农村局
答复内容

 

  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

  第167号提案的复函

谢昕、蒋余平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保护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会同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农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我们的思想、行为、语言,以及文化艺术作品上都有所体现,是数代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农业文化遗产是见证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掘、认定具有较高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价值的农业文化遗产,不断优化区域、农业物种和生态类型结构,是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指示要求,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方针,逐步建立具有宜兴特色、符合市情民情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确保我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保护利用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是突出系统谋划,强化政策支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宜办发〔2022〕19号)、《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 纵深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宜办发〔2022〕59号)等文件中,要求加强乡村文化传承,把保护传承利用农业文化遗产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同时,将挖掘利用农耕文化、做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市级农业农村高质量考核范围。

  二是摸清资源底数,加强培育储备。为全面摸清农业文化遗产的资源底数、濒危状况与利用潜力,我局制定下发《关于建立宜兴市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储备库的通知》,要求各镇(街道)将发掘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工作内容,并按照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要求,充分梳理辖区内潜在遗产系统内部独特的种质、畜禽、古村古镇、生产、工艺、民风民俗等资源要素,对潜在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普查,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推荐工作的支持与指导,做好本辖区的遗产名录申报工作。经市级摸排,我局已将江苏宜兴阳羡茶文化系统、江苏宜兴百合文化系统、宜兴丁蜀镇三洞桥村龙窑农耕文化系统等22项农业文化遗产纳入宜兴市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储备库,并开展重点培育,为申报各级重要文化遗产做好准备。

  三是开展重点保护,推进遗产利用。对宜兴市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储备库内的江苏宜兴阳羡茶文化系统、江苏宜兴百合文化系统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巡视监测,准确掌握相关农业环境、资源、景观、文化、知识、技术等信息数据变化情况,并围绕宜南山区、东部渎区、西部圩区等不同农业区域,加强区域性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保护修复,加强涉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的监督管理,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格局。目前,我市江苏宜兴阳羡茶文化系统已成功入选第一批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该文化系统包括饮茶文化、紫砂文化、茶诗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不仅是农村居民的重要经济作物和生计来源,还对地区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快推进阳羡茶文化保护传承,我市积极举办“中国阳羡茶文化节”等活动,通过实物、图片和电视宣传片等方式向外界宣传介绍宜兴阳羡茶文化系统,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查摸底,挖掘整理制作技艺,及时拟定项目保护计划,将自然资源、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与茶产业资源相结合,推动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近五年来,共获国家“中茶杯”评比特等奖28个,江苏省“陆羽杯”评比特等奖34个,“宜兴红”茶2019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江苏省十佳名茶,2020年入选首批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首届无锡市十大农产品品牌,2021年入选江苏省十强公用品牌、江苏农业品牌目录,2022年获首届江苏品牌农产品营销促销大赛银奖,宜兴茶业品牌的口碑和知名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四是坚持宣传引导,动员全民参与。结合“农民丰收节”系列节庆活动,通过农旅融合、“互联网+”等方式,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宣传推介,加快示范和推广一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积极营造有利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社会舆论和环境条件,提高认知普及与社会关注度,并通过走进直播间、制播农业文化遗产宣传片等方式,推广宣传我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扩大知晓度和影响力。同时,充分利用各类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机构、部门、组织、团体以及来自农业、生态、历史、文化、经济和农村发展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力量,完善遗产管理业务培训与遗产研究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下阶段,我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所致重要贺信精神,加快新发展阶段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助力文化振兴。

  一是开展全市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项目挖掘普查工作。在全面梳理摸排的基础上,根据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类型、范围和重要性等,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争创一批、冲击一批的目标,分级分类建立名录库,对入库项目开展挖掘保护和传承利用工作,对条件成熟的逐级申报推荐。

  二是建立市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智库。加强与发改、教育、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水利、文体广电旅游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并邀请各级农业文化遗产知名专家,组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智囊团队,为我市发掘保护和传承利用等工作提供专家咨询和技术指导,协助我市进一步做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申报工作。

  三是启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重点围绕农业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科技价值实施“五大行动”,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和保护利用。下阶段,我市茶文化系统将积极申报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持续举办“茶禅四月到宜兴”、名特茶评比、乡村振兴人才大赛等本土特色茶事活动,彰显历史文化价值,讲好宜兴茶叶故事,努力实现“评选一个农遗、培育一个产品、做强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欧阳叶叶,电话:87986592。

  宜兴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3日

答复时间 2023年0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