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政协提案结果公开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优化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3-08-18 09:50:25    浏览次数:638
索引号 014046317/2023-03209 生成日期 2023-08-18 公开日期 2023-08-1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科技、教育 主题(二) 教育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学校,学生,提案 分类词 教育,文秘工作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重要讲话中提出“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可以看出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建设在教育实践中的重大作用。但近几年,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兴起,很多内容都充斥着色情、暴力、阴暗的元素,这些都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从现实层面看,青少年抑郁症、校园霸凌、青少年犯罪一直都是热点问题。
案别 市政协提案
主提人 徐鹏
标题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优化的建议
建议内容
提案内容: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优化的建议
2021年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俗称“双减”政策)正式落地,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意味着我国把德育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重要讲话中提出“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可以看出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建设在教育实践中的重大作用。但近几年,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兴起,很多内容都充斥着色情、暴力、阴暗的元素,这些都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从现实层面看,青少年抑郁症、校园霸凌、青少年犯罪一直都是热点问题。国家在宏观层面始终在积极推进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建设,但就目前看,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还有诸多不足。
具体问题:
1、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老师对着书本照本宣科,教学内容简单,没有任何创新和趣味性教学,课外拓展几乎没有,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缺乏兴趣。
2、德育教师师资欠缺。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是主课教师兼职的,道德与法治的基础功底比较薄弱,无法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3、家校重视程度不够。家长与教师往往通过学生的成绩来评判孩子的学习表现,对于孩子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会出现主课挤占德育课程课时的情况。
具体建议:
1、创新教学途径方式。授课教师不只拘泥于书本内容,而是将更多的生活案例结合书本,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向学生传递品德观念。同时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用于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扩大兼职教师团队。在进行法治教育时,可以定期邀请公、检、法、律师、人民调解员等社会人士,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理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3、增强家校有效沟通。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我们提倡家长和教师的互动参与,因为唯有获得家长的积极参与与协助,教育理念才有真正落实的可能性。家校都要以长远目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及时沟通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时引导纠偏,共同培养出品格杰出、真善美丰厚、具有实践精神的未来人才。
 
承办单位 教育局
答复内容

徐鹏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优化的建议”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问题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网络上带有色情、暴力、阴暗等元素的内容较多,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在帮助青少年学生应对这些不良影响时,学校教育显得针对性不够强、方法不够多。尤其是小学阶段,没有把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道德与法治》课堂发挥出应有作用,一些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确实存在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师资力量欠缺和家校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不足。

二、近年来已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市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立足实际情况,采取了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校际交流与协作等一系列措施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效果。

1.加强研讨,助力教师成长。一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参加道德与法治专题培训,引导广大教师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程,举办学校教育集团、学区教育联盟、市级课堂教学展示等教学比赛活动,强化课堂教学能力,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稳步发展。邀请多位专家参与市级活动、思政名师工作室研讨,举办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课程改革和思政教育最新发展动态,获得高质量专业引领。二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筹建宜兴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加强相关学校间的沟通与研讨,加深教师对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认识。2022年承办无锡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宜兴专场活动,融合课堂研讨、专家讲座、论坛交流等形式,吸引无锡地区500多所学校网上观看,高峰时有3065名教师线上参与。三是凝聚社会教育合力,通过联合高校、公益组织、文化馆,邀请律师、人民调解员等社会人士,不断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观念理念。

2.立足生活,丰富教育内容。引导道德与法治专兼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现有经验和能力,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教学资源,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教学更加生活化,让学生能在各自熟悉的环境中领悟课堂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要求各校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调动校内外教学资源,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学生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细节,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思践悟,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3.家校联动,提升教育效果。开展《区域内新家庭教育服务的研究》,组织全市各学校聚焦家庭亲子沟通问题等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和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强化家风、家训等家庭文化建设,突出家庭在学生道德培育中的重要地位。全面推行劳动教育,实行劳动家庭作业制,引导学生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安排小学低年级学生家务劳动以卫生清理、内务整理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以内务整理、加工食品、手工制作为主;高中学生以烹调烹饪、洗涤缝补和维修维护为主。通过家务劳动作业,形成家校联手,为培育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共同发力,发挥“1+1>2”的效能。

三、着手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1.创新教学途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评估、优质课评比等形式,引导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紧密结合课本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多的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挖掘内部潜力,通过培训提升现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定期邀请公、检、法、律师、人民调解员等社会人士走进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升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3.增强家校有效沟通。邀请家长到家长学校来参加学习,鼓励家长接触和了解科学的教育理念,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推进教师家访工作,点对点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围绕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道德、法治问题开展深入交流与探讨,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张俊,电话:87983303。

宜兴市教育局

2023年6月12日

答复时间 2023年07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