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结果公开>政协提案结果公开

关于推进青少年群体急救教育的建议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23-08-18 09:49:54    浏览次数:237
索引号 014046317/2023-03294 生成日期 2023-08-18 公开日期 2023-08-1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公开形式 网站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科技、教育 主题(二) 教育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学校,学生,提案,建议 分类词 教育,文秘工作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宜兴市急救中心将公众急救培训体系重点建设内容成功申报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连续两年成为宜兴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得到扎实深入推进,全市25个社区、18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为民服务中心、4所学校、5个场馆、2个景区、1个预防保健所等地建设了70个急救安全屋,同时1比1配置了70台急救培训一体机,包含模拟人、AED训练机、药箱等设施设备,“急救安全屋”建设初具规模。2022年,宜兴市急救中心还将依托部分大型学校建设15个校园急救安全屋。
案别 市政协提案
主提人 农工党宜兴市基层委员会
标题 关于推进青少年群体急救教育的建议
建议内容
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约有70万人,其中青少年群体约占1.6万人,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4位或第5位,也是1~34 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完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推进青少年急救教育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意外发生时的伤残率,对提高生存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完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推进青少年群体急救教育,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的迫切需要;是提升社会大众自救互救素养的迫切需要;是有利于青少年自身成长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健康中国行动战略的迫切需求。
一、当前宜兴公众急救培训体系建设及青少年急救教育的具体工作实践
1、打造覆盖城乡的急救安全屋
宜兴市急救中心将公众急救培训体系重点建设内容成功申报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连续两年成为宜兴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得到扎实深入推进,全市25个社区、18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为民服务中心、4所学校、5个场馆、2个景区、1个预防保健所等地建设了70个急救安全屋,同时1比1配置了70台急救培训一体机,包含模拟人、AED训练机、药箱等设施设备,“急救安全屋”建设初具规模。2022年,宜兴市急救中心还将依托部分大型学校建设15个校园急救安全屋。
2、投放“救命神器”AED并联网待命
2021年,宜兴市全市投放了70台AED;今年,宜兴将继续投放80台AED。同时,宜兴市急救中心按照将AED管理系统与120指挥调度系统联动协同的管理使用思路,完成了AED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的同步共享。为了让老百姓能快速获取AED,在为AED网络定位的时候,宜兴市急救中心采用了规范地址和通俗地址同步登记的方式,让每一台AED不仅有了规范的定位地址,也有了老百姓熟悉的标志性建筑作为方位判断,比如说,宜城街道茶东社区急救安全屋AED的位置信息即为“宜兴市茶东新村59号楼(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北侧)”目前,宜兴全市投放的70台AED目前已经全部接入120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AED的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联网共享、实时管理。2022年投放的80台AED也在联网推进中。当呼救者拨打120,急救调度员可以在“电话响起,急救开始”的模式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精准搜索附近的AED设备,指导施救者获取使用AED。
3、多形式开展青少年群体公众急救培训
针对青少年年龄段特点,打造定制化、重实操的小班精品课程——“小小急救员训练营”和“少年急救训练营”,并成为宜兴市复兴少年宫共享课程,实现常态化送课服务。向社会常年开放“急救侠招募令”二维码,方便家长和老师通过指尖了解急救课程并预约报名。积极走进学校课后服务大课堂,为宜兴市湖滨实验小学、宜兴市广汇实验小学开展常态化送课服务。江苏省宜兴中学、宜兴市第一中学、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等6所高中还把急救培训纳入新生军训课程。不断拓展社会化急救培训阵地,在宜兴市博物馆、湖?镇等地建设“宜博急救志愿培训屋”“深氧萤火社急救技能培训基地”。目前,全市有超过2万名青少年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其中江苏省宜兴中学率先成立全市首个“急救侠”社团,全校班主任系统性接受了急救技能培训。青少年群体及家长、老师参与急救培训热情高涨,课程经常是一发出来就被“秒杀”。
但整体还存在青少年群体急救教育制度化、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二、完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建设,推进青少年群体急救教育的工作建议
1、加强学校急救教育制度化。由市教育局负责学校急救教育管理事宜,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学校急救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制定市内统一的行动指南;统筹安排学校急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学校急救教育课程的实施、监督、反馈和考核;规定并协调专业机构在学校急救教育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动员社会整体力量的参与。
2、建立专职师资队伍。建立以校领导为队伍主要负责人,校医和部分在校教职工为主,学生会和社团志愿者为辅的专业学校急救教育师资队伍,同时与市急救中心、红十字会等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寻求专业指导,建立学校急救教育合作化的培训平台,致力培养出优秀的、持专业教学资质证书的专职师资队伍。
3、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学校急救教育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设立急救教育管理专项基金,按照人均经费进行测算,拨付至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安排市急救中心等具有专业培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具体工作,确保学校急救教育工作开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具教材购买、专业师资培养等支出。
 
