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中小学中推广校史陈列馆(厅)建设的建议
索引号 | 014046317/2023-03298 | 生成日期 | 2023-08-18 | 公开日期 | 2023-08-18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 公开形式 | 网站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科技、教育 | 主题(二) | 教育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学校,学生,提案 | 分类词 | 教育,文秘工作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宜兴具有崇文崇教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文化名人辈出。近代以来,宜兴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走向全国和世界各地,被誉为教授之乡,院士与校长的摇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宜兴的基础教育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和提高,五十年代后一批又一批中小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创立,星罗棋布在广大乡村,宜兴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
案别 | 市政协提案 |
主提人 | 谈伟光、尹丽娟、郝殿峰 |
标题 | 关于在中小学中推广校史陈列馆(厅)建设的建议 |
建议内容 | 宜兴具有崇文崇教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文化名人辈出。近代以来,宜兴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走向全国和世界各地,被誉为教授之乡,院士与校长的摇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宜兴的基础教育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和提高,五十年代后一批又一批中小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创立,星罗棋布在广大乡村,宜兴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八十年代,宜兴曾获得全国教育先进县等称号,宜兴的教育一段时期曾走在全国前列。多年来,不管是从宜兴走出的乡贤,还是百万陶都人民,都以宜兴的先进教育而感到荣耀! 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城市化导致农村人流趋于中心城镇,许多乡村中小学被不断兼并或淘汰,学校数量急剧下降,同时,这些被历史淹没的学校的重要档案资料等也被遗弃、散失,十分可惜。现代化的学校不仅要有一流的硬件设施,更需要优秀的文化传承和教育软实力。现在,我市城镇格局已定,学校布局也已稳定,现存的一些中小学校,实际上沿袭承载了过去数所甚至更多乡村学校的建制,一个学校的历史,包含了许多被兼并学校的校史与文化,如果再不抢救性地收集、整理过去这些乡村学校的档案历史资料,将造成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我市教育发展史的空白,以及档案文献资料的严重缺失,给未来和后人留下缺憾。 为此,建议在全市广大中小学及各专业学校中积极推进校史档案与展示馆建设,抢救性地搜集、整理和保护宜兴教育档案文史资料。 一是利用现有典型,在中小学中积极普及“校史陈列馆(厅)”建设。据了解,和桥中学在新校搬迁时创建的学校百年校史馆,档案资料丰富,时间跨度久远,得到其广大校友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建议其他学校能以此为模板,因地制宜建好校史陈列馆。最近在宜兴一中教学大楼师生通道中,就能看到一中校史陈列厅,让人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就能领略到校史的荣光,激励师生奋发向上,这个做法得到众人赞许。另外,据说有的学校(如钮家中心小学)2023年恰逢建校一百周年,该校也有以此为契机,收集整理原钮家乡片区小学校史资料,汇编百年校史纪念册及建立校史陈列室的相关计划,建议市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能积极支持和促成,为我市小学的校史档案展示馆建设打造一个小学样板。 二是主管部门通过发文、指导及考核等多种形式,特别是广泛动员退休教师、资深教职员工,社会与民间力量,进行教学档案资料的征集、挖掘,并进行整理、归类、存档等,为各级校史馆筹建与资料丰富创造条件。 三是积极筹建宜兴市级教育历史陈列馆,综合展示宜兴教学史。宜兴历来尊师重教盛行,教学成果丰硕。教育培养好下一代的理念广泛深入人心,办好教育是人心所向,得到全市人民的关注与支持,建议筹建综合性“宜兴教育历史陈列馆”(类似宜兴党史陈列馆),系统地总结、展陈、宣传我市近百年来的教育历程与成果,更好地激励我们的下一代,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奋斗,为建成强富美高的国际化新宜兴多作贡献。 |
承办单位 | 教育局 |
答复内容 |
谈伟光、尹丽娟、郝殿峰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在中小学中推广校史陈列馆(厅)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会同市档案史志馆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问题的现状 校史陈列馆(厅)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于一体,是一所学校的文化传承,也是办学思想不断发展的源泉,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随着我市一些学校的撤并和调整,相关重要档案资料等有所遗弃、散失,十分可惜,抢救性地收集、整理中小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过去的档案历史资料,建设校史陈列馆(厅),既能展示学校丰硕的教学成果,也能宣传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让更多学生了解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以激发其心系家乡、情牵母校的责任和使命。 二、已做的工作 1.收集档案资料。配合市档案史志馆,通过举办活动、上门拜访、发征集函、电话联络等请进来、走出去的多途径,收集宜兴籍院士、专家学者、教授等乡贤的档案资料,保留著名校友的相关信息,为学校建设校史陈列馆(厅)提供素材支撑。 2.推广典型样板。全市已有多所学校建设校史陈列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宜兴第一中学建有开放式校史陈列室,展示学校八十多年的辉煌历史和办学历程,记录2万余名学子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涌现出2名院士、7位将军,还有战地记者、抗疫英雄等一大批杰出校友。和桥中学的校史陈列室,按时间顺讯,陈列学校各个阶段的历史照片、珍贵实物、文献资料等,引人回忆教育往事。 3.借鉴展陈经验。向市档案史志馆学习校史馆(厅)创建和展陈的经验,在建有校史陈列馆(厅)的学校,以文字说明、图片展示、实物陈列、实景再现、音视频播放及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再现学校的历史、文化等内容,起到宣传作用。 三、下一步举措 市教育局将积极引导学校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宜城中学、升溪中学、铜峰中学三所城区学校恢复办学,是尊重历史、延续历史的最好诠释。 在新建学校规划设计任务书中,对设计单位提出校史陈列馆的布局设计需求。目前在建的东氿中学、金城小学、宜兴一中周铁分校等项目都有校史陈列馆的专题设计和建设,有实物展台、投影、灯光音响、显示屏幕等设施,特别是东氿中学地块内存在新石器时期早期遗址,按照国家文物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原则,制定考古挖掘展示方案,拟将部分出土文物及现场挖掘视频、图片提交学校校史陈列室保管和展示。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王建红,电话:87971210。 宜兴市教育局 2023年6月16日 |
答复时间 | 2023年07月0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