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政协提案结果公开

关于建立淡水养殖水产品环境安全标识的提案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3-08-18 09:50:59    浏览次数:412
索引号 014046317/2023-03219 生成日期 2023-08-18 公开日期 2023-08-1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农业、林业、水利 主题(二)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水产,渔业,提案 分类词 农业,文秘工作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水产品高密度淡水养殖过程中,由于宜兴市内水产养殖户整体水平较低,对渔药、饲料的科学使用方法认识不到位,在实际施用渔药和饲料添加剂过程中缺乏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导致渔药和饲料添加剂用量严重超标。

  

案别 市政协提案
主提人 钱佳
标题 关于建立淡水养殖水产品环境安全标识的提案
建议内容

 

  一、提案理由:

  水产品高密度淡水养殖过程中,由于宜兴市内水产养殖户整体水平较低,对渔药、饲料的科学使用方法认识不到位,在实际施用渔药和饲料添加剂过程中缺乏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导致渔药和饲料添加剂用量严重超标。一些养殖户为追求一时经济利益,缩短养殖周期,无视省内各级渔业生产标准与操作规范,铤而走险,在高密度养殖过程中,故意施用过量添加剂和鱼药,导致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普遍被检出并超出国家规定限值,引发淡水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截止至目前,宜兴市针对淡水养殖水产品质量监管人数和个体养殖户人数比例仍严重失衡。水产养殖产品质量监管人员不足,需要监管的工作点多,给实际水产养殖产品质量监管工作造成较大压力。面对繁重的监管任务,监管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会出现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繁重的监管任务而应付的现象,大大降低了监管质量。另外,已经过标准化养殖的水产品,与未经标准化养殖的水产品在面对市场过程

  中,由于水产品趋同无差异化,经标准化养殖的水产品反而因成本增加,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

  二、具体建议: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拟提议建立全市淡水养殖水产品环境安全标识制度,全程溯源,落实养殖户、环境监管、农业、市场等多方的联动责任,确保宜兴市淡水养殖水产品食品安全。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建立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和水产品溯源体系,落实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制度,销售的水产品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或产品标签。从技术和监管层面着手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确保水产品在各个环节不出问题。

  ②把二维码作为水产品合格证明的“身份证”,经过二维码追溯系统只需手机一扫,育苗、养殖、捕捞、加工整个过程的数据了如指掌。利用溯源技术,为水产品制作追溯码,做到各个环节详细信息可查。

  ③以追溯二维码为载体,推动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相衔接,在种苗、生产、养殖、加工、流通等环节推行质量认证制度。对水产养殖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活动、实行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

  ④对水产规模养殖场及投入品来源进行数字化监管;对水产规模养殖场进行质量安全检测;通过产品溯源功能对水产品可以进行质量安全溯源查询。水产品建立追溯系统,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⑤原料与辅料采用批次管理模式,成品采用一物一码模式,实现成品可追溯功能。水产品溯源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开发技术服务,通过水产品追溯让消费者食用更安心。

  三、效益分析

  构建全市淡水养殖水产品环境安全标识制度和水产品溯源系统,水产品将和所有溯源产品一样,都拥有一张合格证明的二维码“身份证”。只要发现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监管部门人员就能够通过水产品溯源平台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过失行为,企业内部也可借助溯源平台查找是哪个环节、哪个步骤出现了问题、责任人是谁,避免了由于资料不全、责任不明等因素给事故处理带来的困难,使问题得到更快解决。

承办单位 农业农村局
答复内容

  关于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

  第122号提案的复函

钱佳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建立淡水养殖水产品环境安全标识”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宜兴市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尤其对存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抗生素超标风险的鳊鲫鱼等品种加大监管力度,综合运用质量安全宣传、绿色标准化模式推广、强化监管手段等途径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您所建议的“建立水产品环境安全标识”,确实在打通水产品全程化管控途径、提升地产水产品质量安全透明度、弥补当前监管人手不足、明确日常监管工作导向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从2020年起,全省通过“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进主要农产品追溯工作。在全面摸查的基础上,宜兴市近年来积极推动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入网追溯积极性,截止到目前,宜兴市累计实现入网追溯主体6289家,入网追溯主体覆盖率超90%,其中水产品入网追溯主体累计1725家,基本将监管对象纳入电子化追溯范围。

  2.完善日常监管工作。推进入网主体生产、巡查、检测等信息在平台的录入,并生成相应的追溯码(合格证),落实上市农产品带码上市工作,实现监管“一张网”管理,便于产品质量的有效追溯。2022年,全市依托省级追溯平台开展水产品监督巡查4178次,开展水产品速测2278批次,水产生产经营主体累计出具合格证133万张。另外,全市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四挂钩”制度,将产品贴码能力作为主体评选品牌农产品、承担政府项目、参加对外展销等行为的前置条件,同时联合市场监管局试推行农产品追溯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市场端索证力度,倒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出具追溯凭证的积极性。

  3.强化水产整治力度。制定出台宜兴市重点农产品“三年行动”方案和重点水产品“三前”环节精准治理方案,积极推进《关于开展产地鳊鱼养殖用投入品专项整治的通知》和《宜兴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工作任务,就水产品规范化生产宣传、落实水产品各类抽检、加大塘口执法检查、落实行政执法手段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大与公检法、交通、市场等部门合作共建力度,积极开展产地和市场的对接,及时了解市场环节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从而有目的地调整生产环节监管重点和方向。

  通过以上工作举措,全市主要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初步具备了农产品全程化追溯能力,依托追溯信息化系统,政府监管工作也在明确监管对象、落实监管举措、消除监管隐患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为进一步落实监管工作成效,切实提升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下阶段我们着重开展以下工作:

  1.持续完善全市追溯体系建设。对现有的追溯信息化平台实行常态化管理和动态化录入,及时剔除已退养消亡的水产养殖主体,并按要求增补新成立的主体,确保追溯平台内主体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进一步明确监管对象。

  2.切实强化基层追溯工作服务水平。有效强化镇(街道)、村两级监管能力,建立健全基层监管队伍、完善监管设施设备,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的追溯服务水平,合理选取和布局村级服务站点,为不具备自行出具追溯能力的主体提供追溯凭证打印服务。灵活运用追溯凭证“电子化+纸质化”出具模式,提升主体出具追溯凭证的覆盖面。今年,全市计划设立54个村级服务站点,积极提供追溯凭证出具和农产品快检服务。

  3.继续加大临上市农产品监测力度。采用定量检测和定性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农产品速测在日常监测中的比重,督促基层检测队伍瞄准重点品种、重要时段和重点参数加大检测力度,并将结果及时上传到追溯系统。全年计划开展13900批次样品快检工作,力争做到对鳊鲫鱼等风险水产品上市前速测全覆盖,便于了解全市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真实水平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4.有效落实追溯主体分类管理措施。根据追溯平台各类抽检结果的录入,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品种采取分级分类管理,重点针对出现不合格农产品的主体和高风险品种加大监管力度和巡查频次,合理分配监管力量和监管重点,切实提升监管工作的成效性。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于我们联系。联系人:章鹤,电话:87951077。

  宜兴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8日

答复时间 2023年0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