承办单位 教育局
答复内容

农工党宜兴市基层委员会:

您在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推进青少年群体急救教育”的提案,市政府已交由我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问题的现状

加强青少年群体急救教育,既是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校园作为青少年的主要聚集地,也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容易造成损害的场所之一。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提出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面对青少年学生对生命健康守护的现实需求,需进一步完善应急培训机制,切实提升我市青少年群体应急急救水平。

二、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为推进青少年群体急救教育,我们采取了相关举措:

1.开展应急救护教育。依托乡村复兴少年宫共享课程,打造针对青少年的定制化、重实操的精品课程——“小小急救员训练营”和“少年急救训练营”,实现常态化送课服务。“少年急救训练营”入选2021年度宜兴市乡村复兴少年宫共享课堂课程。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的指导意见》,2022年8月联合市红十字会,制定《关于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的通知》。2022年起,将应急救护知识纳入高一新生军训课程,目前,全市有超过2万名青少年学生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培训。

2.拓展社会化急救培训阵地。配合市卫生健康委在市博物馆、湖?镇等地建设“宜博急救志愿培训屋”“深氧萤火社急救技能培训基地”,形成辐射全市城乡的应急救护培训网络。市急救中心将急救培训嵌入“宜兴健康云”,开通线上预约渠道,面向社会全年开放“急救侠招募令”二维码,方便家长及师生通过手机扫码了解优质课程内容,并走进实境课堂,实现“点单式”服务,提升急救知识的知晓率和可及性。目前,省宜兴中学率先成立全市首个“急救侠”社团,全校班主任均系统性接受了急救技能培训。

3.举行应急演练。依托江苏省无锡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心肺复苏、地震逃生等急救技能培训,提升师生员工健康素养。2021年开始,各校每年开展抗震疏散、消防逃生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确保应急救护实践课程融入学校安全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

4.配置校园应急救护设施。市急救中心将公众急救培训体系重点建设内容成功申报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22年依托部分大型学校建设15个校园急救安全屋。加强与市红十字会合作,已为32所大规模中小学校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三、下阶段的措施

下阶段,我局将会同其他职能部门,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

1.规范学校急救教育。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鼓励学校开设急救社团,做好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将应急救护培训融入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小学阶段,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科普宣教,树立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理念;中学阶段,掌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养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青少年应急救护培训的实效性,加强课程的实施、监督、反馈和考核。

2.建立急救师资队伍。建立以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校医和部分在校教职工主要参与,学生会和社团志愿者为辅的专业学校急救教育师资队伍。联合市红十字会及市急救中心专业力量,组织学校校医、保教教师、体育教师参加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班,建立学校急救教育合作化的培训平台,培养持专业教学资质证书的优秀急救师资队伍。

3.加大财政急救资金投入。建议财政部门加大对学校急救教育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确保学校急救教育工作开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具教材购买、专业师资培养等支出。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蒋霄,电话:87983305。

宜兴市教育局

2023年6月15日

答复时间 2023年07月06日